
东北抗联精神是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抵御外族入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品格和展现的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的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0月31日至11月2日,吉林省抗联传说学术考察,东北地区抗联传说“双创”座谈会暨《大系·传说·抗联传说分卷》编纂项目论证会在吉林省白山市举办,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邱运华,中国民协副主席、内蒙古文联副主席、内蒙古民协主席伊和白乙拉,吉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孙凤平,中国民协顾问、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曹保明,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常明,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杨东乐,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蒋丽丽,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相关卷本编委会骨干成员,抗联传说传承人,中国民协、吉林省民协、白山市文联、通化市文联的工作人员以及媒体记者共四十余人参加学术考察并出席会议。
本次活动是在大系出版工程实施框架内,结合“中国文联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挂点联系(吉林)”工作要求,通过学术考察和座谈活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民间传说的当代传承传播,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加强民间文艺的调查研究与学术交流,同时推动《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书库的编纂出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大区域民间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提质增效、走深走实。
调研考察现场
学术调研期间,考察组成员以实地参观、接触式体验等方式,先后走访白山市靖宇县靖宇将军殉国地、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通化市兴林镇东北抗联文化园、白家堡子抗日民众纪念地、通化抗日英雄林、曲柳川河里抗日展馆、杨靖宇烈士陵园、白山市浑江区七道河会议旧址等,通过了解抗联时间脉络、馆藏革命文物及民俗风情展示,详细了解了东北抗联的历史、发展变化,深刻感受经历风雨洗礼,凝结提炼的抗联精神。
怀着对革命英烈的无比敬意,调研组成员瞻仰了烈士纪念碑,深刻缅怀抗联斗争史的革命烈士。一处处情景再现的抗联遗址、一个个令人震撼的战斗故事、一段段英勇抗争的红色历史,让大家经不住凝神注视,驻足思索,仿佛又回到那浴血荣光的峥嵘岁月。
11月2日下午,东北地区抗联传说“双创”座谈会暨《大系·传说·抗联传说分卷》编纂项目论证会启幕,会议论证了设立《大系·传说·抗联传说分卷》编纂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讨论和分析抗联传说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已有成果,旨在探索在东三省、内蒙古东部推动抗联精神当代传承、活化转化的可行性措施,力求在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内,实现优秀传统民间文学多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成果。
与会特别邀请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吉林省杨靖宇干部学院客座教授马继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内容制作五部制片人、中国视协中华传统文化影像传播委员会副秘书长杨兴华,《长白山日报》社原总编室主任刘贤,抗联传说民间文学传承人张洪国、魏本玉、金茹、孙艳华等出席会议。会议主持由中国民协理论研究处三级调研员、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礼敏担任。
马继志讲述了抗联发展的历史以及自己对抗联的理解和感受,他表示,自己每年都会到爷爷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祭拜,抗联精神也一直激励着自己,自己曾做过军人,深感和平的来之不易,希望能够通过《大系》项目,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能够更深地了解这段历史,更好地纪念和传承先辈们的精神,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为中华民族的前行贡献每一代人的力量。
曹保明表示,东北地区历史厚重,抗联传说遍布长白山,山山都有纪念碑、村村都有烈士墓,相关传说鲜明生动,能够让人走进令人难忘的东北岁月,红色文化的发展是当今时代的需要,系统梳理东北抗联传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意义和史实意义,具有很强的历史性、现实性、未来性。希望能够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丰富、完善、总结,拿出经得起历史推敲和永远生动传承的《大系·传说·抗联传说分卷》卷本。
伊和白乙拉、蒋丽丽、杨东乐分别介绍了内蒙古、黑龙江、辽宁的抗联传说资源情况、面临的问题和相关工作规划。牡丹江市民协主席刘伟波,佳木斯市民协副主席于淼分别介绍了牡丹江和佳木斯两市的具体资源现状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辽宁大学教授,大系出版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民间故事”专家组副组长江帆表示,英雄并未远去,历史需要记忆,民间传说口述者年已老去,《大系·传说·抗联传说分卷》的编纂正当其时,要解决编纂工作者的认知和对价值的重新审视,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责任感把这件事情做好。
辽宁广播电视台一级导演,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民间说唱”专家组成员耿柳分享了自己对于杨靖宇将军传说的儿时记忆和感受,她表示,抗联传说代表的是老百姓的心声和情感,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心理作用,对于年轻一代有很强的教育和传承意义。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民间传说”专家组成员于学斌讲述了自己对于编纂工作具体操作的“冷思考”,他表示要特别注意传说和口述史、回忆录、历史科普知识、资料汇编、报告文学的区别。
在听取了与会人员的汇报后,邱运华表示,抗联革命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要在大系出版工程中体现革命文化的内容,凸显其独特性,使其经典化,成为“双创”的有力资源,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他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以东北抗联精神为指导思想,在《大系·传说·抗联传说分卷》的编纂宗旨和意识上要体现抗联精神;二是要处理好东北民间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辩证关系,紧密联系东北民俗和文化历史,用民间文学的形式展现东北文化,体现互文关系;三是深入调查搜集相关资料,摸清家底,一网打尽,在大系出版工程基础资料数据库中完整收录、分级浏览,做好民间文艺的保护传承工作;四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科学的编选原则,明确“四性”原则,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充分发挥学术专家作用,在把握民间文学传说特性的基础上,把握抗联传说的特殊性,科学、审慎、灵活处理相关学术性问题,精选形式和内容优秀的文本进行大系图书出版。希望四省区民协同志高度重视,积极推进相关工作步骤,建立组织机构,为专家学者顺利推进大系编纂工作做好服务,争取在明年年内完成《大系·传说·抗联传说分卷》的编纂工作。
此外,参会专家学者还就抗联传说卷本编纂的内容收录范围、类别、资料来源、合卷方式、工作体例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大家统一思想,梳理思路,理清问题,明确标准,为后续《大系·传说·抗联传说分卷》编纂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东北抗联传说的“双创”环节,白山市音乐家协会主席魏本玉、白山市音协流行音乐学会副会长金茹向与会嘉宾展示了白山市抗联传说的双创成果《老黑河》《白桦林》,并介绍了两首作品的创作思想和编创过程。刘贤通过具体事例介绍了东北抗联传说对社会进步、文明文化进步的促进作用,以及相关传承人历史现状。白山市江源区喜松砚雕厂经理张洪国为大家介绍了他采访、收集、整理东北抗联传说及相关历史物件的情况,并展示了当年抗联队伍的部分革命文物等。杨兴华介绍了制作“延安儿女”专题系列节目的感受和经验,并对东北抗联传说的双创工作提了一些建议:一是强化内容,轻微创新,二是跨界融合,科技创新,三是扩大宣传,传播创新。会上,与会专家还对抗联传说的具体应用领域、实践路径、与民俗文化的融合互进进行了讨论,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此次会议充实高效,视野开拓,扎实落地,为东北抗联传说“双创”工作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助力。
本次活动由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学术委员会、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白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通化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白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通化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
(本文图片由张礼敏、邵艺婷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