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冬天,哈尔滨成为旅游界货真价实的“顶流”。据旅游平台大数据显示,今年冬天哈尔滨热度环比暴涨300%。2023年12月1日至21日,哈尔滨机场运送旅客125万人次,同比2022年增长136.9%,同比2019年增长8.7%,其中游客占6成左右。“不是欧洲去不起而是哈尔滨更有性价比”话题火上热搜。与此同时,哈尔滨的待客之道也火爆出圈。从人造月亮、室内交响乐团、飞马踏冰、冻梨摆盘、热气球、驯鹿表演,到本地人主动充当志愿司机,再到卖“锅包肉卖68元疑似宰客”的饭店“被”闭店。。。。。。对此,媒体刊文评论:哈尔滨用暖心服务为冰雪游“保温”。“讨好型市格的哈尔滨就该你火”“这泼天的流量哈尔滨是如何接住的”等词条在各大社交平台“霸榜”,哈尔滨政民齐心的优质旅游服务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图源:网络
一、舆情统计与走势分析
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舆情监测系统,以12月25日0时至1月3日10时为周期,以“哈尔滨 旅游”等为关键词进行信息检索发现,监测期内的舆情高点出现于1月3日9时,目前舆情热度有所回落。
图:舆情统计分析图
冬季以来,哈尔滨冬季旅游持续升温。12月28日,@潮新闻客户端发布【被“南方小土豆子”包场的哈尔滨,会成为下一个“淄博”吗?】文章,称东北冰雪游人气“爆棚”。据旅游平台大数据显示,今年冬天哈尔滨热度环比暴涨300%,成为国内旅行目的地“顶流”。12月1日至21日,哈尔滨机场运送旅客125万人次,同比2022年增长136.9%,同比2019年增长8.7%,其中游客占6成左右。“不是欧洲去不起而是哈尔滨更有性价比”话题火上热搜。
12月30日,@哈尔滨日报刊发《冰雪游热度飙升 哈尔滨“赢麻了”》一文称,“2024年1月1日,携程平台发布《2024年元旦跨年旅游报告》,数据显示,元旦三天假期国内跨年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68%,哈尔滨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58%,哈尔滨凭借冰雪游‘赢麻了’。”
12月31日,黑龙江省委副书记谈哈尔滨火出圈时表示,要把握机遇,积极回应游客需求。当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万人“蹦迪”现场合唱《歌唱祖国》,相关视频再度火上热搜。
1月1日,黑龙江致信感谢海内外游客:“这个冬天,您的传扬,把很多龙江人都‘整不会了’。媒体转发报道称,哈尔滨旅游在各大平台的出圈,大有淄博烧烤爆火之时的架势。“哈尔滨整不会了背后是整会了”“哈尔滨的爆火是偶然吗”话题引发关注。与此同时,哈尔滨的待客之道火爆出圈。从人造月亮、室内交响乐团、飞马踏冰、冻梨摆盘、热气球、驯鹿表演,到本地人主动充当志愿司机,再到卖“68元锅包肉”的饭店“被”闭店......相关话题热搜不断。
1月2日,@哈尔滨文旅公布数据,2024年元旦假期,哈尔滨文旅市场持续火爆。据测算,截至元旦假日第3天,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哈尔滨元旦3天旅游总收入59.14亿”话题登上各大社交平台热搜榜单,引发广大网友关注,不少网友表示,哈尔滨已经成为这个冬季当之无愧的旅游“顶流”。
1月3日,赞扬哈尔滨的“哈尔滨游客订不到房入住人大服务中心”“哈尔滨机场工作人员将行李轻拿轻放”“讨好型市格的哈尔滨就该你火”“这泼天的流量哈尔滨是如何接住的”词条在各大社交平台“霸榜”。各大央级媒体纷纷转发报道,@人民日报、@人民网、@光明网、@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网、@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凤凰网、@中华网、@哈尔滨日报、@河南商报、@浙江日报、@齐鲁晚报、@大众网、@潇湘晨报等媒体转发报道。当日,与“哈尔滨旅游”相关的话题舆情实时传播量达到当日峰值,舆情实时传播量为5711条。
截至1月3日,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262740条,微博60094条,客户端103268条,网站17810条,视频47736条,微信29367条。从媒体渠道来看,微信和客户端是舆情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分别占比39.3%和22.87%。
二、网民评论
对与本次事件相关的“讨好型市格的哈尔滨就该你火”“这泼天的流量哈尔滨是如何接住的”等话题的相关网络评论汇总后发现:
图:网民评论分布图
一是,认为哈尔滨自然人文资源丰厚是冬季旅游胜地,占比31.6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张小兔的碎碎念:毫不谦虚的说,哈尔滨早就应该火出圈了,冬天最应该去的旅游城市就是东北,就是哈尔滨,它是太有特色也太有魅力的一座城市了,从中央大街到松花江到冰雪大世界,样样拿得出手,随处可见的冰灯、雪雕,各个独具匠心,何况更有美食的加持:锅包肉、杀猪菜、铁锅炖、小烧烤......总之绝对会让人不虚此行!
雨宝墩墩:历史悠久的冰雪文化、冰灯冰雕雪雕雪上运动是哈尔滨和东北的硬实力,是东北尤其是哈尔滨手到擒来的,这些都是东北最会的东西。徒然的热度和问题有点让人不会了,但是热情和幽默,不怕困难的哈尔滨人懵一会儿就啥都会了!
二是,认为政民一心是哈尔滨火出圈的秘诀,占比29.7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一个人的莎士比亚:前有服务型政府,后有热心人民,上下一心的哈尔滨身上看到了当年淄博的影子,真是天时地利人和,尔滨的出圈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
@有芝士滴渔丸: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整那老些花活。外地人嫌冷就给搞取暖室,想拍带月亮的雪景就给造人工月亮,连大熊猫一样的鄂伦春人都出来表演了。还有热情好客的东北大哥大姐们,甚至连东北虎都收敛脾气给南方小土豆们玩了,这谁不愿来,搁我我也愿意花这钱。哈尔滨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政府是真诚的,人民是热情的,火是应该的。
三是,认为哈尔滨的出圈为其他城市打了个样,占比19.8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急躁的浩爸:当时我就觉得,淄博那么没有旅游资源的地方都已经做出榜样了,其他有旅游资源的为什么就不会呢,哈尔滨总算接住了。淄博和哈尔滨的出圈也为其他城市打了个样,旅游拉动内需,要想吃旅游红利,就要真诚待客,用爱心换游客的热心。
@有关芒果的芝士:这么多年了,终于出圈了。不管是谁的问题,第一时间退票、道歉。文旅局局长退票当天晚上就到现场监督指导工作,全市乃至全省都想尽了创意,带着最大的诚意,欢迎八方来客!可见真诚善良,谦卑有礼,永远是最好的必杀技。其他旅游城市都学着点,下回这泼天富贵就轮到你啦!
四是,认为哈尔滨应该借机提升旅游服务变爆火为长红,占比18.9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酋长的部落格:这种现象级的泼天富贵,上一个是淄博,如何通过这种爆热,借机规范旅游市场的各类服务,为可持续发展铺垫,让旅游在东三省长热不衰,是当地文旅局应该思考的问题。
@寒塘冷月1130:不是东北人也替东北高兴,咱们的东北经济振兴赶紧火起来。严格把控把质量服务做出来。吸引更多世界的游客。让冰雪经济提高档次,提高服务,走向世界,多接国际赛事,提高知名度,变爆火为长红。
@feiryyyyogurt:作为本地人,想说哈尔滨也不是哪哪都完美,还有一些黑出租车在坑害游客,有些基础设施也有待完善,继续加油!只有不断升级,才能“永葆富贵”!
三、舆情点评
“上半年是有淄有味,下半年是滨至如归”。继淄博旅游出圈之后,哈尔滨旅游再成旅游界“顶流”。据哈尔滨文旅公开数据,截至元旦假日第3天,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与此同时,哈尔滨热情真诚的待客之道也广受赞誉,不仅网友亲切地将其称为“尔滨”,媒体也纷纷刊文评论“政民齐心是哈尔滨出圈密码”。
北京冬奥会之后,国内冰雪旅游持续升温,给东北旅游市场加了一把火。公开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13日,平台含“滑雪”“冰雪”等关键词的民宿预订量比2019年增长7.5倍。东北作为国内冬季旅游优选,自然迎来了它的旺季。然而,除了“冰雪热”的助力,政民齐心的真诚服务才是目前哈尔滨人气与口碑双丰收的根本原因。12月19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园当天,游客因排队时间过长心生不满高喊“退票”。景区第一时间退票、道歉并整改,当地文旅局领导亲赴现场督导,其诚恳态度让获得网友与媒体的一致好评,“退票”事件反而成为助力的哈尔滨人气与口碑大涨的重要节点。此后,哈尔滨在“花式宠游客”的道路上一去不返。
为迎接广大游客,哈尔滨政府上下各部门及时响应,发布各种政策:市交通部门印制“地铁摆渡票”,乘客可免费往返冰雪大世界到太阳岛区间;统一安装新的出租车计价器,从快从严从重处罚宰客现象;路边的药房开通全国异地医保......为满足游客需求,又推出各类举措:为了游客拍照好看,哈尔滨弄了一个大的人工月亮;为了方便南方游客取暖,又造了温暖的小房子;为了让游客可以更方便吃哈尔滨冻梨,特意弄出了冻梨摆盘。种种暖心之举,让网友戏称,“哈尔滨好像是一只开屏的孔雀”“哈尔滨——讨好型市格”。
哈尔滨市民也拿出了十分的热情和真诚迎接光临的游客。冰雪大世界里,有志愿者为排队的游客送去暖心的姜糖水;网络上,超百万的网友点赞了哈尔滨网友为南方朋友制定的吃喝玩乐攻略;机场、商场、各种小摊前那一句句“公主请xx”,直接把情绪价值拉满;不少热心东北人还在工作之余开着私家车当起了免费的“顺风车”司机;市民也自发号召本地人多在家洗澡,少去早市,力所能及地提高外地人的旅游体验感。这些实打实的付出让不少“南方小土豆”直呼,“体验到了被宠上天的感觉”。
淄博与哈尔滨的火爆出圈将“服务”的重要性推到大众面前,也为其他想要发展旅游业的城市打了个样:“自古套路留不住,唯有真诚得人心”。然而,在上下齐心提升服务的同时,政府也要明确,旅游市场的变好不是朝夕之功。要实现“网红”变“长红”,根本上提升服务质量是重中之重。对此,政府要不断增加旅游产品供给、创新旅游消费场景、提供优质服务、创造良好消费环境,留住“回头客”,变“流量”为“留量”。其实,东北旅游热度不断蹿升的同时,部分旅游投诉随之而来,此前雪乡被知名博主曝光价格乱象曾一度引发热议。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应及时回应游客投诉和质疑,督促行业不断优化改进旅游产品和服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好来之不易的旅游口碑。要知道,一座城市的爆火并不代表其十全十美,游客也要做好“预期管理”,理性出游。
责编:王晓琳 二审:唐志成 三审: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