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联合推出大型融媒体系列直播《乐动中国:中国传统乐器公开课》,于2023年6月24日正式开讲。
节目将用20讲的篇幅,系统介绍中国音乐里的“乐器与器乐”。每个周六的节目中,音乐学者、演奏名家、非遗传承人、乐器达人……将被邀请到场,和听众网友一起感受中国传统乐器的声音魅力与文化内涵。
埙,发自大地的声音
1.埙历史悠久。目前所见我国已知年代最早的埙,距今已约7000年。它来自于以下哪个文化遗址?
A.良渚文化遗址
B.仰韶文化遗址
C.河姆渡文化遗址
【答案】C.河姆渡文化遗址
2.埙在商代进入鼎盛发展时期。河南安阳小屯出土的妇好墓陶埙,经测音,只差一个音就能构成十二律。这只陶埙是几音孔呢?
A.三音孔
B.五音孔
C.七音孔
【答案】B.五音孔
3.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有“伯氏吹埙,仲氏吹___”的说法,将埙与另一种乐器合奏时声音相应和比作兄弟间的和睦之情。这种乐器是?
A.缶
B.箫
C.篪
【答案】C.篪
它是来自远古的回响,至今已有7000多年历史。它是火与土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它是发自大地的声音,它就是——埙!
河南妇好墓出土的商代的埙
埙的制作过程包括了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全部,从一把土开始,土与水相和成泥,把泥摔、揉、捏、塑成形,用金开孔,定音、晾晒,最后经窑火烧制,方能成器。
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埙
“四面楚歌”的故事里,西楚霸王在垓下之战中,听到的低沉、悲壮的乐声,相传就来自埙。
埙不仅仅是中国古老传统的乐器,更蕴含着中国音乐古典哲学。从一把土到一件乐器,埙的制作要经过哪些流程?它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本期为您带来《乐动中国:中国传统乐器公开课》第五讲埙精华版,主讲人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王清雷。观看视频,一起聆听埙,这远古的回声。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