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1日,“探源中华文脉 发现宝藏陕西”网络主题活动最后一站来到古都西安,在西安博物院里探寻历史文脉,感受大唐辉煌,领略西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在百年非遗老字号同盛祥泡馍中品尝西安味道,触摸文化传承。
西安博物院里感悟历史脉搏
在西安博物院,不仅能参观陈列展览,鉴赏大唐遗珍,还能在始建于唐代表小雁塔祈福,欣赏唐荐福寺遗址的园林风景,让游客沉浸式穿越体验。
据了解,西安博物院约有馆藏文物11万件,等级文物1万多件,其内部布局独特,形成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公园为一体的格局,其中包括“馆、塔、寺、园”,在全国博物馆中独树一帜。
“除了定位于城市文化遗产上的基本的陈列展厅,博物院每年还会结合当下热点,推出跟得上时代的创新临时展览。”西安博物院副馆长李燕介绍,2023年正值“一带一路”十周年,中国——中亚峰会的成功举办,今年的临时展览主题就与古丝绸之路有关,名为“长安有故里”,以西安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三彩腾空马”上蓝衣胡人少年的视角出发,通过胡人少年在大唐长安游历所见、所闻、所感,勾勒出繁盛、热烈的唐代世俗生活百态,描绘出长安人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在胡人少年的眼中,依稀可见曾经那个繁盛而热烈的唐代长安城。
据悉,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与大雁塔相比塔形更为秀丽,经历多次地震,几经修缮至今屹立不倒,见证从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至今1300多年历史。它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也是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2014年,小雁塔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丝路明珠”。
非遗老字号“同盛祥”泡馍承传陕味
“提起长安城,常忆羊羹名;羊羹美味尝,唯属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当属西安人最为钟情的美食。创建于1920年的同盛祥牛羊肉泡馍是陕西省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配料考究,做工精细,烹饪方法独特,素以“料重味醇、肉烂汤浓、馍筋光滑、香气四溢、清香爽口”饮誉天下。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乌平介绍:“传统吃法主要有‘干泡’‘口汤’‘水围城’和‘单走’四种,泡馍中汤的多少是区分它们的关键。‘干泡’汤最少,一碗泡馍几乎没有汤;‘口汤’则是吃完只剩一口汤;‘水围城’顾名思义,馍被汤汁完全围住宛若‘大水围城’;‘单走’则是将馍和汤分开上桌,曰‘各是各味’,后续也衍生出了一种全新的吃法——小炒,其酸辣鲜香的味道现在受到了年轻人的广泛欢迎。”
每一碗牛羊肉泡馍都浸透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品尝一碗牛羊肉泡馍,仿佛置身于长安古城的繁华街头。这是一种独特的美味,它不仅代表了西安美食文化以及传统手艺的延续,更是陕西人民对悠久历史的传承。西安有众多美食,但作为十三朝古都,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更加为人们津津乐道。
千年古都,常来长安。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每个角落都弥漫着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贮藏着无数的宝藏。为时五天的行走三秦、探脉寻宝之旅在西安画上句号,但赓续传统文脉、发现文化宝藏、讲述陕西故事,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三秦大地生根开花、迈向全国的脚步将永不停歇。
(赵楠和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