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科教 | 家庭养育环境研讨会暨《家庭教育蓝皮书(2024):中国家庭养育环境报告》发布会

2024-02-29 14:19 来源: 文旅中国

2月25日下午,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问向实验室、中译出版社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家庭养育环境研讨会暨《家庭教育蓝皮书(2024):中国家庭养育环境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 

会议海报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首任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原总编辑卢勤,日本玉川大学教育学部终身教授朱浩东,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刘云杉,犯罪心理及青少年心理专家李玫瑾,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主任委员张志勇,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名誉理事长杨凤池,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洪明,原中国青年报社副社长兼教育科技中心主任谢湘作为嘉宾出席会议。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秘书长马国川,问向教育科技创始人、问向实验室负责人张蓝心,中译出版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社长乔卫兵,问向实验室研究员、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王信逸作为主办方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马国川主持。

会议现场  

近年来,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2022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提出,提升中国家庭的养育环境,需要家庭负责、国家支持、社会协同。

在此背景下,《家庭教育蓝皮书(2024):中国家庭养育环境报告》不仅调查了2023年各类中国家庭的养育环境,更对家庭中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健康进行了相对全面的数据收集,并从家长角度、孩子角度、教师角度深度研究、分析了家庭养育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品质以及日常生活行为的影响,对当前家庭教育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张蓝心介绍,问向实验室自2015年以来一直不断验证和迭代应用模型,并将应用研究真正落实到具体场景当中,旨在科学系统地解决场景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问向实验室坚持将研究结果应用到实处,不仅要从下游帮助每一个已经出现了问题的家庭和孩子,还要从上游去归因,从根本上改变整体环境,这正是《家庭教育蓝皮书(2024):中国家庭养育环境报告》所遵循的。

乔卫兵提出要塑造家庭养育的新理念新环境。家长教育理念的迭代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科学地为孩子提供保护和支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元主体需共同承担责任,用更人性化的、更适合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新理念、新模式来塑造新的家庭养育环境,来更好地启发教育孩子,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他指出,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时代,在智能技术不断迭代更新的未来,人们应该重新思考教育主体、教育客体与教育模式在教育工具全面智能化环境中的新角色新作用。

伴随着《家庭教育蓝皮书(2024):中国家庭养育环境报告》的发布,问向实验室研究员王信逸博士和特殊研究员东方翊发布了中国家庭养育环境的现状和亮点数据报告。与会专家进行了热烈研讨。

卢勤指出:当今家庭环境面临着几大冲突。第一是期望的冲突,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第二是保护的冲突,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第三是爱的冲突,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第四是交往的冲突,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家庭养育环境值得社会关注,因为孩子是种子,家庭是土壤,土壤的质量直接影响种子的生长。

王旭明提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显而易见,并多有政策支撑。当下的问题是缺乏实证研究和实施策略。《家庭教育蓝皮书(2024):中国家庭养育环境报告》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特别是本书六个具体方面的指导更具参考价值。教育研究需要仰望星空,也需要接地气。

新时代教育要高质量的发展,这是党和国家提出的使命。如何坚持高质量的发展?王旭明先生认为一定要坚持问题意识,要找问题、要找真问题,要找方法、要找真方法,要找出解决真问题的真方法。要从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入手来为改善教育生态和高质量的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尹后庆指出,当今时代家庭在整个社会变革体系中的关键地位日益凸显。现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在我们党的领导下已经成为新时代家庭建设和家庭教育的现实任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蓝皮书基于大量的数据分析,从当代家长、当代孩子、当代教师的视角对家庭养育环境,和对孩子的不同影响进行了深度的研讨,令人耳目一新。 

洪明强调时间和空间上家庭环境的变革与不同。家庭教育旨在为孩子营造最好的生存状态。随着时间的变革、时代的发展,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也发生了变化。家庭教育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同伴关系。家长是孩子的矛盾调解者、价值塑造者、规则制定者,家长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和生活当中,这才是教育。

李玫瑾高度认同会议议题。她指出,本次会议主题涉及到的“家庭环境”在之前的教育研究中极易被忽视。李玫瑾强调,教育之前必须有养育,养在前教在后。

她指出,父母对整个家庭养育环境的塑造包含三个因素。第一:经济基础,良好的经济基础是孩子欢乐成长的必要条件。第二:陪伴时间,父母陪伴子女时间的长短和质量,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性格和观念的形成。第三:教育理念,正确恰当的教育理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良好助力。

张志勇指出,在推动教育改革的因素当中,家校的问题、家庭的问题以及教育理念的问题是非常影响整个教育系统变革的。他高度认可家庭养育环境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并指出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的迭代和升级,给全社会一个“美好的、理想的、期望的家庭养育环境是个什么样子的”整体建构,让社会去理解应该怎样做好家庭教育。

刘云杉强调,家庭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就是言传身教,观摩体察日用伦常、身体力行,使得孩子潜移默化的感受生活中的习惯、朴素的情感、日常的交往、对风俗礼仪的尊重,还有对生老病死、天地秩序、生命节律的敬重和审美。这是构成孩子特别底色和他生命中的原动力。由此可见,今天家庭养育环境对家庭教育来讲至关重要。

杨凤池认为,不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他指出,城市留守儿童是一直以来被忽视的问题,孩子和父母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就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一系列心理和生理问题。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不刻意、潜移默化地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朱浩东谈到,中国人的教育包含着惊艳东方的智慧。“老子讲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最核心的其实是要挫家长对孩子强势的锐气;“解其纷”就是为孩子们排忧解难;“和其光”指的是孩子的光辉和光亮,家长要看得到;“同其尘”就是孩子的弱点和缺点,家长要能够包容。虽由人作,宛如天开。这就是家庭教育的最佳状态。

谢湘指出,父母表现出来的焦虑恰恰是因为与孩子欠缺沟通。父母比较积极的与孩子进行亲情交流,有四两拨千斤之效。他们的沟通是通畅的,孩子的成长就是顺利的。谢湘老师鼓励父母子女间通过家书进行平等、温暖的交流,让亲情的温度贯穿孩子的成长。

本次活动揭晓了数据分析下的中国家庭教育现状及家长与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多位教育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的专家深入分析了中国家庭教育现状,并针对如何提升家庭养育环境、提升孩子心理健康等问题提出了深刻实际的建议。

中译出版社长期关注社会前沿趋势和重大社会关切议题。近年来陆续出版了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引领社会发展潮流的元宇宙系列丛书、数字经济系列丛书、人工智能系列丛书以及经济金融类系列丛书。

未来,中译出版社将站在时代的节点上,继续关注包括家庭教育创新与教育模式创新在内的诸多前沿教育话题,与各位专家学者一道共同策划、出版更多精品图书,为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做出新的探索。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编:保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