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数字化是我国的国家战略,也是全球文化发展的不争事实和必然趋势。在文化数字化领域的众多行业中,基于互联网平台,综合运用音视频、动画、人机交互技术的各类游戏深度融入当下人们的生活,游戏产业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与鲜活的生命力。
伴随游戏产业的迅速发展,游戏与生活的关系愈加密切,针对产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市场管理机制逐步健全,行业发展进入规范管理轨道。在国家政策和行业法规的规制下,游戏行业积极响应主管部门要求,落实防沉迷新规,持续进行自发探索,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更大实效,促进行业更加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游戏在全球的蓬勃发展,展现出激活玩家想象力、促进玩家社群交互、整合应用最新科学技术、复现文化遗产与传播文化价值、探索人机交互方式、摸索新型商业模式等诸多功能,甚至成为“元宇宙”等热门概念的现实试验场。因此,如何发挥游戏的多维社会价值,推动游戏产业助力社会总体福祉提升,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由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出品、腾讯互娱提供支持的报告《争上“游”:求解游戏多维社会价值》正式发布。该报告从多个维度求索游戏的社会价值,试图以小见大,通过对特定产业的观察概览数字生态的构建,期待引领游戏企业建立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模式,并激励更多各类社会部门与游戏企业合作,以更多方式创造更广泛的外部效用。
从“数字连接体”到“生态助推器”:游戏的社会效用
数字化时代,行业发展就是一场“无限的游戏”,不断衍生和发展的新兴技术融汇诸多行业,重塑行业边界、跨界连接与合作共生、创造新发展空间成为当下行业发展的核心特征。
在多方利好推动下,我国数字文化产业近年来迅猛发展,游戏行业呈现出繁盛的消费景观和颇具潜力的产业势能。同时,游戏跨主体、跨行业的数字连接能力及其协同构建数字生态的助推作用愈加彰显。
游戏企业不断拓展产业边界,与其他行业构建更为广泛的连接。一方面,游戏作为科技与文化、虚拟与现实融合的产物,具备较强的数字连接潜力;另一方面,游戏行业愈多展现出助力其他行业发展、延展与构建数字生态系统的效能。2021年11月,在腾讯互娱召开的数字生态伙伴大会上,腾讯游戏副总裁高莉提出“超级数字场景”的概念,彰显了游戏作为“数字连接体”与“生态助推器”的价值。
本报告以“连接”和“助推”为关键词,从人、文化、科技、场景四个维度,发掘游戏的多维社会价值。
维度一:从连接玩家个体到助推人的发展
游戏作为一种文化内容产品,由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并在人的消费和阐释的过程中实现价值,与人有着本质的联结,以人为本是游戏创作和游戏产业发展的重要根基。同时,随着用户增速减缓,守住存量、寻找潜在增量成为各大游戏企业的战略目标。
在此背景下,游戏行业主体致力于打造精品,丰富游戏内涵与价值维度,满足个体不断提升的体验需求,强化游戏与人的连接——通过满足个体的娱乐竞技需求、文化艺术需求、实用功能需求和社交互动需求,进一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娱乐竞技价值
伴随国民触网机会的增加、游戏习惯的养成和游戏审美的提升,游戏逐渐成为一种覆盖多群体的大众娱乐方式。除年轻玩家,游戏也为中老年群体的娱乐、休闲、社交带来更多新可能。
娱乐感的重要来源是竞技体验。游戏中,用户生成的主要动机在于彰显自我价值,获取参与感与成就感。通过竞技而衍生出的对战与协作能够触发玩家的情感投入,强化与游戏、与其他玩家的连接。此外,XR、立体式全息影像、5G、云服务等技术的日渐成熟,也将给游戏的流畅度、视觉、交互等诸多方面带来升级,为用户带来更加极致的游戏服务和更具沉浸感的娱乐体验,使玩家在游戏世界中获得与他人、与内容的实时连接。
文化艺术价值
电子游戏是一种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新型艺术形式和文化形态,是在音乐、绘画、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基础上形成的“第九艺术”。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游戏不仅具有娱乐商品属性,还承载着审美、价值、风俗等文化要素。伴随玩家对游戏情节设计、内容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除挖掘内容产品及服务的娱乐功能和商业逻辑之外,各大游戏厂商也在不断探索和丰富游戏的文化内涵,发掘游戏的艺术美学潜力,彰显其对于个体发展的文化艺术价值。
当前,游戏公司联合多方主体,发挥各自优势,深入探索用户对内容的真切需求,融入游戏作品创作,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字文化体验,与玩家建立更加紧密的连接。例如,被誉为“国民手游”的《王者荣耀》分别与敦煌研究院、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等主体展开合作,在游戏的数字创意场景、限定英雄皮肤中融入更多文化元素,营造审美化的视听效果,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文化,游戏精品化成为趋势。
《王者荣耀》×中国艺术研究院 高山流水古琴皮肤合作
实用功能价值
游戏既是娱乐产品与文化艺术的创新载体,也被视为一种社会工具。近年来,“功能游戏”不断发展,这类游戏以解决现实生活和行业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既为益智科普、教学拓展、场景模拟、技能训练等提供了新渠道,又保留了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感等游戏特征,具有明显的社会应用功能。
2018年,腾讯率先公布首批功能游戏,涵盖文化传承、科学普及、理工锻炼三大类型。国内多家游戏企业积极探索通过游戏解决现实生活中特定需求的方式,涉及计算机编程、医疗健康、环境保护、交通出行安全、公益服务等诸多领域。
可以发现,以功能游戏为代表的这一类游戏作品,能够满足个体或组织对特定领域的信息或技能获取需求,对于提升用户获知效率、加强亲子关系、彰显游戏社会效益、提升游戏产业形象均有助益。同时,国内外功能游戏的开发与落地,也使得游戏与军事、医疗、教育、文化、公益等垂直细分行业产生跨界联动,功能游戏成为游戏与其他产业之间协同共创的重要连接点。
社交互动价值
强交互性是电子游戏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鲜明特征。游戏的社交互动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通过技术加持以及多人协作、团队竞技等规则和架构的设置,多数游戏可以满足玩家与游戏故事世界、与其他玩家之间的沉浸式交互体验;其二,作为当下一种大众化的娱乐和内容消费方式,游戏本身即可作为一种可供交流与传播的共同话题,成为不同世代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
近年来,互动影像游戏作为一种细分的游戏类型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此类游戏同时具备情节、场景、画质、音效等“影视属性”以及沉浸感、互动感等“游戏属性”,具有较强的互动叙事特征,能够满足用户视听审美体验和交互参与体验的双重需求。
同时,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和网络运营商的提速降费,更加保障了玩家与游戏之间的即时互动体验,满足用户共时、共在、共存、共情的需求,提升了游戏在大众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感与价值感。未来的游戏创作,某种程度上将更加关注个体的连接需求,创新游戏内容与形式,实现深入触达和维系用户的目的,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维度二:从连接文化内容到助推文化繁荣
游戏的衍生,创新了文化表达的方式,丰富了大众的文化内容消费体验,唤醒了玩家的文化情感记忆。在国家政策引导和产业自发行动下,游戏公司围绕数字IP内容积极展开多主体共创,丰富游戏的文化内涵。一方面,加强游戏与文化的连接,以创新形式促进新时代下传统文化的焕新与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凝聚文化认同,体现了游戏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文化价值也丰富了游戏本体,对游戏具有本质性的建设意义。
创造性提炼与数智化表达,助力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
其一,创新的互动游戏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双向奔赴。
一方面,游戏作为一种数字化媒介载体,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以往传统文化的传承难点,助力传统文化与现代新锐思想之间有效衔接。依托于新兴技术和游戏特有的多媒体、互动性表达方式,游戏能够使更多玩家从中认知、学习、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2020年波克城市相继与敦煌研究院、宫里的世界推出《爆炒江湖》手游的敦煌、故宫特别版本,在构建游戏世界观的过程中融入敦煌壁画的独特配色、人物造型及故宫文化元素。
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也凸显了游戏作为文化产品而非纯粹的娱乐商品的属性,赋予游戏更多情感温度与人文价值。例如,腾讯持续推动“长城文化”传播,《王者荣耀》自2017年起陆续推出“长城守卫军”系列游戏英雄,设定长城关联故事、设置周边讲堂,关注长城历史与相关趣味知识。
其二,知名游戏IP助力传统文化内容C端破圈,实现历史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与焕新。例如,2021年新春,王府井超级街区、南京夫子庙的秦淮灯会、广州的越秀广府庙会以及四川自贡的中华彩灯大世界均与腾讯游戏《和平精英》展开合作,在游戏互动设计中融入各地代表性文化元素,使传统文化与民俗和更为广泛的受众之间建立连接。
和平精英大吉大利中国年
其三,实现古典文化IP的数字化呈现与传播。长城,敦煌、故宫、三星堆、黄河、京剧……诸多大众耳熟能详、带有强烈中华民族文化气息的IP,如今都已成为游戏公司设计灵感的来源。例如,《王者荣耀》游戏开发部门联合敦煌研究院等机构,在游戏皮肤开发、场景设计中融入京剧、敦煌飞天等元素,借由网络游戏的交互性、参与性、沉浸感特性,使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元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玩家,实现传统文化更为广泛的传播。
以故事为核连接多形态内容,提升IP价值
除了基于原创游戏作品的改编,“游戏+新文创”的内容共创行动也积极展开,例如,基于哈利·波特世界级IP创作的《哈利波特·魔法觉醒》,通过还原基本角色和情节、呈现颇具魔法感的视觉画面,丰富粉丝对原创IP的多维度内容体验。此外,游戏直播作为当下活跃的在线新经济,也是游戏拓展生态、延伸游戏内容表达场景的体现。
游戏的跨媒介表达体现了游戏内容较强的延展性和故事性。对较为连续完整的核心情节设定进行跨媒介创作,能够为用户营造共同的故事语境,实现针对不同内容品类的情感共鸣,同时,也有助于延展产业生态链,使游戏与更多文化消费场景相连接。
游戏与非遗破圈合作,创新文化遗产活化路径
游戏与非遗跨界合作,是通过对特定非遗文化进行数字化创新诠释;游戏为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新方法,彰显了游戏在文化传播层面的意义。
在当下日渐活跃的产业实践中,游戏行业内外不同主体共同探索出一些创新文化遗产活化的路径,包括:与非遗传承人共创数字内容,如2021年《QQ炫舞》邀请非遗传承人参与炫舞图库共创,权威专家为游戏指导提炼经典作品以及岭南代表文化元素,助力传播醒狮非遗文化;探索“游戏+公益”机制,通过延展游戏与公益结合的场景,依托游戏知名度和互动所形成的声量,让更多玩家参与文物保护相关的公益活动;以数字文创助力文化遗产保护,如2021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腾讯联合主办“三峡文物活化案例数字展”,通过数字导览人、实景AR体感互动等数字化方式助力三峡文物的活化与中国古代水文文化的传播。
游戏与非遗的破圈组合,将沉淀多年、鲜为人知的非遗文化引入公众视野,拉近非遗文化与年轻受众之间的距离,吸引更多人加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更好地推动中华非遗文化走向世界。
挖掘经典中国文化基因,拓展文化出海新领域
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文化表现形态,网络游戏的互联网基因和娱乐交互属性,使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跨越地域的限制,成为一种普遍能接受的表达,进而减轻文化出海阻力,使全球玩家都能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国文化,实现本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产业实践层面,作为中国代表性的游戏科技公司,腾讯与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昆曲越剧艺术家等多方主体展开深度合作,通过游戏这一创新型的文化承载媒介,用普世性的“语言”传播中国元素,推动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另外,由米哈游制作发行的、具有浓郁东方文化气息的《原神》,亦凭借精良的内容制作和考究的细节设计,在海外市场赢得极高人气。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原神》在海外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总收入达18亿美元。
维度三:从连接硬件节点到助推科技善用
游戏与技术相互影响,强化互利共生关系
一方面,作为综合性的技术集成产品,游戏产品的质量和游戏产业的发展状况,能够体现当下文化科技的前沿水平与应用情况。最新的技术手段往往都将游戏作为落地载体,丰富表现形式,创新交互手段,更新用户体验。另一方面,游戏能够驱动和反哺相关科技的创新发展。游戏一直是科技进步背后的“隐形推手”,堪称为前沿技术最佳的“试验田”,能够降低现实世界中科技创新的成本。
目前,基于《王者荣耀》研发的策略协作型AI“绝悟”,已达到职业电竞玩家水平。当AI在游戏中能够像玩家一样实时感知、分析、推理、决策和行动时,就可能在更复杂多变的真实环境中发挥更大作用,如智能交通、电力调度、物流调度等民用领域。2021年以来得到广泛关注的“元宇宙”,整合落地的早期入口和重点领域也是游戏。苹果、微软、Meta、Niantic、腾讯、阿里巴巴、网易等国内外科技公司和游戏开发商,也纷纷将游戏作为元宇宙在文化领域的开发热点,进一步推动相关技术发展。可见,游戏与科技之间的关系未来将结合得更加紧密。
游戏技术跨界应用,实现技术善用
游戏所依托的底层技术和前沿技术不仅应用于游戏产品的制作,并将延伸出更多跨界应用的可能性。例如,2021年腾讯互娱旗下工作室NExT Studios与新华社联合打造数字航天员、数字记者“小诤”,已将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等游戏前沿技术应用于航天领域。
未来,游戏在计算机视觉、人机交互、游戏引擎、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技术的研发,将进一步在军事、教育、医疗健康、智能制造、影视制作、文化保护等其他多元领域找到应用场景,彰显游戏反哺科技创新的能力,延展游戏的社会价值空间。
以游戏场域助力产学研合作,正在促进交叉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
当下的优质游戏作品,往往呈现出多主体深度共创、产学研企一体化开发的特征。其中,游戏公司与高校学术研究机构的合作愈加广泛,依托各自优势,不断打造具有可持续性创意来源与专业优质内容的研发生态体系。
研发阶段,游戏科技公司在技术与平台架构层面提供支撑,权威学术机构与专家提供理论和专业内容指导。例如,2021年《王者荣耀》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开启长安赛年IP共创计划,并开设王者IP北大讲堂,邀请相关专家和学生为王者长安世界的构建提供权威指导,同时助力人文学科资源和研究成果在产业端的应用。除游戏产品,游戏公司还与学术研究机构针对小程序、文创衍生品以及其他体验性产品展开合作。此外,作为一种独特的内容表现形态,游戏还被广泛应用于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学科研中。
《王者荣耀》×北大历史学系长安赛年IP共创计划
《王者荣耀》×中华书局荣耀中国年·节历
维度四:从连接孪生场景到助推数实共生
打通游戏世界与线下空间,促进数字文旅融合
具有强互联网要素的网络游戏产业与文旅产业有着天然的合作空间。如依托不同主体优势深挖地方特色,共创游戏内容,并以游戏内容或虚拟形象为基点,连接用户与文旅资源,在丰富游戏呈现的同时开辟城市文化元素的数字化传播场域。或可合作推出电竞赛事、游戏场景再造、沉浸式实景游戏等数字文旅体验项目,打造新型游玩体验,创新线上游戏内容与线下文旅场景深度融合的闭环体验,此外,还可整合各端文旅资源,实现游戏与景区、酒店、餐饮、文创产品等衍生商业联动,探索数字文旅的新消费模式和商业化方向,助推文旅行业升级。
游戏产业实践通过连接特定的地域文化,实现游戏内容与现实场景之间更加紧密的联动,营造个体线上线下融合的沉浸式消费体验。例如,《QQ飞车》联合相关主体深度挖掘四川文化特色,在游戏中推出“梦回古蜀”“云游天府”两条川味十足的赛道和芙蓉蜀绣套装、白蛇许仙套装、青白蛇赛车皮肤等道具,带领玩家穿越时空感受深厚的古蜀文明与安逸的川式生活;并在四川落地电竞赛事、“飞车耍四川线下体验馆”和文旅路线,结合游戏内容为用户打造线上、线下闭环式体验。
依托游戏媒介实现虚实世界的交融互嵌,正体现出游戏创造场景的能力。打通游戏世界与线下空间,将促进数字文旅融合,推动旅游产业的文化化、数字化、潮流化,满足消费者升级文旅体验的需求。
以数字文化经济促进跨行业协作,助推数实共生
游戏与文化、教育、旅游、医疗、公益等领域展开跨业态探索的实践日益活跃,也推动着不同产业的共研、共建和共创,以数字文化经济促进跨行业协作,助推数实共生。
从“游戏+”跨行业合作场景来看,游戏的辐射和影响不仅超越了线上空间,融入了人们的现实生活,更超越了数字文化经济范畴,成为能够联动第一、第二产业以及服务业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各行业“上云用数赋智”的重要渠道。例如,在小西湖历史城区微更新项目中,腾讯棋牌携手南京历保集团打造南京版欢乐茶馆,为本地市民和游客带来主题餐饮、文创周边等休闲娱乐体验,丰富线下消费场景,进一步拉动历史城区的实体经济。
未来,游戏产业仍将持续寻求和扩大与其他产业的共同利益,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建立合作共生的关系。
《欢乐斗地主》×南京小西湖 欢乐茶馆
以数字生态释放多元价值,助力提升文化自信
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乌镇峰会致贺信,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担起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优化数字社会环境,构建数字合作格局,筑牢数字安全屏障,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聚焦数字文化产业领域的核心业态——游戏产业,本报告将广义的“游戏”纳入考察,分析游戏与人、内容、科技、场景、实体产业之间的从“连接”到对人的发展、文化繁荣、科技创新、数实共生的“助推”作用,发掘游戏产业与相关主体协同构建数字生态的潜力,求索游戏作为“数字连接体”和“生态助推器”的多元社会价值。
伴随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及虚拟世界和现实空间的进一步融合,游戏将呈现出强大的连接力量和“使能性”,拓展“超级数字场景”边界,推进多领域可持续价值创新。同时,在国家政策引导、人民群众诉求以及行业主体的自发探索下,在相关主体应用前沿技术提升游戏体验的同时,游戏作品也被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围绕游戏IP搭建“数字生态”。游戏等数字文化产品,将成为凝聚文化认同、彰显数字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图片由清华文创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