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建议取消入住酒店必须刷脸规定”引发关注

2024-03-07 09:55 来源: 文旅中国

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3月5日在北京开幕,中国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提交《关于限制旅游场景过度使用“人脸识别”的提案》,称在酒店加装人脸识别设备终端既没有明确的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也没有正式成文的部门规章规定,该举措不仅降低服务效率,容易引起游客的不满和投诉,而且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建议公安部指导地方取消入住酒店必须刷脸的规定,并召回相关软硬件设备。相关提案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取消入住酒店必须刷脸规定”话题冲上热搜,网络关注度不断升温。

一、舆情统计与走势分析  

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舆情监测系统,以3月4日0时至3月5日12时为周期,以“戴斌 人脸识别”“两会 酒店 刷脸”等为关键词进行信息检索发现,自3月4日15时舆情热度开始攀升,至20时到达第一个高点后逐渐回落,从3月5日5时开始再度攀升,至8时到达周期内顶点后跌宕式下滑,整体呈现为“双峰”状。目前,舆情热度仍未完全消退。

图:舆情统计分析图

3月4日,@南方都市报发布报道【住宾馆酒店须先刷脸?全国政协委员戴斌:无法律依据建议取消】。@中新经纬、@中国新闻周刊、@中工网、@澎湃新闻、@凤凰网财经、@经济观察报、@顶端新闻、@红星新闻等多家媒体予以转发,“建议取消入住酒店必须刷脸规定”话题引发网友们广泛关注。舆情热度攀升至第一个高点后快速回落。

3月5日,@N视频发布博文【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取消入住酒店必须刷脸规定】,转发、点赞、评论总数超2万,持续引发网友关注,推动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取消入住酒店必须刷脸规定”登上微博热搜榜第5位,相关阅读量超9800万,讨论量为3445条,网民互动量高达7.2亿。舆情热度自当日5时起再度攀升,至8时到达峰值后呈现跌宕式下降趋势,但仍未完全消退。数据显示,舆情热度峰值实时信息传播量达840条。

截至2024年3月5日,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信息总量为8337条,其中,微博5267条,客户端2406条,网站200条,视频341条,微信94条。从媒体渠道来看,微信和客户端是舆情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分别占比63.17%和28.86%。

二、网民观点

对与本次事件相关的“建议取消入住酒店必须刷脸规定”“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取消入住酒店必须刷脸规定”等话题的网络评论进行汇总梳理后发现,网民观点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图:网民评论分布图

一是认为过度使用人脸识别存在信息安全风险,支持取消入住酒店刷脸规定,占比为26.3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得闲先生_L:确实需要取消或规范,将来对人脸识别越来越广泛,人脸识别滥用也会越来越严重,取消没有必要的识别,规范必要识别,是必要举措。

@ClimaxArt:这个必须赞!每次人脸识别的时候都会担心信息泄露,而且住宿实名制是必要的,什么时候人脸识别也是必须的了,支持取消议案。

二是认为旅游旺季时人脸识别系统易造成入住不便,占比为23.7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徐佳汇2014:支持,春节旅游旺季的时候,酒店前台入住客人都在排队,这个刷脸系统方便快捷也就罢了,关键还是要核实身份证,又没有简化手续,反而造成入住效率低下。

@许仙@@:酒店很多人脸识别系统根本不好用,有些压根识别不出来,效率十分低下。

三是认为实名入住凭身份证足够,人脸识别有些多此一举,占比为22.5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恬然自安入翠微:其实实名制入住靠身份证就足够了,人脸识别不过是辅助手段,现在有点本末倒置了。

@雪绒花45:建议酒店还是回归用身份证进行实名认证,现在很多人脸识别认证也得出示身份证啊,又不是说不用了,加这道手续有点多此一举。

四是认为部分酒店强制旅客“刷脸”涉嫌隐形侵权,占比为15.9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快乐生活:其实人脸识别本质上就是简化实名制手续的功用,但部分酒店目前存在强制旅客刷脸现象,这个某种程度上就是侵权行为,应被抵制。

@幸福海风:现在好多服务场所都变成执法部门了,人脸识别大都是半强制性质,旅客根本没有拒绝的权力,当然大多数人也没有主动拒绝“刷脸”的意识,这样来看很多酒店是存在隐形侵权行为的。

五是认为人脸识别对酒店治安有益,不应取消,占比为11.6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老安的墨爷:刷脸程序可以倒逼酒店落实入住实名制,还能将人脸信息上传公安系统,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对保护人身安全、及时破案也有益处,不应该被取消。

@Kadamio:不仅住酒店应该刷脸,去很多公共场所都应该刷脸。而且酒店系统的人脸识别信息都是直接上传到公安系统的,相对还是比较安全。最重要的是,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让犯罪分子无所遁形,有力保障社会治安,是必要手段。

三、舆情点评

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很多代表、委员针对民生百态提出的诸多提案议案也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对于引发热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提交的《关于建议限制旅游场景过度使用“人脸识别”》的议案,多数网友持支持意见,认为过度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存在信息泄露风险和安全隐患;也有网友表示,入住酒店“刷脸”有利于治安,不该被取消。

作为新型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刷脸”已成为民众生活的常态。很多酒店在入住登记、身份审核、客房进出、酒店消费等领域都已使用人脸识别,这对做好安全防护、降低用工成本等都有积极意义。但与此同时,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也引发了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2021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不少企业商户滥用人脸识别系统攫取客人消费信息,通过侵犯消费者权益牟取利益的非法行为。2022年,香格里拉酒店系统遭黑客入侵,多达29万名客户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与其他信息不同,人脸、指纹等生物特征信息具有唯一性、不可更改性等特征,一旦泄露,影响将很难挽回。尤其是随着AI技术的发展,人脸数据被冒用、大数据杀熟、偏见与歧视等危害不断扩大。

2022年发布的第三次修订版《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旅馆接待旅客住宿必须登记。登记时,应当查验旅客的身份证件,按规定的项目如实登记”,但未对“刷脸”验证做出强制要求。2023年8月,为规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其第九条规定,宾馆、银行、车站、体育场馆、博物馆等经营场所,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使用人脸识别技术验证个人身份的,不得以办理业务、提升服务质量等为由强制、误导、欺诈、胁迫个人接受人脸识别技术验证个人身份。由此可见,相关法律法规正在向“经营场所不得强制人脸识别”方向迈进。

本质上,关于“酒店人脸识别”话题的争议,反映的正是大众对个人隐私泄露问题的担忧。不少网友表示,能够保障信息安全的“人脸识别技术”并非不可接受。如今,各行各业“刷脸”盛行,如何保护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议题。对于酒店住宿行业来说,不论“强制刷脸”是否取消,遵守法律法规,尊重消费者隐私权利,加强对信息录入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规避和防范客户隐私泄露风险,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都是应有之义。相关服务行业都应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依法获取、谨慎使用消费者信息,莫让泛滥的信息泄露危害大众的隐私、财产乃至生命安全。

责编:王晓琳 二审:唐志成 三审: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