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巴舞是东巴祭司在进行宗教仪式过程中,按照道场规则所跳的宗教舞蹈。流传于古城区、玉龙县和宁蒗县纳西族地区,主要以家庭父传子、祖传孙的方式在民间传承,也有师徒相传。
东巴舞由历代东巴整理并用纳西象形文记录成《东巴舞谱》,详尽地记录和描述东巴舞蹈动作和步伐进程,既有古代舞谱的一般属性,又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目前发现有六册,共记录了52种东巴舞的跳法及相关文化信息。该舞谱用规范化的语言将丰富的舞蹈综合成完整体系,后人根据舞谱记录内容严格规范地沿传至今,且极少变异。
目前民间保留的东巴舞近100种,有舞谱记录的有大神舞、战神舞、禽兽舞、法器舞四大类型。东巴舞由男性表演,少则一两名,多则三、四十名,由一位熟练掌握舞蹈规程和技巧的艺人领舞。不同场合表演不同的舞蹈,不同职能的舞师所着服饰也各不相同。道具主要有扁铃、手鼓、大鼓、芒锣、海螺号、牦牛角号等。东巴舞有故事情节的舞段连缀表演,已具有舞剧的雏形。它承袭了拙朴的原始艺术传统,但已脱离原始乐舞的粗朴随意性,保持着淳厚、雍容、典雅的古代舞蹈原色。
东巴舞种类之多,内容之广,含义之深,表现力之强,形式之多样,技法之规范,原始气息之浓郁,成为中华民族艺术之林中的瑰宝。
(图片来源: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