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公共 |“好玩的金融”系列丛书发布——听经济学教授和金融大V讲儿童财商启蒙怎么做

2024-01-21 10:01 来源: 文旅中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儿童财商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财商启蒙成为许多家长关注的话题。近日,由接力出版社举办的“听经济学教授和金融大V讲儿童财商启蒙怎么做——‘好玩的金融’系列专家分享会”举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关权与金融大V、财经科普作家槽叔围绕儿童财商启蒙这一主题,进行了一次干货满满的对谈。活动由接力出版社少儿分社社长李雅宁主持。 




以下是本次对谈实录精选。

【财商培养是一件重要且值得去做的事情】

李雅宁:现在我们的消费基本上都是通过电子支付的方式进行的,跟现金接触比较少,所以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现金的概念比较陌生。而商业广告、网络购物和网络直播盛行,容易导致还未形成正确消费观的未成年人冲动消费。曾出现过儿童沉迷直播打赏,把家里存的钱挥霍一空的新闻。所以,不少专家开始提倡要重视儿童财商教育,许多家长也逐渐将财商启蒙提上日程。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和市场情况下,接力出版社联手巴菲特旗下的百年科普品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一同策划出版了“好玩的金融”系列,它是一套儿童经济学科普漫画,通过有趣的故事来生动演绎金融学知识和理论,让孩子懂赚钱、会花钱、能存钱、学投资、有规划,培养孩子的财商和经济学思维,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和财富意识。

我们此前在网上征集了很多问题。家长们对于怎样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培养孩子的财商此类问题很关注,也有很多疑问。非常有幸请到两位老师在现场一一解答。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财商?财商会对孩子未来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关权:财商的概念在中国还比较新,其出现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关,也就是说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概念来表述与钱打交道的这种能力。财商教育很重要,让孩子对钱的概念和相关金融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是必要的。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财商意识,是一件有难度但值得去做的事情。

槽叔:其实财商解决的问题就是孩子对花钱这件事没有认知。就拿给主播打赏来说,比如一个小学阶段的孩子,他看了网络直播后特别喜欢主播,但他不知道用多少钱来衡量他的喜欢,就随便花钱给主播打赏,这就是财商缺失的一个最真实的表现。

如果他提前就意识到,我可以喜欢这个主播,但是我给10元就已经能表达我非常喜欢你了,而不是给这个主播1000元,甚至把身上所有的钱都给主播。如果没有财商教育,他可能不知道钱的金额在表达喜欢上的差异,所以我觉得,如果没有提前让孩子了解包括货币的多少在内的基本的财商知识,他日后在生活里和接触一些互联网媒介后,就容易出现乱花钱等问题,其源头就是没有做好财商教育。

而说到财商教育,可以将它拆解成钱是什么,我们家有多少钱,为什么有的人家比我们钱多,有的比我们钱少,钱多的会怎么样,钱少的又怎么样……把这样一个大的命题拆解成小的命题,我觉得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推进财商教育实施的方式,拆解成小命题后,人人都可以去做了。

李雅宁:谢谢两位老师从不同的维度对财商进行了解释,也帮助家长了解了我们可以怎样对孩子进行财商启蒙。特别是刚才槽叔提到的可以把一个大的问题拆解,这样方便孩子理解。接力出版社出版的这套“好玩的金融”,就围绕着“钱”展开,把金融这样的大问题,拆解成了“钱是什么”“赚钱”“花钱”“存钱”“投资”“和钱有关的工作”这样几个小问题。

【有技巧地和孩子谈钱,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李雅宁:那么怎样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金钱观或财富观呢?我们中国人总是不好意思谈钱,特别是跟孩子谈,担心过多地跟孩子讲钱,孩子会变成小财迷。那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想听听老师们的看法。

关权:这的确是一个难题。我们国家有两点可能与西方国家不太一样。

第一,我们中国人一直以来说话是比较隐晦的,不管是大人之间,还是大人与孩子之间,有很多事情不明说,包括金钱在内,也包括其他方面,这是一个文化的问题。

第二,就是我们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对于金钱、市场的意义,以及各方面的理解和积累还有所欠缺,所以我们现在非常容易出现比较极端的消费现象。刚才提到的儿童打赏现象也是,一个原因是年龄小,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经历整个市场经济磨炼的时间还不长。在自媒体发达后,国内就容易出现盲目给主播打赏或在直播间冲动消费的情况。

因为以上两点,我觉得目前在财商教育上,我们会存在一些局限。

槽叔:我也是家长,我女儿还比较小。我认为如果孩子说想赚钱,家长要先帮孩子分析其中的利弊。比如我女儿就说过“我想早点赚钱”,因为她发现有钱可以买东西,她表达“我想早点赚钱”这句话本身没有什么指向性,就像她说“我想吃糖”一样。这个时候父母要先淡定,不要觉得孩子掉钱眼里了,因为她表达的“我想早点赚钱”的意思和家长自己小时候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就比如我们“80后”从小学习要勤俭持家和弘扬艰苦朴素的作风,抵制拜金主义,在那种环境下说“我想早点赚钱”,和现在的孩子说这句话是两种不同的含义。

所以,首先我觉得家长不要过于敏感,当孩子表达出对金钱的喜欢时,她可能是很纯粹的喜欢,而不是拜金主义。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拜金,就应该在孩子表达出对钱、货币或消费的欲望时做明确的引导,告诉他什么样的消费是合适的,什么样的消费是过分的。因为在这个年代,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你不可能盲目地用一种非常简朴的,甚至是过于压抑孩子消费欲望的行为来教育他,否则将来很容易适得其反。

其次是当家长觉得孩子有可能有一点拜金倾向的时候,你要引导孩子接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让孩子自己去思考。你可以创造一些场景,比如带孩子去吃比萨时,选139元一份的比萨,还是189元一份的?两者差50元,它们差在哪儿呢?你要不要为了更好的口感或一种特殊的食材,多花50元钱?你让孩子思考,他就会自己去想,我是不是需要多花钱?我消费得更多,是不是一定会更快乐?他会发现189元的比萨里放了一种扇贝,但是他不喜欢吃,这就说明不是越贵越好。我觉得这种引导孩子自己去理解的方式,可能对于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比较好的方法。

李雅宁:感谢两位老师的发言。关教授提到中国的文化因素和市场经济起步晚的原因,造成了我们比较少跟孩子谈钱。槽叔则谈到了家长发现孩子说喜欢钱或想赚钱时,应该如何面对。首先家长不要因为自己小时候接受的教育而“谈钱色变”,可能孩子只是觉得钱是有用的,这时可以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场景当中对孩子进行一些引导,让他认识到钱的作用和价值,同时让孩子明白,如何在合理、正确的范围内发挥钱的价值和作用。

【家长的行为与家庭环境影响着孩子的消费观】

李雅宁:接下来的问题比较具体,可以请两位老师结合自己的日常来进行解答。

有的家长说孩子购买欲很强,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买;还有的家长说家里玩具堆成山了,孩子还想买,但买回家玩不了几分钟又不知道扔到哪儿去了;有的说给孩子一点零花钱,可孩子一出门就全花光了。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理性消费呢?

刚才我问现场的小朋友,他们怎么花零花钱,他们都说攒着,养成了很好的存钱习惯。但是我们的钱不花,全都攒着是一种正确的,或者说是一种理性的消费方式吗?我们来听一听专家怎么说。

关权:这个很有意思,就是花钱、赚钱、攒钱、用钱生钱等,后面可能越来越复杂。有些孩子可能会乱花钱,或者说如果家长本身花钱大手大脚,或者给孩子的零花钱比较多的话,孩子就觉得花钱是挺自然的事,他容易形成爱花钱的习惯。我觉得这和家长的生活习惯、家庭的富裕程度,以及对孩子的约束程度有关,也有个别孩子本身可能就爱花钱,但大多数孩子是受家长的影响。所以,在家里可以适度地给孩子讲一讲钱是来之不易的,挣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而让孩子明白现在更重要的事是学习,提高自己,将来长大之后成为有技能、有技术的人才,甚至成为企业管理者。家长也可以给孩子讲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他们为什么有钱,或者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他们靠什么挣钱,等等。从小学就可以开始和孩子经常交流这类话题了,这样可以让孩子了解家庭的收入与支出的一个大概的平衡关系。

槽叔:我觉得可能六七岁之前的孩子还没有零花钱需求,等到小学高年级或上了初中、高中,他有零花钱了,可能就会出现一个现象,有些孩子一下就花完了。

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我觉得其实孩子的行为有时候是家长的一种映射。作为家长你自己平常的消费是怎样的?如果你衣服特别多,家里堆了很多还没拆的包裹,然后你出门还会买,那孩子其实是在做跟你一样的事。但许多家长看到孩子这样花钱就很愤怒,这其实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

一些家长经常觉得很多事孩子不能做,但自己其实一直在做。所以,家长首先要思考,孩子上高中了,如果你发现他有乱花钱的行为,那肯定不是突然产生的。

我觉得大家可以先看一看自己平常的消费观是怎样的,以我为例,我们家平常消费就比较审慎,比如衣服,如果有可以穿的就不会再去买太多新衣服。父母的行为孩子是看在眼里的。我们家里共两个衣柜,这两个衣柜如果满了的话,就会整理。在这个时候,我会告诉孩子,你这个衣服不能买太多,你这样的裙子已经有两条了,衣柜里也放不下了。这时她就能理解。我不会强迫孩子去接受一个理念,我觉得这样可能很难,尤其是对于12岁以后的孩子来说,他的思维和认知方式已经比较成熟了。所以,我觉得家长如果想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就要先从自身找原因,提升自己。如果你觉得是对的并且自己已经做了的事情,当你发现孩子也这样做时,就不能一味地阻止孩子。

另外,我想到咱们“好玩的金融”这套书里专门讲过一个故事,就是小猪存钱罐想攒钱买一辆售价3000元的摩托车,但他账户上只有1000元,所以他需要攒2000元。他要怎么攒呢?他会算自己每个月工作有几百元收入,再减去房租、吃饭等各种成本后,每个月能攒多少钱。攒了10个月后,他终于攒够钱,去买了他想要的摩托车,这个过程所带来的幸福感是特别强的。

所以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养成有计划的存钱习惯,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来进行,比如女孩特别想要的一条比较贵的公主裙,大概200元,那就和孩子约定攒6个月的钱来买。你每个月可能给她60元零花钱,如果她买了一本书花掉30元,又买了别的东西花掉一些……她就需要自己计算每个月能攒下多少钱。为了能买到心仪的裙子,孩子可能会在攒钱的过程中感觉不快乐,或者最后实现了目标很开心。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去实践,你带着孩子一年做两到三件这种让他有感知的理财行为,同时把你自己正确的消费习惯和行为时不时地映射到他的脑海里,这就能解决未来潜在的孩子在使用钱方面的问题。

李雅宁:槽叔说得很详细。其实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金钱观或者说进行理财教育,需要我们家长首先有一个正确的消费习惯。“好玩的金融”系列图书里也提到,让孩子区分什么是想要的和什么是需要的。想要的就是说可能我没有它,也可以生活,而需要的就是我离不开它,比如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如果我今天没吃,身体就会受影响。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在消费前进行理性的分析,而不是只要孩子想要,就买回家。

【给零花钱要有度,引导孩子有计划地存钱与花钱】

李雅宁:第五个问题可能是孩子比较大的家长提出来的:什么时候开始给孩子零花钱比较好?给孩子多少合适?零花钱给得少,会不会让孩子变得抠门?给得多,会不会让孩子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

关权:孩子可能从小学开始就需要零花钱了,一是上学时孩子可能会在外边买点零食,二是和朋友在一起时产生的花销。我觉得给孩子零花钱的多少,一方面根据家庭的收入情况,另一方面根据孩子的需要。给太多钱,孩子容易形成一种我家很有钱,出去随便花的习惯;但给得太少,会让孩子在跟同学做比较时有自卑感。

孩子上小学后,家长经过观察可以总结出孩子日常(比如一周或一个月)在外边有哪些活动,需要多少钱。零花钱的金额应该适当,即使家里很有钱,也不应该给孩子太多,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太懂如何适度地花钱。

如果孩子很喜欢攒钱,那就不叫零花钱了,家长可以给他一部分作为零花钱,另一部分则是专门用来存的钱,还可以跟孩子约定,等攒够多少钱就拿出来买一件他想要的比较贵重的东西。

槽叔:其实我觉得给孩子零花钱,就像关教授说的,一般都是小学就开始给了。不过我小时候的零花钱和我女儿现在的零花钱消费方式不同。我小时候走路上学,一路上有很多店铺,拿的是纸质货币,可以在店铺消费。

但现在这样的消费场景对我女儿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我女儿上小学,从家到学校一路都坐校车,中间没有消费场景,没法花钱。可能到了初中,骑自行车上学时,孩子才会开始遇到一些消费场景。

另外,现在许多孩子会戴电子手表,也可以用来扫码支付,但这就面临一个问题,孩子在没用过货币的情况下直接扫码,就没有货币的概念了。其实不同的东西价格的差别很大,而扫码支付让孩子更难感知这种差异。因此,家长可以很早就给孩子零花钱,但要让孩子明白钱的价值是多少,不同数额的钱可以买到东西的差异。

李雅宁:我也听身边的朋友讲过培养孩子金钱意识的经历。在孩子刚上小学时,他就有意识地在一些消费场景中,给孩子比较少的现金,让孩子对钱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比如去超市时让孩子看商品的价格,然后计算,最后让孩子用现金付款。这些都是让孩子对钱有一些基本的概念和了解。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刻意引导,直接开始使用电子支付,孩子确实很难对钱有实际的感知。

槽叔:这让我想到我对女儿的金钱教育。前不久我给她做了一个自律表,我女儿就会问我为什么不打卡,于是我和我女儿一起打卡,完成每天要做的事情。我完成了自律表,还让我女儿用自己的钱给我买了一样东西,其实这也是一种方法。你可以做孩子的行为榜样,还可以引导孩子正确使用钱,并认识不同商品所对应的不同价格。

李雅宁:槽叔的这个例子很有趣,值得家长朋友们参考。

【从小学开始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学习金融知识】

李雅宁: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许多家长很早就开始让孩子了解投资的相关知识了,比如让孩子了解什么是股票、证券、保险等。请问两位老师对于向孩子介绍这方面的知识有什么建议,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呢?

关权:这部分涉及比较专业的经济学知识,会难一些,我估计家长可能也得学习学习。针对小学生来说,了解投资的知识可能有点早,可以先简单地知道相关概念,就像“好玩的金融”里讲到的一些知识点。真正要深入认识投资的相关知识,可以等中学或高中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能会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判断能力了。

刚才提到的存钱其实也是一种投资,这里指的是把钱存到银行里,而不是孩子把钱存在存钱罐或放家里。某种意义上讲,储蓄就是投资,因为存到银行里的钱是有利息的,也就是有收益的,有收益就可以叫投资。

但我们通常把储蓄与投资分开。我们一般理解的投资行为,有花钱办工厂、开商店,或者买股票、黄金等。投资也分短期和长期,某种意义上讲,储蓄就属于长期投资。如果你的钱定存了一年、三年、五年或购买国债,这其实都是投资,我估计让小学生完全理解投资的概念还是比较难的。可以从储蓄开始,这样比较好理解。

槽叔:关于如何向孩子讲明白理财的相关知识,“好玩的金融”这套书里讲得比较多,大家有机会可以看一看。这套书有一点特别好,它会告诉你有一些和钱有关的职业,比如证券经纪人、保险经纪人,还有银行理财经理,这套书里都有讲。孩子看了就知道原来这些和钱打交道的事情是可以作为未来的职业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对于孩子来讲,其实他生活中会接触到很多跟理财相关的行为,比如要交学费了,或者交学校的餐食费。我家孩子就知道有一个银行卡是用来储蓄她的饭钱的。还有,每到“一老一小”医疗保险的缴费时间,学校都会给每个学生发一张表,让孩子带回家给家长填,家长在填表时可以和孩子讲一下医疗保险的基本知识。

所以,其实孩子在生活中一直在接触金融知识,只是家长要做个有心人,去发现并和孩子讲解。“好玩的金融”这套书就梳理了很多生活中的金融案例,很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看。大家可以结合这套书和生活中的一些案例,让孩子慢慢建立对于投资、理财的认识。

李雅宁: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讲解,两位都是经济学和金融方面的专家,很善于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给孩子进行财商和金融启蒙。但对于我们很多非金融专业的家长来说,可能日常中只接触到存钱、买基金等比较基础的金融活动,更多的金融相关知识我们不太了解,这时借助一些书籍来给孩子讲解是很好的选择。“好玩的金融”系列希望能够帮助孩子在小学阶段建立起正确的金钱观,让孩子初步了解金融知识和经济学体系,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并像经济学家一样进行思考。

 

现场小读者提问 

对谈结束后,两位专家还回答了现场观众的提问,与现场家长及孩子们就财商启蒙、金融教育和未来就业等话题进行了交流、互动。

通过此次“好玩的金融”系列专家分享会,现场观众对如何进行儿童财商启蒙有了更深的理解。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关权和金融大V、财经科普作家槽叔的对谈让现场观众进一步认识到财商培养的重要性。活动中,两位专家还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财商培养方法,帮助家长轻松带领孩子打开经济学大门。看“好玩的金融”系列图书,在生活中发现金融知识,让孩子在阅读与实践中养成正确的金钱观,厘清金融知识脉络,为未来幸福人生做好规划,打好基础。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编:保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