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旬邑是《诗经》中反复吟唱的古豳之地,历史文化悠久。从座谈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旬邑遵循“景区全域联动、资源全域统筹、项目全域整合”理念,突出“红色经典游、绿色生态游、乡村民俗游”,统筹推进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的发展势头,推动了文化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10余家媒体媒体记者走进陕西旬邑县,听取有关单位对旬邑文化旅游、自然环境、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介绍,并实地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先后来到旬邑县公共卫生应急中心、陕西农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第一季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地,了解旬邑县的亮点、典型,挖掘推广好经验、好做法。
红色经典游
旬邑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有马栏革命纪念馆、马家堡关中特委旧址、陕北公学旧址、转角红二十六军旧址等,红色旅游已成为旬邑旅游的名片。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栏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重要活动地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此驻扎和活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马栏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是圣地延安的前沿哨所,是仁人志士和军需物资通往延安的重要驿站和红色通道,是培养革命干部的摇篮。
马栏革命纪念馆位于旬邑县马栏镇马栏村,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主要展示1926年至1949年这23年间,关中分区领导关中革命的光辉历史。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马栏革命旧址。此馆设置有“马栏革命史”专题陈列,借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陕甘宁边区关中特区、关中分区的革命历史,生动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据悉,展览展出的革命历史文物有600余件,历史照片有800余幅,还有模型、油画、雕塑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门厅内设有多媒体电脑系统的电子触摸屏,内置各参观景点有关资料,供游客自助查询。
绿色生态游
“十三五”期间,旬邑县完成天保造林9.4万亩,三北防护林建设8万亩,有效构筑了绿色生态屏障,自然景观较多。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子午岭南段,是渭北高原沟壑区最大的植物景观群落,被誉为“渭北高原上的西双版纳”。马栏河国家湿地公园碧波荡漾,草木繁盛,已成为西部地区各种候鸟理想的越冬地,也是候鸟内陆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入选“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陕西省自然体验基地”。马栏柏岭寺水库水源地保护成效显著,水源地周围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鸳鸯、白鹭、鹳类等多种野生动物迁徙至此。每年清明前后,姜嫄河川道盛开的山桃花长达十公里,美不胜收。
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子午岭南端,属低山丘陵地貌,为3A级景区,面积约88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目前开发了桃花川和石门关两大景区,二十多个景点。园内林草茂盛,峰峦叠嶂,随季节变化形成“春花、夏荫、秋果、冬雪”的四季景观。春有十里桃花,秋看万山红遍,盛夏避暑纳凉,夜来观星赏月,白昼狩猎跑马,怡情悦性,优哉游哉。石门国家山森林公园自然景色秀丽,人文景观丰富,被誉为“渭北高原上的西双版纳”,是旅游观光的理想之地。2019年,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入选第五届“中国森林氧吧”榜单。
乡村民俗游
旬邑乡村民俗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唐家民俗博物馆位于太村镇唐家村,系唐家大财主唐景忠家族的私人宅院,修建于明末清初。现存两进相毗连的三院和其它两院房子,共150余间、1400多平方米,以及三品盐运使唐廷铨的陵墓一座和石牌坊一座,其建筑融北方四合院和南方园林艺术为一体。其中砖雕、木雕、石雕精美、细腻,整个庭院建造精巧,墙壁为水磨石砖,镶以木、砖、石雕,造型优美,巧夺天工,门栏窗棱玲珑剔透,堪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典范。198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唐鹿野苑国际森林度假村地处陕西旬邑县马栏山河谷地带,平均海拔1500米,这里群山环绕、植被茂密、溪流潺潺,每一处景色都是一幅静谧、自然、壮美的画卷。主要森林度假、禅修养生、特色餐饮、亲子研学、户外露营、企业拓展、草坪婚礼、会务会展以及农产品种植加工等。
日前,旬邑县城关街道赵家洞村列入第四批《陕西省传统村落名录》。此外,建于明代成化年间的文庙,北宋时期的泰塔也彰显着旬邑丰厚的人文历史,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人。
旬邑,渭北的一颗明珠,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融合红色文化和人文景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促进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先后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示范县,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中国避暑旅游样本城市”称号等荣誉,马栏镇被授予“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称号,张洪镇西头村被授予“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太村镇唐家村、张洪镇西头村、土桥镇镇头村、土桥镇东曹村被授予“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称号,湫坡头镇被命名为“首批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乡镇(街道)”,文化旅游向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不断高质量发展。
(旬邑县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