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非遗 | 浙江余杭举办传承创新、融入未来乡村发展研讨会

2023-06-18 10:24 来源: 文旅中国

6月17日,由浙江省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杭州市余杭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余杭区黄湖镇人民政府、宋志明西湖绸伞技能大师工作室主办,杭州宋记绸伞有限公司、青山民艺社承办的“传承创新 融入未来乡村发展研讨会”在西湖绸伞工坊举行。来自非遗部门、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嘉宾代表等30余人参加了活动。

西湖绸伞18道制作工序

西湖绸伞工作室

本次活动由实地调研和会议研讨相结合。17日上午,与会代表一行实地考察了黄湖镇青山村的生态绿地、自然教育基地、融设计图书馆等地。宋志明介绍说,青山村被誉为“未来乡村实验区”样板,在全力抓好生态保护的基础上,该村还积极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力推进农旅融合,建设了青山自然学校、青山运动场地、生态大草坪公园等一批兼具公益性和盈利性的项目,充分发挥了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吸引了一批“新村民”——各类优质人才。西湖绸伞工坊于今年3月在青山村落地,并陆续开展了“青山有伞”计划,针对青山村及周边居民开展免费的西湖绸伞制作技艺培训课程,持续进行技艺的传承与传播。

参观结束后,全体人员来到了西湖绸伞工坊,在宋老师主持下召开了“传承创新 融入未来乡村发展”研讨会,西湖绸伞余杭区代表性传承人宋超在会议上作西湖绸伞技艺工作汇报。

西湖绸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撑开一把伞,收拢一节竹”是西湖绸伞技艺的精髓,其制作工序有擗竹、串骨、劈青等18道。多年来,他们致力于西湖绸伞技艺的传承与传播和创新型发展,设计开发亲子手工体验套装及文创衍生品,开展非遗进校园、进乡村社区,与网易游戏、支付宝、微博、抖音、电视台及企业进行跨界合作,积极推动西湖绸伞的传播工作。

会上,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首批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智库专家王其全作了主旨发言。他向大家解读了有关国家政策、浙江非遗保护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并提出非遗(西湖绸伞技艺)融入乡村振兴,要学习、研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坚持做好非遗传承与创新,可持续发展,将西湖绸伞为代表的传统工艺文化打造成为新时代的“文明伞”、传奇色彩的“故事伞”、社会美育的“艺术伞”、惠民利民的“致富伞”、传统文化的“保护伞”。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地方文化内涵品质,带动地方特色经济发展,助力共同富裕。

参观现场

杭州工匠学院副院长钱一宏分享了“非遗技艺校园传承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课题演讲,他表示,把西湖绸伞非遗技艺传承贯穿职业生涯全路径,在中小学阶段通过“非遗进校园”开展职业体验,在中职阶段通过“第二课堂”开展非遗技艺传承,在大学阶段通过校企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在就业阶段通过“伞制作”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形式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认定。

在自由研讨阶段,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围绕文化传承与发展,西湖绸伞这项技艺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中的作用,在教育领域的内在联系,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如何开展进校园和进文化活动,推动西湖绸伞技艺与其它非遗整体性发展等多方面进行研讨、交流。

余杭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机关党总支专职副书记王祖龙表示,本次活动的举办是为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大家齐聚一堂尽最大努力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传统工艺,找到传统工艺与乡村发展的连接点,更好地融入乡村建设,赋能未来乡村的发展。

(文中图片、视频均由主办方提供)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