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岳:中华文明重要的历史见证
王 巍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岳不仅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山岳,而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人的观念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五岳,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历史见证。
泰山是海岱地区的第一高峰,自史前时期,泰山周围地区就是黄河下游史前文化和社会发达的地区,距今8000多年的后李文化、距今7000多年的北辛文化、6000年至45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4500年至3900年前的龙山文化,都以泰山周边地区为主要分布区。进入历史时期,泰山在古代国家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成为历代王朝封禅祭天的重要场所。在西安曾发现过秦始皇祭天封禅的遗物,几乎历代皇帝也把泰山封禅祭天作为王朝的重大事项,表达对天地神明的敬意。也是在泰山脚下,诞生了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
中岳嵩山周围地区属于黄河中游,是文化分布的中心区。1万年前的李家沟文化、9000年至7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7000年至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和5000年至4000年前的河南龙山文化以及夏商王朝,都是以嵩山周围为主要的分布区,正是在这个区域,诞生了作为中华文明核心的中原早期文明。
西岳华山也是如此。在西岳华山及周围地区诞生了仰韶时代的半坡文化、4500年到4000年前的客省庄文化,还有先周文化和周文化以及汉唐王朝的辉煌文化。北岳恒山和南岳衡山,同样是滋养史前文明和古代文化的重要区域。
可以说,五岳所在的区域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地区。中国古代很多发明创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发展等,都是在这个区域内实现的。所以说,研究五岳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以及古代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脉络,是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乃至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组成部分。
同时,关于五岳的信仰构成了中华文明精神层面的信仰。对山川的祭祀、对河流的祭祀、对天的祭祀,始终与中华先民的宇宙观紧密相连,在以祖先崇拜为中心的信仰体系当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基于古代先民对山岳人格化的信仰、拟人化的崇拜,五岳也助推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性格,不畏强暴、勇于捍卫公平正义的原则等精神特质和文化特性的形成。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很多对五岳的描述和赞美。例如,关于泰山的诗文浩如繁星,司马相如、谢道韫、李白、白居易、张养浩等人都曾留下书写泰山的名句,杜甫的《望岳》作为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传诵至今。此外,孟郊的《游华山云台观》、刘禹锡的《华山歌》、谢灵运的《衡山诗》、柳宗元的《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贾岛的《北岳庙》、王维的《归嵩山作》等都是与此相关的佳作。
五岳被认为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狩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其自然景观风格各异,文化积淀源远流长,如同雄浑背脊撑起壮丽中国,与黄河、长江、长城等共同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本文由中国文化报记者陈璐整理)
▲ 泰山玉皇顶 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供图
▲ 泰山玉皇顶上的玉皇殿 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供图
东岳泰山:
临“五岳之首”览千年石刻
中国文化报记者 刘源隆
海拔:1545米
四季温度:泰山全年平均温度15℃至16℃。泰山顶年平均气温为5.3℃。泰山气温垂直变化明显,1月,山下均温-3℃、山顶-9℃;7月,山下均温26℃、山顶为18℃,春秋两季山下均温18℃至22℃、山顶为8℃至10℃。山下四季分明,山顶三季如春。泰山冬季较长,结冰期达150天,极顶最低气温-27.5℃,形成雾凇奇观。
附近文旅场馆及设施:岱庙、虎山公园、老县衙大院、泰山石敢当文化园
泰山,古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矗立在鲁中群山间。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泰安市境内。泰山是五岳中的东岳,被称为“五岳之首”。泰山山势磅礴、雄伟壮丽,历代君王封禅祭祀,文人墨客吟咏题刻,留存众多文物古迹。
进入盛夏的泰山植被茂盛、绿树成荫、山泉飞泻。
登泰山必先看岱庙。岱庙始建于汉代,是中国古代帝王供奉泰山神灵、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岱庙现存自秦汉以来的历代碑碣石刻211通,素有“岱庙碑林”之称。在东御座院碑亭内,记者见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遗迹秦《泰山刻石》,此碑由秦相李斯书写,被誉为“天下第一小篆”,具有极高研究价值。
由红门入山,沿途林荫夹道,石阶盘旋,峰峦竞秀,泉溪争流,自然景观雄奇秀美,古迹众多,传统文化韵味浓郁。一路经过万仙楼、斗母宫、碧霞灵应宫、壶天阁等古刹建筑,到达中天门。中天门是泰山东、西两路的交汇点,是上下泰山的必经之地。站在中天门坊下,极目四望,峻岭阔谷,楼阁簇拥。东有中溪山突兀俏丽,西有凤凰岭蜿蜒伸展。
走过云步桥、经过朝阳洞,很快就到了著名的泰山十八盘。“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攀登泰山十八盘时,步履稳健、身挑重物的挑山工吸引了游客的目光。据了解,泰山挑山工平均每天上山3次,每次都身挑100多斤重的货物,一天下来累计走3万余步。
走过十八盘便登上了南天门,可以看到泰山的五大主峰,绝美的自然与历史文化风景也让人立刻忘却了刚刚登山的疲惫。
泰山石刻涵括了整部中国的书法史,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但又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南天门石刻是泰山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包括“五岳独尊”“仙人指路”“立马万言”等;岱顶玉皇阁的“孔子小天下处”“雄峙天东碑”及康熙书“果然”三处石刻,也是泰山上的著名游览地,以书法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去年以来,泰安市创新运用非遗项目、动画技术等载体,特别设计制作的《泰山石刻文化》中英文数字动漫产品以及二十四节气中英文海报在互联网平台播放展示。今年6月,以现代科技手段和沉浸式旅游开发理念打造的泰山石敢当文化园开园,为游客提供了集民俗文化展示、大型文化演艺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旅产品。
近年来,泰安市立足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全面推进“泰山+”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将市内热度较高的景区景点与泰山景区建立起紧密联动关系,策划设计了登高、探源、静心、行远、灯火、风味、康养、洗礼八大主题的30条精品旅游推荐路线。
▲ 由北峰看华山 华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及太华索道公司供图
西岳华山:
在“奇险天下第一山”如履云端
中国文化报驻陕西记者 秦 毅
海拔:华山南峰海拔2154.90米,是华山最高主峰,也是五岳最高峰,古人尊称它是“华山元首”。
四季温度:低山区(海拔1000米以下) 为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9℃至14℃,最热月均温24℃至28℃,无霜期180天至240天,日均温≥5℃,210天至270天≥10℃。
高山区(海拔1000米以上) 平均气温小于8℃,最冷月均气温-2.5℃至10℃,绝对最低月均-40℃,最热月均温21℃至24℃,无霜期120天至150天,日均温≥5℃,150-180天≥10℃。
附近文旅场馆及设施:西岳庙、华阴市文化馆、华阴市图书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宋代寇准的绝句《华山》描绘了西岳华山的高与险,印证了“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华山于渭河平原上拔地而起,前濒黄河,后接秦岭,像一块囫囵大石四面被刀削斧凿一般,其山势雄伟,奇峰突起。
五岳中,华山被称为“西岳”,也称“太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陕西省华阴市。
自隋唐以来,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崖石刻多达上千处,山上现存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华山的著名景区多达200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其中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几大主峰特色不一,西峰绝壁、东峰日出、南峰奇松、北峰云雾各有千秋。
在华山,几乎每个景点都承载着一个传说故事,徜徉其间,游客如梦如幻地进入到瑰丽万状的神话世界,真可谓“一洞一世界,一石一传奇”。位于华山东峰的华岳仙掌就是一块极具特点的华山石,位于东北处的仙掌崖上,它五指具备,宛如左掌。唐代诗人王维在《华岳》一诗中有云:“昔闻乾坤闭,造化生巨灵。右足踏方止,左用推削成。天地忽开坼,大河注东溟。遂为西峙岳,雄雄镇秦京。”再如,著名的“斧劈石”是源自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
登山路的开辟和维护也体现出华山景区的发展。“自古华山一条路”,最古老的登山路,全长12.5公里,从山下玉泉院、华山门出发,经五里关、莎萝坪、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景点险关后到达北峰,再继续往上攀爬,经过苍龙岭、金锁关然后才能前往中峰、东峰、南峰、西峰这些主峰游览,是对体力和耐力的考验。
1949年,解放军八勇士在华阴老乡指点下,从绝境处登上北峰,歼灭国民党华山守敌,解放华山。上世纪80年代以当年勇士们经过的原路为路线,开凿出了两公里的智取华山路,直通华山北峰,从此结束了“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历史。
近年来,登山条件不断改善,北峰、西峰两条索道先后贯通,如今华山险峰已近在咫尺,畅游华山已非常便捷。特别是于2013年4月开通运营的华山西峰索道,创造了世界索道建造史上的奇迹,为游客带来了全方位看华山的新视角。该索道全长4211米、相对高差894米、支架28个、客运吊厢84个、每小时单向运量1500人。
近年来,华山景区及太华索道公司顺势而为,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及旅游科技融合发展,实施了索道空中“5G+VR”全景移动实时云直播等文旅科技项目,丰富游客体验。同时,为打造文旅新IP、拓展年轻化市场渠道,华山景区持续发力。6月16日,陕西华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与西北旅游协作区秘书处“直播西北”团队合作,首次推出了“华山文化旅游名片”,全面解读华山的文化、景观、旅游和服务。华山论剑·2023首届华山全国抖音大赛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华山邀请海内外游客、全国大学生、短视频创拍者等,开启一场以拍摄华山风光、传播华山文化为主题的“华山论剑”。
▲ 南岳衡山祝融峰 南岳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供图
南岳衡山:
“客到南岳不思归”
中国文化报驻湖南记者 张 玲
海拔:主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
四季温度:低山区(海拔1000米以下)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至20℃,夏季平均气温25℃至30℃,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冬季平均气温在5℃至10℃,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0℃。
高山区(海拔1000米以上) 主峰年平均气温小于10℃至15℃,夏季平均气温17℃至22℃,最高气温可达27℃以上;冬季平均气温3℃至5℃,最低气温低于-5℃。
附近文旅场馆及设施:南岳区图书馆、南岳区文化艺术馆、南岳区美术馆、南岳区博物馆、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陈列馆、祝融小镇、庙东商业步行街、万寿广场、红星村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等
南岳衡山横亘于湖南省中南部,素有“五岳独秀”“中华寿岳”“宗教圣地”之美誉。它南起衡阳回雁峰,北至长沙岳麓山,72峰连绵不绝,逶迤八百里。南岳虽没有其他四岳的雄浑伟岸,但胜在风光秀美、飘逸灵动,正如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魏源所说:“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
近日,记者在炎炎夏日登上南岳衡山,目之所及是茫茫云海、滚滚云浪、层峦叠翠,身之所感是参天古木、青松翠柏掩映下的山间清凉,足之所踏是传承千年、渊源深厚的文化圣土,当时的心境正合那句广为流传的诗句“雁到衡阳不南飞,客到南岳不思归”。
相传,远古时期,祝融在衡山以火施化,造福于民,被尊为“火神”,千百年来香火不断、屡兴不衰,我国第一辆火星车就以“祝融”命名。
南岳衡山也是中华最古老的祭祀地之一。历史上有记载的封建王朝遣使祭祀南岳就有120次之多,民间祭祀更是千年不绝、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国南方最盛大的年俗和祭祀奇观。如今,相关重大赛事也多次在此取圣火。
南岳衡山还是中华福寿文化的发源地。据《星经》记载,南岳衡山对应星宿二十八宿之轸星,轸星司衡主寿,故名“寿岳”,宋徽宗曾钦题“寿岳”石刻,人们常说的“寿比南山”指的就是南岳衡山。
南朝之后,儒、释、道在这里争鸣,理学、禅学、玄学在这里碰撞,形成了“三家合流、共存一山”的独特奇观。唐宋年间,石鼓书院、邺侯书院在这里惊鸿绽放,湖湘学派在这里发扬光大;抗战时期,南岳游干班在这里合作开办,南岳忠烈祠在这里巍然耸立,衡山成为国共抗战游击骨干的摇篮、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李白、杜甫、韩愈、王夫之等众多思想家、政治家和文人墨客都曾登临南岳,演绎了“徽宗御笔”“韩愈开云”“船山著述”等雅事,留下了无数诗词歌赋、摩崖石刻和历史遗存。
近年来,南岳深入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战略,旅游市场转型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有着“衡山四绝”之称的祝融峰、藏经楼、方广寺和水帘洞每天都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去年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着力打造文化旅游的“五张名片”,其中就包括以南岳衡山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片。
据了解,在“南岳”的强力推动下,中华五岳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1985年召开五岳年会,2003年成立五岳联盟并邀请金庸担任荣誉盟主。今年,南岳再度牵头策划五岳互动,今年大年初一组织了五岳迎新撞钟祈福仪式。今年6月,南岳衡山联合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共同发布了“青春没有售价 五岳就在脚下”——“五岳特种兵”100天打卡活动。当前,五岳联盟正通过线上、线下展开全方位合作,探索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组合营销,实现资源共享、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 恒山北岳庙 安兴旺 摄
北岳恒山:
“可折天下脊”的绝塞名山
中国文化报驻山西记者 郭志清 实习记者 朱萌
海拔:恒山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1米
四季温度:冬季(12月至2月)平均气温-5.3℃,春季(3月至5月)平均气温7.8℃,夏季(6月至8月)平均气温18.9℃,秋季(9月至11月)平均气温5.7℃。
附近文旅场馆及设施:浑源古城、浑源州署、圆觉寺塔、永安寺、浑源文庙、麻家大院、浑源县图书馆、浑源县文化馆、恒山画院、黄芪文化园、浑源州署广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骑行驼峰”精品赛道等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北岳恒山,东西绵延五百里,锦绣一百零八峰,自然和人文景观兼胜,素有“人天北柱”“绝塞名山”之美誉,是重要的道教发祥地之一。恒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
北宋画家郭熙在比较五岳的山势特点时,用“恒山如行”把恒山群峰连绵、奔腾起伏的形胜特征刻画了出来。作为古代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重要地理分界线,恒山自古就是雄镇北方的军事文化中心。五岳当中,北岳恒山集国家祭祀和国家军事防御于一身,沿线此起彼伏的古长城,也是异于其他四岳最为独特的景观特征。
这里气候凉爽,最佳旅游期为夏、秋两季。盛夏时节的北岳大地绿树成荫,登山远眺,林海松涛、古庙奇阁、道佛仙踪、怪石幽洞,构成了著名的恒山十八景。五岳之中,恒山以“奇”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游人。
其中,最“奇”的便是位于恒山风景区第二主峰翠屏峰的悬空寺。“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古刹凌空构建,横木为梁,上有悬崖峭壁,下临陡峭深谷,最高建筑距地面达90余米,如雕刻在半空石崖一般,绝妙构建为世人所赞誉。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醉书“壮观”,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赞其为“天下巨观”。
恒山之“奇”,俯首皆是。果老岭、姑嫂岩、飞石窟、虎风口、大宇湾等处充满神奇色彩,悬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更是恒山自然景观中的奇迹。在恒山半腰的苦甜井,两井相隔一米,水质却截然不同,一井水甜美清凉,一井水苦涩难饮。
2022年7月,恒山后山在关闭多年后重新恢复向游客开放,后山奇险峻峭的景观又露出真容。与恒山前山的浑厚相比,恒山后山以自然风光见长,展示了壁立千仞的硬朗品质,民间有“前山看庙、后山看景”之说。
国山、名寺、古城、湿地、温泉、黄芪,遍布浑源全县的自然人文景观如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北岳大地。近年来,当地不断擦亮“全境恒山、全景浑源”金字招牌,加大“恒久北岳 厚道浑源”旅游品牌宣传力度,努力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在此过程中,浑源县以加快恒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申报进度,带动创建神溪湿地、汤头温泉、浑源古城等多个A级旅游景区的快速提升;推动了文化景观长廊、恒荫明清一条街项目的顺利落地;新培育出一批特色民宿,为做强乡村旅游、做好自然景观保护配套成势,让游客充分领略北岳历史文化、享受生态康养的乐趣。
▲ 嵩山云海 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供图
中岳嵩山:
“天地之中”赓续文脉
中国文化报驻河南记者 张莹莹
海拔:1491.71米
四季温度:年平均气温山上9.6℃、山下14.3℃。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山上21.7℃、山下27.5℃;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山上-3.6℃、山下0.3℃。5月,山上气温可升至15℃,山下在20℃以上;6月至8月,山上的气温在20℃至22℃;9月山上气温降至15℃左右。
附近文旅场馆及设施:任长霞纪念馆、天中市集、摘星楼、袁桥
“日出蒿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一曲悠扬的《牧羊曲》让嵩山少林寺的秀丽景色萦绕心怀。
嵩山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崇山”,西周时称为 “岳山”,后以嵩山为中央,左岱(泰山)右华(华山),定嵩山为中岳,始称“中岳嵩山”。
嵩山坐落在河南省登封市西北,总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共72峰,最高峰连天峰高达1512米。
太室山黄峰盖下的中岳庙始建于秦,唐宋时极盛,是河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寺庙建筑群;嵩阳书院气宇恢宏、古朴高雅,宋时与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称四大书院;加上苍翠清幽的法王寺、回环险绝的轩辕关、慧可断臂求法的立雪亭等,皆为中国人文风物的瑰宝。
嵩山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我国历史发展的博物馆,儒、释、道三教汇集,历史遗迹众多。其中有禅宗祖庭——少林寺、现存规模最大的塔林——少林寺塔林、现存最古老的塔——北魏嵩岳寺塔、现存最古老的阙——汉三阙和现存最古老的观星台——告城元代观星台。
今年4月26日,登封市正式启动运营“日出嵩山·漫品登封”——“夜游嵩山”项目。从嵩阳景区入口至峻极峰顶,通过夜间灯光亮化、主题文化场景打造、沉浸式特效体验等,景区创新推出“夜场武术表演+音乐大典”等新产品组合,让游客在光影艺术、演艺活动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中感受心灵的愉悦。
近年来,登封市大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环嵩山旅游公路全线贯通,串联“天地之中”历史建筑8处、11项世界文化遗产,打造了以多极多点文化消费活动为支撑的文旅新场景,全域推进文旅融合、景城融合,有力带动了文旅产业转型发展和消费升级。
此外,登封还在嵩山少林景区打造首个以吸引年轻客流为主的“功夫市集”,重启中岳庙千年古庙会……各种文旅场景精心设置,激发登封文旅消费新活力。
据介绍,目前,登封以环嵩山文化带建设为统揽,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加快推进总投资265亿元的26个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培育“文化+康养+旅游+会展”新业态;打造具有嵩山特色的民宿集群和美食街区,持续开展“夜游嵩山”“漫品登封”等活动,全面扩容夜间消费市场,努力建设文旅产业消费新高地。
2023年7月8日《中国文化报》
第2-3版刊发特别报道
《夏天登临五岳 致敬中华文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