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景区高质量发展带动乡村振兴,愈发成为各界关注的领域。12月8日,第三届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典型案例颁奖典礼在江苏靖江举行,山东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提报的“以旅促农,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案例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典型案例。
崂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青岛市区东部,三围大海,西衔陆地,规划面积446平方公里,游览区面积161平方公里,由流清、巨峰、太清、华严、仰口、九水、华楼7个游览区组成,共有景点220余处,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目前,景区规划范围内有村庄109个,其中13个村庄、1.1万余人位于景区售票口以内和旅游专用路两侧,景区和村庄形成了位置密不可分、发展息息相关的关系。
近年来,崂山区委、区政府和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坚持景村融合发展理念,锚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和全市共同富裕先行区的目标,充分发挥景区辐射带动作用,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坚持农村景观化、产业融合化、全域景区化同步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先后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
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深度挖掘崂山乡村田园美景和历史人文资源,从产业政策、宣传推介、管理服务等方面搭建乡村旅游发展平台,精心绘就以旅促农“共富图”,让旅游成为强村富民产业,让村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获得更多实惠。
当地注重品牌塑造和营销,整合景区和周边村庄美景、美食、美宿资源,推出“春夏秋冬游崂山”主题旅游线路;对特色乡村旅游实体、经营户进行重点培育,围绕渔家旅馆、农家宴和茶园风情打造“山海人家”“山里人家”和“茶香人家”乡村特色旅游品牌。利用景区官网、“一部手机游崂山”平台、智慧景区电子地图等,免费推介乡村优质业户和乡村旅游产品。
创新打造“1355”景区综合治理共同体,景区联合公安、市场和街道等部门单位,对农家宴、渔家宴等经营业户定期开展检查,维护良好旅游市场秩序;研究建立景区旅游交通管理新模式,为到乡村观光、休闲、购物的游客创造便利通行条件。出台星级农(渔)家宴评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对农业园、农家宴、家庭旅馆等实行规范管理。
同时,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聚焦高水平打造崂山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片区,加大对乡村传统文化挖掘保护利用,以文化为源泉滋养乡村旅游发展生生不息。梳理乡村文化肌理,建设村史馆、村史长廊等文化场馆,增强乡村精神归宿感;打造全省首个艺术粮仓博物馆,推出生态园林、茶文化、民俗记忆体验、渔村民俗、崂山绿石等各类展现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博物馆,让游客和村民在观赏、体验中感受崂山乡土文化独有魅力。
(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