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阳区黄舣镇弥陀社区中坝的芦苇地吸引游客驻足拍照 江阳发布供图
千百年来,长江传唱着中华民族奔涌不息的历史壮歌,积淀了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翻开地图,作为长江出川最后一道关口,泸州拥有136公里的长江“黄金干道”,有重要一级支流永宁河、沱江、龙溪河和赤水河。
自2021年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以来,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核心示范段的泸州致力于激活长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系统阐发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做大做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尤其在秋高气爽好出游的季节,当地张坝桂圆林、渔子溪生态湿地公园、忠山公园等著名景点连点成片,游客一边打卡名胜古迹,一边观赏长江恢宏壮阔,散步游玩体验长江江畔的文化传承。
秋季,泸州人去哪里休闲最安逸?很多人会回答:渔子溪公园。“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这般描绘的秋景,被深秋的渔子溪诠释得淋漓尽致。
建设在高新区的渔子溪生态公园,从面世到现在,一直备受好评。它既是泸州城市建设的一张名片,也是泸州市民休闲徒步的绝佳去处。公园分为北湖——城市形象展示、南山——醉意山水画廊、西溪——乡土山水记忆、东河——城市滨水景观廊道四大景观及功能空间。近日,渔子溪公园湖岸旁,齐人高的粉黛已经大面积盛开,成片的粉色将湖畔渲染成粉红的海洋,如梦如幻,过往游客纷纷为之驻足、惊叹。现场,柔软的粉黛草随风起舞,荡漾开来,像是一片粉色绒毯,沿途百米都是粉色。为此,公园还专门设计了三条游览小道供观赏者拍照,让游客完美实现身处花丛的美感。
泸州的秋天色彩缤纷,既有落叶的金黄,枫叶的丹红,晴空的蔚蓝,也有一抹素白。“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里一首《蒹葭》,把芦苇吟诵了两千年,而今寒露刚过,秋风吹过泸州,位于江阳区黄舣镇弥陀社区中坝的芦苇地迎来了四季中最具诗意的时光。近期,不少市民来这片芦苇地打卡,与自然风光亲密接触,沿着小路前进,信步走在高低错落的石坝上,一侧是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一侧是随风摇曳的芦苇荡,偶有飞鸟穿梭其间,一幅蒹葭美图跃然于山水之间。
对于自然美景,市民从来都不会吝啬赞美之词,也不忘和俏丽风光合影, 不少市民特意穿着色彩鲜艳的服装,约上三五好友,带上自己的“摄影师”,在芦苇荡中寻找最佳拍摄点,让风光与时间就此定格,将浪漫和欢愉收入囊中。
秋天还是适合行走的季节。泸州长江两岸风光迤逦、风景如画,不管是自驾、骑游或是漫步,都能将沿江美景尽收眼底。行走在旅游道上,沿途的江景、农家、田园、果树相映成趣,让你远离城市的喧嚣,静享“车行碧波侧,人在画中游”。而临江而降的张坝桂圆林,即便在秋季,桂圆古树也绿荫连绵。桂圆林内,因沱江、长江交汇冲阻,累年淤沙积石而成的沿江平坝上生长着1.5万多株百年以上桂圆树、2000多株荔枝树、1000多株桢楠,穿梭其中,尽情被负氧离子包围。
泸州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无论如何绕不开酒。“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明代诗人杨慎(升庵)寓居泸州时,饮酒咏史而作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是泸州酒文化的千古绝唱,也是中国酒文化的瑰丽辞章,还是对长江文化最好的诠释。
好酒酿造得益于万物生长,有赖于一方水土的恩赐。此刻的泸州,高粱红,水稻黄,缤纷夺目。立秋至处暑,泸州山野间遍地红高粱就会被收割完毕,收割下的高粱被农户晾晒在自家院里,一地红高粱写满秋意与丰收之美。泸州老窖的“国窖红一号”红高粱,就来自这里。
经过品质筛选后,优质红高粱将陆续进入泸州老窖酿酒车间。作为浓香鼻祖的泸州老窖,在与四时节气的相处中,总结出一套浓香型白酒的酿造密码,不同的时节里,酿酒工艺也有细微差别。从芒种至处暑,历经一年中最酷热的时节,这也是酒醅在窖池持续发酵的休窖期。长达两个月的时间,不开窖,不取酒,窖池内酒醅中的香味物质在高温环境里不断累积,逐渐丰富。酿酒师们也在这时节开窖取酒,一杯好酒至此酿成。
火红的高粱,柔美的粉黛草,清澈的沱江水,空气里浓郁的酒香,一幅属于泸州人的“秋景图”让人心醉。
2023年10月28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让人心醉的泸州“秋景图”》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