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南起北纬3°51′,北至53°33.5′,南北跨越近50度、5500千米。全国拥有3万多花卉品种,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木本植物、乔木植物等,数不胜数。从新疆的天山雪莲,到江浙地区的银缕梅,再到两广地区的金茶花,抑或是春日里缓缓舒展的桃花、杏花、牡丹花、山茶花,绯红明媚,渲染着美好的中国画面。
近日,在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的指导下,中国旅游报社举办了“春时花海”全国特色旅游资源梳理展示活动,在最美的春日,跟着赏花地图,聆听花开的声音,更有“日用而不觉”的花花美食、服饰、物品,等着你来发现她的美。
这次,让我们来感受杏花的花香满天吧!
杏花,是蔷薇科李属木本落叶大乔木杏树的花,原产于中国,以黄河流域为分布中心,华北、西北、东北栽培最多。杏花具备较高的观赏和绿化价值,在果木生产和城市美化上处于重要地位。
为您整理了部分杏花观赏地,请查收>>>
无论杏色出墙的古代宫廷,还是牧童遥指的“杏花村”,抑或杏花饼、杏花茶,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能找到“日用而不觉”的杏花元素。请别眨眼,现在带着你来看不一样的杏花世界!
景在杏花
杏色点春意,好景自然来
“那年杏花微雨,你说你是果郡王。”还记得这句来自《甄嬛传》的著名台词吗?剧中主角甄嬛的原型——乾隆皇帝的生母,她所居住的寝宫寿康宫,正有紫禁城里为数不多的杏花。
从军机处一路往西走,路的尽头就是寿康宫。行至寿康宫前,不必急着入门,仅在寿康门前就能见到一支长势尚好的杏花翻出墙来。红墙、黄瓦、白杏,抬手就能出片。
成都青白江客家杏花村地处风景秀丽的龙泉山脉中段,也是丰富的客家文化传承地。阳春三月,乘上穿过花海的列车,去奔赴青白江的杏花节。约一场春日花事,遇一场客家盛会。
花在舌尖
引花入食,怡情,风雅
杏花易逝,最是人间留不住,那便让花香随口入,满口留清香。
花瓣洗净后用糖腌制,再用杏仁粉和发好的面把腌制好的杏花用面包上,烘烤二十分钟,便能做出清香的杏花饼。
用杏花做酒,将晾干的杏花瓣和拌好的糯米一起放入坛中,密封十天后即成,可邀好友一同品尝。若有兴致,更可以仿古人玩酒令,体验古时文人的乐趣。
热爱养生的人会将杏花阴干保存,待到喉咙干痒时与冰糖一起泡水喝,做出平时买不到的杏花茶。
文艺杏花
杏花期短,但不负年年岁岁
杏花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观赏性植物,历来被文人墨客所推崇,故而关于杏花的诗词画作已然浩如烟海。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指代教育行业的“杏坛”出自于这里;“云色鲛绡拭泪颜,一帘春雨杏花寒。”唐代诗人唐彦谦的一首诗,让“杏花春雨”成了描绘春日好景的妙词。
《杏花菖蒲》(局部)
到了上个世纪,出生于杏子坞星斗塘的齐白石老先生常画杏花以寄乡愁,他笔下的杏花作品源于生活,始于乡情,画面生动而亲切。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杏花满枝头,二愿杏花花色常在,三愿你我共赴春日好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