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黑龙江同江市依托赫哲族文化 | 深耕文旅融合 建设文旅强市

2023-12-25 13:09 来源: 文旅中国

▲ 学生们在景区里体验赫哲族沙陶制作技艺


游客们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旅游度假区游山玩水的同时,参观赫哲族风格建筑、留影赫哲族雕塑群、品尝赫哲族美食、体验赫哲族风情、购买赫哲族旅游纪念品。这种边看美景边学历史边听故事的惬意体验颇受游客喜爱。

同江市三江口生态旅游区、八岔岛自然保护区、钓鱼台景区等众多景观,除展现优良的生态环境外,群众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已成吸引游客的重要抓手。同江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姜宏图说,同江通过创建文旅景区、开展文旅活动、打造文旅品牌等方式,全力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集展示、体验、参观等功能于一体的同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设有展览区、体验区、研学区等八大区域,是同江市依托赫哲族文化打造的文旅融合景区。在该景区,由吴宝臣、尤文凤、杨双艳等各级非遗传承人组成的传承队伍,每天为天南地北的游客推介同江市各种非遗项目,有效提升了同江市的文旅影响力。

同江市在景区建设上加大文旅融合力度,着力打造了赫哲族博物馆、三江口国家湿地公园、街津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文旅融合景区。在这些景区,游客们参观展览、学唱赫哲族伊玛堪、学跳赫哲族舞蹈,在愉悦中品历史、开眼界。

赫哲族有着上千年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因此成为同江市推动文旅融合的重要依托。同江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赵鑫说,同江市深挖赫哲族文化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和精神内涵,并将其融入到旅游中,使得游客从过去单一看山看水看风景,逐渐转向观文品史体验美的新模式。

同江市将各景区内及其他具有文化底蕴、展示功能的建筑场馆进行统一规划,提供给各类非遗传承人及各种文艺团体,使其面向游客进行文旅服务。由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人组成的赫哲族伊玛堪艺术团自2004年入驻街津口民族文化村,已免费为游客演出3000多场次,吸引游客上百万人,为该村旅游业的繁荣提供了助力。

同江市还利用赫哲族独有的渔猎文化特色,把渔猎风景编成好故事讲出来,把渔猎好故事做成好品牌、好工艺品展示出来。同时号召各景区通过制作打卡景观雕塑、邀请传承人为游客活态展演等方式,将赫哲族文化融入景区景点,让游客亲身感受赫哲族文化的特色魅力。

▲ 同江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组织开展文艺演出进景区活动


同江市为了增加景区的文化内涵,大规模大力度举办了群文进景区、展览进景区、驻场演出等文化进景区活动,不但推动了文化的繁荣,还为景区增添了新业态及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了双赢。一位景区负责人表示,文化让景区既有利更有名。

同江市开展图书进景区活动,已成一道亮丽美景。该市在同江市知青园、中华文化园等各大景区建立了景区书房,将上千种反映同江市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农耕文化等特色的书籍及经典名著放入景区书房,使景区有了文化范儿,为游客提供了了解同江市的渠道。

同江市鼓励非遗从业者大力开发非遗文创产品。依托国家级非遗项目鱼皮制作技艺、桦皮制作技艺等各种非遗项目研发出鱼皮服饰、鱼鳞画、鱼骨画、桦树皮画、赫哲剪纸、麦秸秆画、沙陶等30多个系列、上千种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走进各大景区,成为别样的旅游纪念品。

据同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李鼎仁介绍,同江市为了推动非遗进景区,在多个景区打造了非遗研学旅游基地,建设培训场所,开设非遗教学课堂,通过现场教学,吸引研学旅游团队和亲子家庭。

赫哲族世代以捕鱼为生,经过千百年的实践,烹饪出独具特色的赫哲族全鱼宴。同江市支持各大景区推出刹生鱼、塔拉哈、鱼刨花、炒鱼毛、熏鱼、炖鱼和鱼丸汤等独具地域文化的赫哲族传统美食,让游客从舌尖上感受赫哲族韵味的餐饮文化。

同江市还对赫哲美食进行延伸,在各个旅游小镇、各类旅游村、各种民宿等处创建开放式厨房,开展赫哲族非遗美食制作、品鉴、亲子赛等互动活动,使赫哲族非遗美食不仅停留在饱腹、品尝层面,还可以让游客亲身体验、参与。

此外,节庆活动也是同江市文旅融合的一大特色。同江市多年打造的乌日贡大会、柳蒿芽节、开江节、冬捕节等10多个以展览、展销、展演、交流等为内容的品牌节庆活动,成为旅游引爆点。例如在街津口民俗文化村,游客可以身着赫哲族传统婚礼服饰进行赫哲族婚礼体验,尽享赫哲族文化的特殊内涵。

姜宏图表示,同江市将继续在文旅融合上进行深耕,通过打造文旅融合景区品牌、文旅融合活动品牌、文旅融合旅游纪念品品牌等十大品牌,助推文旅强市建设。


(同江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2023年12月25日《中国文化报》

第3版刊发特别报道

《深耕文旅融合 建设文旅强市》

↓ ↓ ↓ ↓ ↓ ↓ ↓ ↓ ↓


责编:陈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