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旅游 | “婺源特色”古村落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3-08-31 17:44 来源: 文旅中国

传统村落蕴藏着丰富多元的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价值,但也正面临着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中国传统村落正在默默的消失,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有360万自然村落,而截止2016年底,我国自然村落数量为261万,十五年间100万个村庄消失,平均每天都有近200个村落悄然不见。

保护开发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江湾古村

202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保护开发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篁岭古村

江西婺源自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建县以来,在1200多年的历史中,历代人民艰苦奋斗,建设家园,留下了一大批古村落古建筑。长期以来,婺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对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出台实施了许多富有“婺源特色”的具体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浙源乡虹关古村水口古桥

一是建立古村落古建筑保护体制。成立了高规格的古村落、历史文化名村、 古建筑保护委员会,由县领导担任主任。乡、村两级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将各地需保护的古村落古建筑列入清单,纳入每年对乡、村两级的考核内容和干部的离任考核指标,压实了保护目标和责任。

二是保障古村落古建筑保护投入。除了争取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资金外,近5年来,县财政共投入4000余万元,通过对古建筑保护管理责任人维修古建筑实施奖励,拉动了全县古建筑保护资金大投入。同时,引进社会力量保护维修古村落古建筑,开发旅游景区和古宅民宿。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古民居所有权人总投入不低于1.6亿元,社会投资不低于5亿元,维修了近千幢古建筑,使近百个古村落的原真性、整体性得到了良好保护。

三是形成古村落古建筑保护制度。积极申报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全县经评定的历史文化名村有14个(其中中国历史文化名村7个) ,中国传统村落有30个。对这些古村落建立了保护管理档案,并对所有历史文化名村编制了保护规划。开展了古建筑和文物普查,对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古建筑进行挂牌保护。切实实施好《文物保护法》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建章立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古村落古建筑保护的十余个文件和管理规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虹关古村板龙灯

目前,婺源充分利用古村资源优势开发景区。全县100多个古村落,已开发为景区的有22个。其中江湾村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篁岭、李坑、汪口、延村、思溪、源头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另外,婺源还结合新农村建设,打造了30个不收门票的景观村。同时,保护利用古村中的古建筑开办民宿,先后建成营业的有九思堂、留耕堂、明训堂、归去来兮、西冲院、儒意堂、福绥堂等100多处。古村落中傩舞、板龙灯、砖木石“三雕”技艺、绿茶制作技艺、纸伞制作等“非遗 ”项目等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传承、利用。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华镇宋代廊桥——彩虹桥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编:朱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