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艺术 | “演艺京城”好戏连台!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火热进行中

2022-09-03 20:41 来源: 文旅中国

近日,第十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演艺京城”主题活动在正乙祠戏楼精彩上演,好戏首演、会馆有戏、戏剧体验日、大师讲戏等重点活动连台亮相。

作为第十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六大特色板块之一,“演艺京城”板块联动剧院、剧场等演艺新空间,强化场、团、剧三者对接,以主体活动引导,市场精品活动协同双线融合的全新活动格局,覆盖百家剧团、千场演出,惠及百万观众,形成全城看演热潮。

本次主题活动通过大戏·开场、大戏·沉浸、大戏·焕新、大戏·惠享四个环节展现新时代文化演艺的守正与创新,为首都新老戏迷奉上丰盛的戏剧大餐,助力演艺演出市场复苏繁荣。

好戏首演 近20部精品大戏亮相京城

“大戏看北京”作为首都文化金名片,持续推动精品好戏的创作产出,不断激发北京的文化创新活力。为了让更多时代好戏与市民同享,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演艺京城”板块联动各大剧院、剧场、演出团体、演艺机构、线上演出平台、新媒体平台,策划组织“好戏首演”发布会、主创见面分享活动与探班彩排活动,制作主创深度访谈短视频为新剧宣发助力,通过全渠道推广、融媒宣传引发剧迷关注。本次“演艺京城”主题活动现场,更是重磅发布北方昆曲剧院《国风》《曹雪芹》、保利剧院《俗世奇人》《虚像的道化师》、繁星戏剧村《偶然的必然事件》、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东坡》等近20部首演好戏,可谓满屏皆精品。

在“大戏·开场”环节,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魏春荣、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数字创新与品牌运营中心宣传总监马艳梅与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北演戏剧分公司总经理杨百祥对首演好戏与惠民活动进行了精彩推介。

北方昆曲剧院作为北方地区唯一的昆曲院团,致力于让更多观众领略昆曲的大雅之美,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发起“观其复”系列复古风格昆曲剧目展演,在保证原汁原味的同时结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喜好,并融入全新的科技手段,诠释现代与古典相融合的崭新风貌。魏春荣表示,昆曲是文人的艺术,身姿、唱腔、神韵无一不展出中华文化所呈现的最高范式。9月至10月期间,北方昆曲剧院将上演20余台近50场演出,惠民折扣最低可至3折。其中,北方昆曲剧院经典剧目《国风》取材于春秋时期著名历史人物许穆夫人的故事,演绎动人爱国诗篇,历经两年的精心打磨,将于9月27日至28日在天桥剧场与市民们见面。此外,正在潜心打造的新编大戏《曹雪芹》也将于10月底隆重上演。

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联合出品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作为2021年首演的现象级舞台艺术作品,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色。马艳梅表示,《只此青绿》满怀匠心精神,深挖厚重历史文化,通过IP赋能与媒体传播的跨界融合打开新的思路。目前,东方演艺在朝阳剧场每周四五将奉献《聆听中国》等多场音乐会与演出。同时,正与四川眉山携手打造原创剧目舞剧《东坡》,结合东坡的文学作品和生平事迹,进行古色古香的现代化诗意表达和创作,深度挖掘中国古典美学与文学的精粹,以舞剧形式意象化地展现东坡文化的不同侧面,计划将于2023年初登台亮相。

“老舍戏剧节在甄选剧目时以幕后作品作为文学铺垫,首选好戏、大戏与首演戏,彰显北京戏、首都范儿和国际化。”杨百祥表示,今年剧目展演分为文学佳作、梨园百花、国际视野、后浪新声和校园涟漪五个单元,将带来20余部50余场中外精品剧目和50余场戏剧文化活动。开幕大戏《俗世奇人》将于9月14日在北京保利剧院连演4场,该剧由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冯骥才先生的经典小说集改编,由黄维若编剧、钟海导演、刘敏涛领衔主演。而根据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原著改编的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将作为本届老舍戏剧节的闭幕大戏。此外,毓钺与陈佩斯二度合作的话剧《惊梦》,以及由莫言作品改编的《红高粱》也非常值得期待。

戏剧体验日 零距离感受戏剧魅力

玩乐戏剧中,化身戏中人,戏剧体验这种备受年轻人亲睐的模式,正不断打破观演的边界,突破创意的局限。

为了让广大亲子家庭在寓教于乐中度过一个有“戏”的暑假,“演艺京城”板块推出“戏剧体验日”系列活动,联合半路人戏剧、亮相天乐园、吉祥大戏院、北京京剧院、首开文投、青葱戏剧社、繁星戏剧村等多家剧院、剧场、艺术团体,先后开展了“亮相·国粹文化日”特惠京剧体验营、“和风一起散步”Kids+Theatre亲子戏剧工作坊、《让阅读更有“戏”》青葱戏剧社儿童戏剧体验、“八月西游·京剧童行”沉浸式京剧体验、《童戏社3·八戒变变变》等一系列特色十足的戏剧体验活动。

在“大戏·沉浸”环节,亮相文化创始人CEO、天乐园大戏楼主理人马瑛瑛与青年导演、编剧、伴路人(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戏剧项目负责人马岩一同分享戏剧体验的多元魅力,并对近期活动进行了精彩推介。

位于前门鲜鱼口大街的亮相·天乐园,可谓京剧打卡必选之地,在这座有着200多年历史的京城老戏楼,能够一站式饱览国粹京剧的艺术魅力。马瑛瑛表示,为更好的传承京剧艺术,让全球戏剧爱好者都能感同身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去年就尝试将梅兰芳先生的《贵妃醉酒》与歌舞剧跨界融合,该剧也将于今年中秋期间在亮相·天乐园与市民们见面,同时还将带领《长生店》《龙凤呈祥》等众多经典曲目。此外,针对青少年也推出了游戏化、互动化和多样化的京剧体验活动,包括主打一日戏剧体验的“亮相京剧体验营”,沿用传统京剧艺术教习规律的“亮相少儿京剧团7日短期训练营”,以及通过名师亲授、定制化教学达成京剧舞台实践演出的“亮相少儿京剧团周末训练班”,能够从浅入深带领青少年走近京剧,感受国粹之绚烂。

“伴路人戏剧”系列工作坊于文化消费季期间推出多场系列戏剧体验活动,让无论是对戏剧零基础的“小白”,还是戏精发烧友,都能体会戏剧的快乐。马岩表示,通过多种戏剧体验形式,让更多人享受戏剧的乐趣,因此爱上戏剧甚至可能成为业余的演员。除了与Kids+合作,推出戏剧与建筑跨界融合的儿童体验活动。始创于2013年的“伴路人戏剧”老牌儿戏剧表演活动——周三即兴戏剧工作坊将于9月回归,在77文创·北极阁连办多期,通过具有综艺感、零门槛的表演训练方式——即兴戏剧IMPROV Comedy,在即兴游戏和互飙演技中回归童真,笑爆肚皮;9月每周四还将在更读书社(东城隆福店)推出“喜剧创作课”系列工作坊,每期由一线创作人发布创作任务,还有现场“卡司”真实演绎,边学边写边实践。

会馆有戏 焕新京城演艺生态圈

作为古都文化的源头之一,会馆见证了北京城几百年的历史变迁,绘就梨园声腔百家争鸣的繁华胜景。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演艺京城”板块聚焦会馆演艺新空间,整合优质演艺资源,助力打造“会馆有戏”文化品牌,实现传统艺术与历史文化遗产的相互赋能。

在“会馆有戏”的引领下, 被称作“中国戏楼活化石”的正乙祠戏楼与古老的昆曲相携而行,交由北方昆曲剧院修缮运营,解决了七十余年没有自己剧场的历史。为发挥会馆作为新戏入口、新秀舞台的重要功能,北方昆曲剧院于文化消费季期间推出古戏楼戏剧展演季,开展讲座、文化沙龙等系列活动,持续打造市民身边的文化圈、艺术圈。北方昆曲剧院党总支书记孙明磊介绍,文化消费季期间已上演戏楼版《天官赐福》《牡丹亭》《墙头马上》《怜香伴》《金雀记》《西厢记》等多部经典剧目,并联合抖音举办多角度、多机位、立体化视觉直播戏楼版《牡丹亭》,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也将结合戏楼特色,安排经典昆曲剧目轮番上演。

据了解,北京的会馆历史至今已有约600年,其中西城区现存会馆建筑达189处,为北京市现存会馆最多的城区。随着“会馆有戏”品牌的持续打造,以及会馆演艺空间的重塑焕新,会馆文化正以活态方式融入百姓生活之中。

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徐晓辉表示,从“会馆有戏”去年在“湖广会馆”正式亮相,到今年北方昆曲剧院为乙祠戏楼演出启幕,“会馆有戏”在近一年的实施过程中,结合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定位和演艺优势,有效盘活特色会馆空间资源,打造了主题鲜明、内容多元、功能各异、“特而精,小而美”的沉浸式演艺空间,已成为精品剧目品鉴入口、中国优秀戏曲文化展示窗口。后续,正乙祠戏楼将联合北方昆曲剧院,传承发扬昆曲文化特色;福州新馆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推出沉浸式曲剧《林则徐在北京》;报国寺在进行综合性传统戏剧演出的同时,将联合演艺集团打造沉浸式剧目;梅兰芳纪念馆开发“遇见梅兰芳”文化品牌,深挖戏曲文化内涵。

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演艺京城”板块在重点关注“会馆有戏”文化品牌,重视会馆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也致力于大力弘扬传统戏剧文化,推出“大师讲戏”系列活动。9月至10月期间,将联合北方昆曲剧院推出5场线下大师课,带领市民们深入感知昆曲的美感,以及艺术性与文学性的高度。同时,联合中国网演艺频道推出10场线上大师课,邀请十位戏剧名家,重点讲解10部戏剧,内容涉及话剧、舞剧、戏曲等多种表演形式,跟随大师深度理解戏剧,感受戏剧。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焕发会馆文化活力,活化利用会馆演艺新空间。活动当天,正乙祠戏楼还举办了国潮游园会,以市集的形式展现非遗手作等传统文化的魅力;开展“昆曲中的团圆”游园巡讲,在昆曲名家及民俗文化学者的带领下,从昆曲中赏析中秋的节庆文化,感受昆曲之美。此外,“演艺京城”主题活动后,北方昆曲剧院还在现场上演昆曲经典曲目《牡丹亭·游园惊梦》,低吟婉转的唱腔萦绕于古朴幽雅的雕梁画栋间,尽显这座历经三百多年历史烟云的老戏楼的焕新魅力。

大戏惠享 双线打造全城看演热潮

为了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多的优惠,以高品质和低价格共同激发文化消费潜力,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演艺京城”板块多元拓展演艺内容供给渠道,联合大麦网、天桥艺术中心、吉祥大戏院、开心麻花、保利剧院、繁星戏剧村等数十家演艺剧院和表演团体,向北京市民放送大量优惠,最低可至三折。此外,联合中国网演艺频道开拓线上云演空间,面向全网施行公益云展播,推出“云赏百部优秀作品展演”专题活动,涵盖京剧、越剧、昆曲等十余种全国地方戏种,话剧、舞台剧、音乐剧、儿童剧等多种表演形式,以及全国各大剧院正在上演的优秀剧目,并开设“献礼二十大”红色专区,展演红色经典话剧、歌剧等,让广大市民足不出户便可云端惠享好戏的魅力。

大麦网平台运营总监李东亮介绍,大麦网将于文化消费季期间推出“走进剧场”惠民观演活动,通过大麦App、大麦网页端、大麦小程序、支付宝影演小程序等平台面向消费者自主开展一系列折扣促销等活动,覆盖京津冀地区近千场演出。同时,针对200余场优质好戏,推出“周三半价观演”和“早鸟”看演出系列活动,每周三提供大麦专享折扣,提供任意场次、低价秒杀票档、5折以下优惠,同时在大麦各平台开展早鸟票、折扣、套票等优惠项目促销活动。

吉祥大戏院9月至10月将有40余场好戏参与到惠民文化消费季中,其中与北方昆曲剧院共同推出的《牡丹亭》《长生殿》等一系列高水准的昆曲经典剧目演出,票价低至四折,最大限度为观众让利。此外,还将与北京京剧院合作推出国粹吉祥金秋展演季,京剧演出票价低至7折,《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嫦娥奔月》《大探二》《苏小妹》等中秋期间重要演出也参与其中。此外,还特别推出吉祥艺术课堂,为市民们免费带来演出导赏、探班、大师讲座等丰富多彩的一系列活动。

繁星戏剧村市场总监杨堃表示,目前,传统文化互动儿童喜剧《童戏社3·八戒变变变》已于8月27日开演,为大小观众们带来原汁原味的京剧演出。此外,全新作品《偶然的必然事件》将于9月16日亮相北京舞台,该作品改编自波兰著名作家雅罗斯瓦夫·穆拉弗斯基的话剧《人偶》,与《我想我疯了》和《画皮2677》两部作经典剧目组成繁星戏剧村的“未来系列”作品集。为回馈广大戏迷,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期间,繁星戏剧村将提供5至8.5折的惠民折扣。

第十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聚焦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新空间、新业态,引聚优质资源,以“20余项主体活动引导+400余项精品市场活动协同”的双线融合活动体系,共同点燃首都文化消费盛宴、点亮群众文化消费生活。

(图片由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主办方提供)

责编:张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