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亘古悠久的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明,在泉州催生了极其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所谓非遗,来源于千百年来的日常生活,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审美意趣,凝聚了深厚而博大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根脉。如是这般,勤恳奋勉的泉州人,借着对美好生活的希冀,积攒下数代人的实践经验、生活智慧、信仰仪式与审美习惯,有关手艺、表演,有关信念、礼仪,也有关于风土节俗,纷繁多姿,特色鲜明。
几经岁月的洗涤与润泽,泉州城里幸还留存着当年风骨,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疾不徐地讲述着来自民间的古老故事,让人见识到这座城市久远以来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和人们丰盈的阅历、审美、认知、气韵和风骨。而这之中,泉州拥有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便有5项,每一项均是泉州人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伟大珍宝,也让泉州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部三大类别“非遗”名录的城市。
“一曲琵琶万语”的古老音乐、“千斤道白二两曲”的指尖功夫、“一船万件可抵万里”的造船技术、“道技合一”的民居营造法式……在师徒之间代代相传、身口相授,重现生机,成就了泉州匠技的生生不息,锻造出新的文化成果,又发展成为泉州的一大文旅品牌,映照出不断生长的“东亚文化之都”。
滨海之滨,深藏着最悠久、最深刻的非遗记忆,成为泉州开放、包容且多元文化底色最鲜活、最独特的见证,以至于走进泉州,便如置身在生动的历史之流与文化脉络中。
1.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泉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源自泉州的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凭借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始终占据闽南文化圈古建筑技艺的主流。而鉴于泉州的地理、气候、文化习俗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总结出一套泉州传统建筑的营造法则和技巧,常见于“皇宫起”大厝、“手巾寮”等。
鲤城区杨阿苗民居、南安蔡氏古民居、惠安传统“皇宫起”大厝规制严谨,精工巧饰,其中轴对称、光厅暗房、主次尚礼、“风水”玄理等特点皆体现了闽南建筑文化的深厚内涵。
蔡氏古民居
观赏攻略
杨阿苗民居
地 址 | 鲤城区江南街道亭店社区
蔡氏古民居
地 址 | 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
门 票 | 15元
2.送王船
——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
“送王船”源于王爷信仰,广泛流传于闽南地区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泉郡富美宫“送王船”民俗历史渊远,久负盛名。“送王船”仪式遵循迎王、造王船、竖灯篙、普度、送王船等程序,当焚化盛满祭品的王船,任凭王船在海上随风而去,仪俗结束,象征着祛除瘟疫、灾祸、邪祟,也传递着对先辈走向海洋的历史记忆。
3、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
泉州提线木偶戏的源起可追溯至唐末,明清时已班社林立,并在千余年的传承里,积累了700余出传统剧目和300余支传统曲牌唱腔,形成了一整套精巧的操线功夫和完备的演出规制,极富感染力和地方特色。
泉州提线木偶 林湫摄于2009年5月
观赏攻略
泉州木偶剧团小剧场
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
地 址 | 丰泽区泉山路355号
时 间 | 详情可关注公众号获取,票价20元/人
泉州嘉礼馆
地 址 | 鲤城区通政巷24号
时 间 |详情可关注公众号获取,票价20元/人
4.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
晋江布袋木偶戏以泉腔演唱,重于说白,讲究剧情曲折,传统剧目、新编剧目两大类别里,行当角色分工皆细致,表演细腻,动作传神,生动活泼,以精妙的表演、语言、唱腔艺术和高超的木偶雕刻技艺而广受喜爱。
掌中木偶
观赏攻略
晋江戏剧中心木偶剧场
晋江市掌中木偶艺术保护传承中心
地 址 | 晋江市世纪大道与文华路交叉路口西南侧
5.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水密隔舱技术是福船建造最为关键之处,即采用隔舱板将船舱分成互不透水的不同舱区,确保船在受损时仍能保持浮力,极大提高了航海的安全性,于今仍是船舶设计中重要的结构形式。
此项技术至今在晋江、泉港世代沿袭,且技艺体系完整、传承谱系健全,“而黑舶五青案”船型则是泉港区“水密隔舱”福船典型代表。水密隔舱技术的发明为宋元时期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3年9月1日峰尾镇大埭溪下水后的福船 刘海宏 摄
观赏攻略
泉州湾古船陈列馆
泉州开元寺寺务委员会
地 址 | 鲤城区西街176号开元寺内
6.泉州北管
清光绪年间,北管传入泉港,并逐渐发展为独立的地方乐种,分为曲、谱两大类,唱曲时采用官话,以南、北两大流派而有所不同,既保留有江淮民歌的明朗幽雅,又有闽南音乐的柔婉秀丽,享有“天子传音”的美誉。
泉州北管(参加才艺比赛)李瑞生 摄
观赏攻略
泉港区文化馆、山腰街道、峰尾镇北管传习所等常有不定期演出
7.泉州闽南什音
泉州闽南什音为古中原宫廷音乐在闽南地区的遗存,被广泛吸收进打城戏、歌仔戏、高甲戏等剧种之中。什音自成体系,运用管乐、弹弦乐和打击乐三种乐器,形成“支声复调”,但没有唱白,可边演奏边行走,也可定位演奏,地方色彩浓郁。
8.高甲戏
高甲戏形成于明末清初,已锤炼出一套完整的表演规格和程式,其角色有生、老生、旦、北、丑、杂六门行当,表演艺术自成体系,发展为福建五大剧种之一。
柯派高甲戏以丑行表演为一绝,超越了一般丑角的插科打诨。女丑男扮更富特色,“女丑十八法”的表演程式以丑写美,达到了滑稽与崇高的和谐融合,影响广泛而深远。
昭君出塞
新版《连升三级》剧照
观赏攻略
泉州市高甲剧院
泉州市高甲戏剧团
地 址 | 丰泽区东湖街419号
时 间 | 不定期演出,惠民票价20元/人
晋江戏剧中心高甲剧场
晋江市高甲柯派表演艺术中心
地 址 | 晋江市世纪大道与文华路交叉路口西南侧
时 间 | 不定期演出
9.梨园戏
植根于泉州的梨园戏,是宋元南戏的遗存剧种,以泉音、泉腔、泉调演唱戏文,多用箫弦伴奏,基本程式“十八科母”细腻独特,表演时各个行当均受其严格规范,蕴含着深厚的闽南民间文化与艺术。
梨园戏《井边会》
观赏攻略
梨园古典剧院
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
地 址 | 鲤城区新门街485号
时 间 | 不定期演出,惠民票价20元/人
(图片由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