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近日,结合博物馆日主题,湖南博物院携手数家机关单位和企业,在科技创新、文创品牌、教育研究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主题活动,旨在通过创新形式拓展服务人群、扩大博物馆文化影响力,在丰富多元的活动中践行博物馆的研究与教育使命。
5月18日,一套5枚的《博物馆建设(二)》特种邮票在湖南博物院首发,其中第四枚展现湖南博物院及其馆藏国宝皿方罍的风采。
当天,湖南博物院首次公开发布“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分别为年龄约35岁的全身坐姿版和50岁左右的头部形象,它以上世纪70年代马王堆汉墓辛追夫人出土时的头部扫描X光片为主要依据,最大限度复原了其容貌。
“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
此外,在国际博物馆日前后,湖南博物院还推出系列专项活动,从教育资源转化、馆校合作共建、品牌教育活动三大板块入手,为人民群众提供终生学习、跨地域全时段学习的博物馆学习新模式。
在教育资源转化方面,5月18日,湖南博物院与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出品的“好好学习之长沙马王堆汉墓历史线上课程”正式对外发布。该课程是湖南博物院打造的首个文博学习IP,长沙马王堆汉墓历史线上课程是该IP旗下第一个立项的线上课程。课程以《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历史课程》书籍内容为基础,采用双师授课的模式,由专家、教育员与学校教师共同介绍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时代背景、历史意义等知识内容,让更多中小学生、历史与文博爱好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两千余年前楚地汉朝贵族的生活方式、审美意趣等知识,对传播汉代文化、增强影响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除了开发文博课程,5月16日,湖南博物院联合湖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举办手语导览服务项目捐赠仪式,湖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向湖南博物院无偿捐赠32条手语导览视频,并于当天在湖南博物院官方平台同步上线投入使用。该项目能够帮助听障朋友用双眼“听懂”文物和文化,帮助他们感知历史文物精粹,了解湖湘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馆校合作共建方面,湖南博物院馆校共建大学生综合实践与研究基地签约仪式于5月16日在该院举行。5月17日,湖南博物院与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馆校合作共建签约活动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行。通过馆校合作共建,将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充分体现博物馆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的科学性和创造力。
在品牌教育活动方面,湖南博物院在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的社教展示区内,以两大基本陈列内容为依托,结合“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两大主题推出了极具交互性与趣味性的教育体验活动。一系列多层次、多形态、多类别教育活动的开展,让众多观众在文化传承与文化陪伴中开启了一日美好博物馆之旅。
发布“21世纪国际博物馆学基础书系” 张玲 摄
此前,5月14日,湖南博物院还发布了“21世纪国际博物馆学基础书系”,向读者展示博物馆学的力量。
(图片署名外,均由湖南博物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