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北京电影学院、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重庆市北碚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北泉温泉开发有限公司、爱茉莉(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大型原创音乐剧《江姐》于9月23日在中央歌剧院剧场拉开首演大幕,全场800位观众、线上四万观众点击,用热泪与掌声向为理想与信念而献出一切的革命先辈致以崇高敬意。
红梅新开:探索红色经典全新疆界
“惊艳、感动、意料之外”是现场观众给予音乐剧《江姐》最多的评价,各种版本的《江姐》珠玉在前,音乐剧《江姐》在导演王艺埙及主创团队的合力创作下,以独特的切入视角和新鲜多元的艺术语汇,颠覆了观众对红色题材舞台剧的既定认知,在令人敬畏与感动的同时,也赋予了红色经典时代活力与蓬勃生机。
原创音乐剧《江姐》讲述了重庆解放前夕,地下党人江竹筠在国民政府军统渣滓洞集中营中惨遭酷刑仍坚守信念的不朽事迹,聚焦江姐被捕入狱后的512天,通过对饱受煎熬的无辜百姓、惨遭迫害的革命党人、陷入两难的监狱长黄锐津等人物的生动刻画,描绘出一幅有血有肉的革命英雄群像,展露出至暗时刻之中人性的明暗与理想的无限力量。
在舞台视觉呈现上,著名舞美设计师焦燃运用全新的美学概念为观众打造了一个不同以往的视觉空间,自由升降的牢笼、横悬的吊桥,将一个完整的舞台“切割”成不同格局的表演空间,更加丰富了戏剧表演的层次感和观众的视觉想象,同时赋予整部音乐剧置身监狱这种特殊环境身临其境的压迫感的视觉与心理效果,同时大量的舞蹈与戏剧表演也凭借原始的肢体力量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了角色内心的强烈情绪。此外,多媒体视效和灯光相辅相成为戏剧的完整呈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观众在欣赏舞台戏剧的过程中体验了一种神奇的电影质感。
大幕拉开,15个升降牢笼与两架横贯舞台的吊桥灵活地分割着舞台空间,曾在音乐剧《隐秘的角落》等诸多佳作中担任主创的知名舞美设计焦燃为音乐剧《江姐》打造出了层次丰富而富于变幻的舞台。江姐和女狱友的旗袍上,幽暗的血痕触目惊心,别具匠心的设计出自曾参与创作大热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的知名服装设计师阳东霖老师。舞美时时惊艳,细节处处用心,而由作曲安栋、陈祺丰操刀的近20首悦耳动人紧贴剧情的唱段,时而澎湃时而诡谲,时而振奋时而温情,在现场乐队的演奏下,完全牵住了观众的心。
红岩不朽:跨越时空的少年热忱
在新颖别致的艺术表达外壳之下,音乐剧《江姐》怀揣着赤诚真心,以传承红岩精神为己任。编剧马达通过人物群像动态的成长轨迹与丰富的内心世界,重现斗志昂扬、有情有义的革命青年,从而也让“江姐”这一英雄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北京电影学院教师、第五代歌剧《江姐》传承人、女高音歌唱家王莉是音乐剧《江姐》发起人,她经历了作品从企划实施到搬上舞台的全过程。2019年以来,一次次同相关出品方洽谈争取项目,并根据项目需要调整组建新的创演团队,在演艺行业普遍收缩的背景下,期间经历的艰难曲折或许不难想象。但王莉更多强调的是感恩,她说时代对她太好了,“在我艺术生涯的起步期能遇到歌剧《江姐》,接过一代代人传承的衣钵,从军营转身后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又得到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依凭多年的行业积累发起制作音乐剧《江姐》,可以说江姐题材贯穿了我个人艺术生涯的主线。”在事业上,她已经完成了由一名军旅歌唱家到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华丽转身;在舞台上,她凭借着这部戏又达成了由歌剧演员到大型剧目发起人和领衔主演的完美过渡。在剧中,向来以美通唱法见长的王莉发挥了自己在演唱方法上的优势,将细腻的情感色彩和扎实的唱功、走心的表演完美结合,动情处演唱的《红梅花》令人为之潸然泪下,而在多个唱段轻松而又完美的高音处理,则显示了一位优秀的声乐演员驾轻就熟的歌唱技巧以及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的艺术实践的经验展现。从歌剧《江姐》到音乐剧《江姐》,王莉改变了人们原先对她在歌剧舞台上的固有印象,塑造了一位兼具坚强的革命意志与阴柔之美的崭新女性革命者形象,更加散发出人性之美和女性之美。在面对狱友时的关心与慈爱,在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时的坚韧与顽强,在思念爱人老彭时的留恋,她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音乐剧《江姐》聚集了一群颇具实力的音乐剧表演者,他们为这方舞台贡献了一个又一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江姐的另一位扮演者蒋倩如同样是一位优秀的有着丰富舞台表演经验的音乐剧演员,此番她将为观众呈现出一位不一样气质的江姐形象。
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饰演周恩来的演员夏德俊,此次在音乐剧《江姐》中饰演渣滓洞监狱长黄锐津,这一极具戏剧冲突的角色,将黄狱长内心的挣扎与成长展现得淋漓尽致。由王艺埙导演亲自出演的反派角色徐之行也是全剧的亮点之一,他以富有想象力的表演诠释出了徐之行在多方重压之下的“疯魔”状态。饰演杜子归这样一位忍辱负重的地下党员的王劲松,同时也是这部剧的台词指导,同样呈现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
“历严寒红梅不败,经烈火红岩永生”,音乐剧《江姐》是北京电影学院音乐剧表演教学方向的开幕大戏,包括20多位北影师生在内的演员团队用整个夏天一日无休的斗志和热忱,共同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历酷暑红梅新生,经烈日红岩不朽。
寒梅傲雪:红色音乐剧崭新标杆
音乐剧《江姐》不仅有别具匠心的艺术表达和声演俱佳的演员阵容,对人性的细致刻画也是它打动人心的关键所在。
比如剧中的林月英,她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江姐的情谊都无比真挚,却在漫长的酷刑之下供出了江姐孩子的地址,那一秒钟的背叛成为压在她心头的山,让她在内疚与崩溃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林月英那一刻的软弱并不是为了衬托江姐的坚毅,而是增加了观众看待革命英雄、理解人性的角度。这正是音乐剧《江姐》所要传递的博爱和悲悯。
同样引人深思的还有“红”这一虚构的角色,它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物,而是一种对鲜血与生命的隐喻,一个美好的精神象征。每当身着红裙的舞者独自起舞,对美好的向往和对残酷的抗争便共同交织于舞台之上,留给观众持久的回味。
在音乐剧《江姐》中,观众惊喜地发现了乐池里的现场乐队,这在国内音乐剧的演出中相对少见。事实上,有乐队伴奏才是音乐剧该有的样态。为了达到尽可能完美的演出效果,音乐剧《江姐》不计成本地使用了现场乐队,大大增强了音乐的现场感,让演员唱起来更具激情,观众听起来也更加过瘾。
音乐剧《江姐》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在暗无天日的渣滓洞中,对美好的渴望如同黑暗中的萤火,对信念的坚守能够让牢笼成为台阶,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与革命先辈的满腔热血交相辉映,红岩精神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真正能够支撑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力量。
(摄影: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