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文物 | 山东:为顶风冒雪的考古人“搭起暖棚”

2023-12-27 15:03 来源: 文旅中国

备受业内关注的《山东明清海防遗址调查报告》,近期正式出版发行。这是研究山东海防历史、海洋发展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内容详细扎实,背后采编团队付出的努力非一般人能够想象。

编著单位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山东明清海防遗址调查报告》共有180多万字,照片超1000张,另有700多幅解释性插图,对556处海防遗址进行了详细记录。

海量图文数据,为今后省内外、国内外研究山东海洋文化遗产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权威素材。而这些图文数据从广阔大地走向书本的过程,更值得书写铭记。

田野调查期间,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着眼于掌握第一手资料,联合烟台、威海、青岛等山东沿海地市的文博单位,组成50余人的调查队伍,分成4组,仅一线调查取证的时间就超过50天。

山东是文化大省,亦是文物大省。遍布城乡郊野的考古工地,实证了齐鲁大地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5000多年中华文明发展史。但是,考古从业者日常的艰辛和困惑,鲜有人知。

因考古工地多在田野郊外,有的考古队员,整月整月无法回家,刚满周岁的孩子在家啼哭时,他们可能还在考古工地连夜整理挖掘资料。有的考古队员,走出象牙塔,即来到考古工地,都市商圈的网红产品他们不明白,但是聊起刚出土的文物断代纪年,就像打了鸡血。还有的考古队员,为配合重大工程建设,常年奋战在调查勘探一线工地,有时候还要被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嫌弃“进度慢”“太较真”。

近年来,山东正在采取多种举措,为顶风冒雪的考古人“搭建暖棚”,让他们真正能够挺起腰杆,将情怀书写在齐鲁大地。

2021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启动水下文物数据库建设,公布首批山东省水下文物保护区。同时要求各地,严格基本建设工程考古审批程序,各地对可能存在历史文化遗存的土地,实行“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在依法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原则上不予收储入库或出让。

2022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印发《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擦亮“海岱考古”品牌,推动各地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开展环渤海、黄海海域水下遗迹调查,以及古港码头、沿海海防遗产、“海上丝绸之路”遗产调查研究。

过去几年,山东高度重视考古人才培养,为考古人员的成长成才搭建桥梁平台,鼓励大家去广阔田野实践技能,为建设文化强省作出贡献。

比如,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委组织部等部门印发《山东省文化和旅游领域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措施》,明确对引进或取得资格的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一次性给予资金奖励。配套制定《山东省青年文博人才培养项目实施办法(试行)》,实施青年文博人才培养项目。建立省直考古发掘资质单位对口帮扶地方考古专业机构工作机制。连续举办山东省田野考古技术培训班及多个区域性田野考古技术培训班。山东大学等院校强化考古、文博等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

(图片由苏锐拍摄)



责编: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