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冬天不太冷,行走在河南睢县白庙乡土楼村,干净、整洁的街道两旁花草树木绿色悠然,大小街道的墙壁上,一幅幅牡丹、山水画跃然而上,到处彰显出该村的文化气息和村民的文化、品质素养。
走进该村惠济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朱永璋开门见山地说:“听不如看,看不如体验,我们边走边说,看看土楼村的文化实践。”
土楼村,原本一个中原普通的传统村落,居住环境脏乱差,经济发展无后劲。2014年,脱贫攻坚时期,该村在县乡驻村干部的带领下,进行了整体规划和改造,道路建设、环境整治、文化广场建设、卫生室建设等都按照标准如期竣工,村庄环境彻底蝶变。
“然而这些都是花架子,要村强民富,必须寻求新的、长久立足点。”朱永章说,当时分包该村的县领导冯新芳就到洛阳找到画家胡怡,请求她到土楼村教画,发展文化产业。随之,招引北京、郑州、洛阳、商丘等地的16名艺术家相继入驻该村,并以艺术家的审美观,以石碾、土砖、土瓦当原材料,把82处农家闲置院落打造成集书法、写意画、油画创作、艺术衍生品设计、民俗民居、中餐馆、简餐厅、西餐厅、咖啡馆和乡村酒吧等不同特色的文化大院。
“朱永璋是其中的一位,主要以书法为主,现在已成为该村集教师、供给纸墨、收购文化产品为一身的经纪人,助推了俺村的文化产业发展。”该村支部书记蒋成启说,“现在我们土楼不土啊,是书画家写生地、城市退休人员养生地、返乡人员创业地和网红打卡地。”
走进该村农民绘画工作室,10名村民手握画笔,正在全神贯注作画、写春联。该村76岁的老人黄培云说:“我也没上过学,不识字,当初连握笔姿势都不会,现在每三天就能画出一幅画,年收入5000多元。”70岁的蒋家会接过话茬说:“我每年都手写春联,笔、墨、纸张由朱永璋提供,每写一副收入1元,现累计收入3万余元,比打麻将强多了。”目前,土楼村还发展有手画门神等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80多人,村仅文化产品年销售收入近40万元。
为解决文化产品销路,该村在举办土楼文化艺术村惠民书画拍卖会的基础上,相继在全国铁人三项赛农民工画展、郑州商会农民画展、鹤壁农民展销拍卖会展览、促效,并实行网上销售。
近年来,该村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全面开启“文化+旅游”、“文化+农业”等发展模式,流转土地528亩,发展油菜、牡丹、药牡丹、菊花、芍药等经济作物种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观光游业,带动50余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成立了文化合作社,注册会员100多人,注重文化交流、产品销售、文化创意为一体的平台整体搭建和运行,开发出手绘T恤、手绘包、定制手机壳、帆布鞋、折扇、葫芦烙画等文创产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年接待考察旅游的游客和艺术团体累计5万余人。
现如今,土楼村经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两大变革,先后被河南省文化旅游厅命名为“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村”“河南省乡村旅游示范村”、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南省示范性社区学校”,今年11月又获“河南省示范性乡村文化合作社”称号。
据悉,该村下一步将计划总投资约2100万元,规划总占地面积300亩,建设锦绣襄邑博物馆、数字乡村治理系统、手写字画春联一条街、休闲体验庄园,乡村影视城(网红打卡区)、村史馆、农作物特色工作坊(民间坊)、民宿(根据现有房屋翻新)、酿酒仓、游客旅游接待中心等旅游景点,实现文化显,乡村美,农民富,农业强,成为具有农村气息又有产业、文化、人才内涵的特色文化艺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