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艺术 | 山东省京剧院聚焦出人出戏服务发展大局

2024-06-19 16:01 来源: 文旅中国

6月19日,山东省京剧院在2024年山东省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作典型发言,山东省京剧院院长刘建杰分享近年来在出人出戏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积极响应“齐鲁文艺高峰”计划,在演出中继续对《燕翼堂》精雕细琢。《燕翼堂》荣获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受到山东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获第二届张庚戏曲学术提名;入选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第十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均荣获“优秀剧目”;赴北京、杭州、成都、临沂、青岛、济宁等地开展巡演,在演出中进一步打磨提升,争取将该剧打造成为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艺术精品。

积极推进艺术创作,大型新编历史剧《大运河·南旺闸》立上舞台。大运河开凿于春秋,完成于隋,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疏通于明,前后历经2400年,是物态流动的中华民族文化史。山东省京剧院创作的京剧《大运河·南旺闸》是我国戏剧史上少见的“大国工程”题材,通过明成祖时期君臣、君民、臣民几组人物关系,构织了一个曲折、感人的大动河修建故事,表达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干事创业“功成不必在我”的主题思想。该剧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大型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2023年底初步立上舞台,今年4月初首演,得到专家和观众高度评价。

参加国家级演出活动,并开展精品剧目巡演,展示山东文艺发展成果。《燕翼堂》《奇袭白虎团》进京参加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燕翼堂》参加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和第十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展演,分别在杭州和成都演出。《奇袭白虎团》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分别赴北京、淄博、烟台、南京、扬州、银川、石家庄开展全国巡演,共演出8场,圆满完成全国巡演演出任务。

刘建杰表示,山东省京剧院近年来形成的主要经验有几个方面。

咬住青山不放松,精雕细琢出精品。经典好戏是在不断演出中用心打磨出来的,京剧《燕翼堂》是专家公认的好题材,山东省京剧院也一直秉承并践行瞄准艺术高峰,躬体力行不断攀登的创作路径,2023年赴北京、杭州、成都、临沂、青岛、济宁等地开展巡演,继续在演出中对该剧精雕细琢。“京剧《燕翼堂》巡演”申报并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经过持续不断演出,剧中不合理地方逐渐被发现,演员舞台呈现逐渐精进,京剧表演程式、流派特点与人物性格的融合日趋完美,舞美置景装卸台问题逐渐显现并研究出解决方案,下一步山东省京剧院将对发现问题逐一修改落实,使《燕翼堂》艺术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成为剧院经典保留剧目,并为山东文艺发展作出贡献。

坚持以“引育留”方式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引”。每年毕业季,组织专家、领导考察小组到国戏、上戏等院校去挖掘、发现好苗子,抢先向优秀毕业生抛出“橄榄枝”,与他们签订实习合同。通过这种形式逐渐将青年人才汇聚到山东,做大人才基数。

“育”。一是创作与人才培养相结合。让优秀青年演员参与新剧目创作是另一个促进演职员快速成长有效途径,2023年新创剧目《大运河·南旺闸》可以称为是青春版的演员阵容,主要演员几乎全是青年演员,平均年龄38岁,主要演员孙卫安、刘栋、杜鑫、吴雪靖、王铭、刘永胜、张钦顺、靳志永、吴世超、胡少岩在舞台上均有出色表现,塑造人物形象可圈可点。这得益于近年来山东省京剧院对青年人才成长和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视,在近几年创作剧目《奇袭白虎团》《燕翼堂》和山东省舞台艺术青年人才创作扶持项目《一座塔》《椒山铁骨》《夫子履》《孔子师项橐》以及复排优秀传统剧目中对青年人才持续不断地大力培养,逐渐成长为院团发展中坚力量。二是推荐青年演职员参加重要比赛和培训,2023年度山东省京剧院20余人在全国和全省比赛中获奖,3人入选山东省舞台艺术表导演高级研修班,赴中国戏曲学院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三是以戏曲名家工作室为重要载体,请老艺术家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名家传戏、口传心授、现场教学方式对青年演员进行指导。山东省京剧院以山东省戏曲名家鞠小苏工作室、白云明工作室传承剧目为依托,集中全院优势力量,以剧目传承促表演水平提升,复排了《汉明妃》《杨门女将》《乾坤福寿镜》《太真外传》《孙悟空大闹乾坤》等一批优秀传统剧目,一批青年人才快速成长。

“留”。山东省京剧院签约优秀毕业生后,为他们提供演出、展示、比赛机会,进一步考察其业务能力、潜力和综合素质进行留用,与所有青年演职员共同孵化共同进步,逐步形成青年人才“蓄水池”。

(山东省京剧院供图)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