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艺术 | 民族歌剧《李清照》即将亮相中央歌剧院

2024-03-14 09:21 来源: 文旅中国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在现场时断时续,演员们在诗词吟唱中对话李清照。据悉,3月20日、21日,由浙江音乐学院、浙江演艺集团(浙江歌舞剧院)联合创演的民族歌剧《李清照》将在中央歌剧院上演。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民族歌剧《李清照》选取了李清照青年、中年、晚年时期的重要事件,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呈现出李清照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同时塑造了赵明诚、李格非等一批宋代文化名人的形象,以歌剧艺术反映历史人文风貌。民族歌剧《李清照》由“ 却把青梅嗅”“自是花中第一流”“ 不肯过江东”“江山留与后人愁 ”四幕构成,全剧以少女之纯、少妇之爱、中年之悲、暮年之哀为主线,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紧密结合,呈现出李清照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在追求美好理想却历经蹉跎的人生中始终忧国忧民、纯洁正直、以词抗争的高尚人格和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塑造了赵明诚、李格非等一批文化名人的形象,以歌剧艺术反映了一个朝代的历史人文风貌。

民族歌剧《李清照》不仅是对一位著名历史人物的艺术再现,也是对宋韵文化的一次深入挖掘与展现,除了独特的创作角度,浓浓的宋韵弥漫全剧。在剧中,艺术家郑培钦塑造了一位从18岁到71岁的“千古第一词人”李清照,她从极致风雅的宋朝,辗转至今日的飘零,她给心事插上羽翅,飞过沧海却不留痕迹。据介绍,剧中的青年和老年李清照由一级演员、浙江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歌舞剧院首席歌唱家郑培钦饰演,她曾因主演的歌剧《红船》获中宣部第十六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四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在郑培钦看来,歌剧中的李清照是一个有追求的文人,不仅拥有超凡的才干,更重要的是在面对世俗与个人的矛盾中,她选择了坚持自我。在剧中,她秉持自己的人生理念,坚守自己的刚毅品格,尽管遭受种种不公、不义之事,但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对理想主义的信仰,体现了对于自我追求与思想独立的坚持。在郑培钦心中,舞台表演是民族歌剧中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它既是对于音乐和人物性格、情感的具体表现,也是对于戏剧情节、主题的具体呈现。舞台表演通过动态的演员气息和动作,展现出李清照人物形象的魅力和感召力,表现出诗意的静态和流淌的动态,体现李清照多面形象的真实性和丰富性。其主要舞台表演特征表现为古典与现代、中西融合的特点,其中运用了戏曲和歌剧相融合的表现手法。此外,该剧在舞美、服化道的设计和表演形式上注重体现古代文化和现代审美之间的交融和传承。

         

郑培钦表示,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才子,民族歌剧《李清照》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而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李清照的爱国情怀,则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她的故事曾被无数次搬上舞台,但用歌剧的形式重新塑造一个独特的李清照还是首次。

戏剧表演是民族歌剧又一重要表现手段,它通过情节的编排和人物的刻画,将王谦饰演的赵明诚、段永明饰演的李格非等角色的人生经历,与李清照的文学成就展充分现出来。在表演形式方面,该剧则采用了戏曲和歌剧相结合的演出形式,唱腔与表演相结合,还融入了话剧表现手法,使得舞台表演更加有看点和感染力,使得观众在欣赏歌剧的同时也能够欣赏到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和碰撞。

音乐是民族歌剧的灵魂,作为描述李清照的音乐形象,首先曲调要优美动人,通过优美的音乐来表现李清照的人生风骨和文学才华,突出李清照词人的文学成就及社会地位并贴近时代主题体现了对于中华文化的崇敬。作曲白水、翁持更创作的歌剧《李清照》在音乐形象方面,通过歌词、旋律和音乐编配技巧的巧妙融合,让观众深深感受到了李清照内心彷徨和悲苦的情感,达到了音乐和人物内心情感的美学统一。音乐在序曲、幕间及曲结尾处的轰鸣,让歌者的吟唱在道白处娓娓追随,古琴、琵琶、竹笛等特色乐器的特殊音色,时而从乐队里跳出,点缀重要段落,又能适时返回融入乐队之间。

剧中《终生憾》作为民歌歌剧《李清照》的核心咏叹调,其音乐形象意在传达李清照内心深处的哀怨和感慨。整个曲子采用了缓慢的节奏,以及时而柔和时而波澜壮阔的音乐旋律,让人不禁沉浸在悲伤的氛围中。而在音乐旋律中,恰当地加入了男女声合唱,使得唱腔更富有感染力,给人以激荡于心灵深处的感受。以李清照多情的一生为主线,表现她对父女情、夫妻情、家国情等几个方面的叙述与感叹。在《终生憾》中,她主要表达了自己深深爱恋的丈夫与自己长相厮守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美好事物无常消逝的感慨。

该剧以总导演李伯男、导演蒋新光为代表的主创团队,在舞台处处暗藏着美学巧思——所有的道具和布景拥有简约大器的线条;人物的影子通过灯光的投射打在白色的景片上,让舞台仿佛又开拓出了新的“皮影戏”般的表演空间。该剧充分融合了传统和现代风格,舞台背景和布景采用了传统的山水画和书法手法,并融入了现代科技,呈现出一幅幅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画面。导演巧妙地将这些美与文字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流动的绘画。

舞美设计裘冰的用心良苦——舞台中央有一汪雨幕,可以根据剧情随时在剧场里“下雨”,让人不禁感叹其宋时的审美品格,诗意浪漫地打造出了一个写意婉约、浓淡相宜、质感高级、极尽视听享受的舞台艺术空间。在剧中,雨幕和水池的处理非常精细。雨幕和水池被巧妙地融入到了舞台设计之中,与演员的表演紧密结合,极大地增强了剧情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雨幕的使用,使得观众仿佛身处于倾盆大雨之中,增加了戏剧效果。灯光设计周正平、祝世明、罗文强对灯光投影的处理——黑幕和雨幕的虚实变化,再现了李清照的传奇人生,营造出了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在李清照与赵明诚嬉戏游玩的场景中,巧妙地使用了灯光和投影,营造出了一种沉浸式的感觉,使得观众好像置身于古代文人雅士的庭院之中。在其他场景的运用中,也充分利用了投影以及其他手段,使得虚幻和现实之间的结合更加流畅自然,视觉效果更加震撼。

服装设计冯丽丽、郭亚莎,在传统元素和宋韵风格之间做了很好的平衡——展现出中国古典美的韵味。根据不同场景和角色的特点,服饰颜色设计非常典雅,运用了莫兰迪色系。同时,这些颜色也极具宋韵特色,与剧中所展现的宋代文化相契合。在制作服饰时,设计师注重选用材质优良、有质感的面料,如丝、绡、绸等。这些材料均有着非常细腻的手感和优美的光泽,体现了宋代时期的工艺和美学。

(浙江演艺集团供图)

责编: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