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艺术 | 西安三意社历史源流及未来发展研讨会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

2023-10-15 16:29 来源: 文旅中国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0月14日,由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主办,西演集团三意社、陕西秦腔博物馆承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奋力推动秦腔艺术传承发展”——西安三意社历史源流及未来发展研讨会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

研讨会由国家一级演员、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徐松林主持,火箭军工程大学教授、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会长韩怀仁,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博物馆副馆长李一鸣,陕西秦腔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宫叶英,西安三意社党支部书记、总经理侯红琴,西安三意社常务副总经理陈宁博等30余人参加了会议。李一鸣和侯红琴分别致辞。

侯红琴在致辞中回顾了三意社百年发展历程,深情缅怀128年前三意社先辈们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及不懈精神。

“回望百年三意社,波澜壮阔的过往令人荡气回肠,也让每个三意社人心存感恩。1895年甲午海战时期,三意社创始人苏长泰在陕西华州东岳庙会上,遍邀秦腔前辈名家粉墨登场,由此开启了三意社的华彩篇章。先辈们历经满清到民国,再到新中国,带领三意社从一个民间班社发展成为享誉西北五省的国有院团,一代代艺术家为秦腔事业呕心沥血,一代代戏迷对三意社热爱追捧,如痴如醉。”她表示,2025年,西安三意社将迎来演艺史130周年,三意社人将继续沿着先辈的足迹,传承发展好秦腔艺术,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为推动秦腔艺术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次研讨会围绕西安三意社的辉煌历史进行探源溯流,共话秦腔未来发展之道。

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秦研会智库成员杨振波多年一直关注三意社的发展,研讨中剖析了三意社先辈艺术家苏育民、周辅国、肖玉玲等人的演出风格,并希望三意社能保持优良传统,再攀高峰。

著名碗碗腔表演艺术家、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艺术顾问温喜爱呼吁大家积极探索戏曲的根本问题,把抢救挖掘放在重中之重。

国家一级作曲、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艺术顾问李国威以亲身经历,道出三意社许多逸闻趣事,介绍了近年来三意社在广大群众中享有盛誉的秦腔剧目、演员及特色。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陈答才以严谨的态度考证了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接见《火焰驹》剧组演员肖玉玲等人的确切时间和行程。作为新中国第一部秦腔电影,其地位和意义非比寻常。他通过引证历史资料,再次还原了三意社百余年来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认为三意社以“慷慨激昂”的艺术风格久负盛名,且始终坚持为工农兵大众服务的文艺方针,三意社为提振和扩大秦腔艺术影响力建树卓著,成绩斐然。

陕西师范大学秦腔协会会长崔创,从三意社秦腔音乐角度出发,提出了“三个特点一条建议”,建议守正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恪守本色、突出特色,弘扬传统,彰显个性。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吴小侠,从秦腔教学实践出发,畅谈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性,以及青年学子对秦腔艺术如饥似渴的学习热情,希望更多三意社秦腔名家走进课堂,与学子面对面交流,为秦腔传承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三意社总经理助理刘戈兵、张崇学两位业务骨干,介绍了三意社近期发展规划和将要举办的活动。目前正在实施《西安三意社口述史》项目,计划举办三意社传统优秀剧目、剧本研讨会,推出以“三并举”为方向的三部戏,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让三意社更好走向世界等发展设想,令人备受鼓舞。

与会代表孙苏嵘、赵梦兰、王悦强、徐松林、周云升等也都介绍了自己与三意社的渊源,表达了对三意社未来发展的期待。

最后,韩怀仁做了总结发言,认为本次研讨会主题鲜明、站位高远,对秦腔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把脉与切磋,为其指明了方向,在激发其活力的同时,勇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以三意社为代表的陕西秦腔院团在新时代再创新辉煌,奋力谱写陕西秦腔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主办方供图)

责编:易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