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艺术 | 山东柳子戏凭特色“扩圈”——让老戏迷过瘾 让新观众着迷

2024-05-30 17:55 来源: 文旅中国

在“尖子号”的吹奏下,一个误了帐中点卯的张飞出场亮相,率真的形象引来台下一片喝彩声……这是近日第二届海丝泉州戏剧周暨2024全国南戏展演中山东柳子戏《张飞闯辕门》上演时的精彩场面。

近几年,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加强传统剧目挖掘整理,凭借浓郁的齐风鲁韵和独特的剧种魅力“扩圈”发展,与此同时,坚持守正创新,推出多部新编剧目和实验剧目,在更广阔的空间、场景与观众交流互动,焕发了古老剧种的崭新气象。

老戏也有现代意识

柳子戏又称弦子戏、北调子,由元明以来流行于中原地区的俗曲小令衍化而成,在演唱[驻云飞][山坡羊]等俗曲曲牌的同时,还吸收“青阳”“高腔”“乱弹”等其他声腔,发展成为风格统一又包罗万象的多声腔剧种。在柳子戏的诸多流传剧目中,唱俗曲类的剧目占多数,如《白兔记》《玩会跳船》等,另有高腔剧目《张飞闯辕门》及以唱乱弹为主的剧目《盗骨会兄》等。

《张飞闯辕门》剧照

“《张飞闯辕门》全剧唱[青阳高腔],它是由弋阳腔流传至安徽青阳后形成青阳腔、又被柳子戏吸收后衍化而来,保留‘锣鼓击节、一唱众和’的声腔特点和说唱结合的‘滚唱’特色,塑造了鲜明、准确的音乐形象。”该剧中“张飞”的扮演者王伟说,为原汁原味继承,该剧目在复排过程中特邀老一辈艺术家把关指导,以求更好地彰显剧种魅力。

“这个‘张飞’手拿扇子,圆瞪虎眼,很不一样。”在泉州观众许莹看来,从出场时对年轻诸葛亮的轻视,到后来识见他的运筹帷幄之后转为折服,该剧中的“张飞”形象不局限于历史描述,实现了与当代观众在情感上的关联,很有亲近感。

诠释“张飞”一角,王伟正是抓住了他的直性情和真性情。“柳子戏花脸唱腔讲究‘花脸横磨声如雷’,多有宏大的炸音,并辅以‘鹰展翅’等身段动作展现‘张飞’的威猛,同时,还要借鉴旦角动作的柔美及‘咿’‘呀’等轻声,刻画人物内心的起伏变化,达到表演节奏的张弛有度。”他说。

据介绍,许多柳子戏传统老戏不光耐听、耐看,还充溢着观照现实的温度。像《玩会跳船》中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风趣表达,《盗骨会兄》中对骨肉亲情的细腻描述,都十分引人共鸣,也成为这些剧目在观众中广泛流传的重要因素。

新创作守剧种之正

近年来,在继承传统经典的同时,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加强新剧目创演,相继创排新编古装戏《老青天》、现代戏《大河粮仓》及小剧场戏曲《一个人的梧桐雨》《妄》等新作,其中,《老青天》获评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优秀演员”奖,《大河粮仓》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等。

《老青天》剧照

守正创新,是柳子戏新剧目创作的基本遵循。“戏曲舞台上的生旦戏组合很常见,但以花脸、花旦为主角别具一格,让人眼前一亮。”许多看过柳子戏《老青天》的观众如是评价。据介绍,除了是一部清新脱俗的“花脸花旦戏”,《老青天》还塑造了一个寓庄于谐的包公形象,剧中既有他赴曹州断案、肃贪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桥段,又有被风尘女子雇作赶脚的“老使唤”等新情节。二人一路走一路唱,在插科打诨中,摸清了贪官路数,凸显了廉政主题,也演出了“包公戏”有别于传统的新面貌。在主要人物包拯的塑造中,该剧不以工架、造型为主而是突出唱功,表演风格也更通俗、风趣和生活化。

古老剧种演绎外国故事,也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一抹亮色。前不久,根据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改编的柳子戏《妄》与观众见面,以先锋实验的理念吸引了一批新观众。“剧目对原著做了‘中国化’改编,减弱了部分人物的功能性,并原创出一个亦正亦邪的角色‘影’,从而突出和外化主人公‘狄’的行动和成长。”该剧主创人员介绍,柳子戏《妄》创新故事架构和舞台布局,但坚持传统不丢,以高低错落的梯子形成写意化舞台,为演员“唱、念、做”留下充分空间;在传统曲牌的基础上进行套曲、集曲及二次变奏,拓展了柳子戏音乐的可塑性。

全方位“扩圈”传播

《一个人的梧桐雨》剧照

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坚持以剧目创演为中心,打造“立得住”“叫得响”的优秀作品,同时,通过拓宽传播途径让剧目与剧种“传得开”,近年来,先后在全国南戏展演、全国高腔优秀剧目展演等多个交流活动中亮相,“送戏”到街区、景区、学校、乡村等场所,演出足迹跨越千山万水,也让一个个舞台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五一”前夕,在山东临沂压油沟风景区,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开展了为期4天的惠民展演,以兼具老味与新意的多元剧目受到观众欢迎,亦为景区增添了一处人文体验新场景。值得一提的是,为跨界演出活动打造的柳子戏幽默肢体剧《三个和尚》,凭借滑稽动作、戏曲武打、幽默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演绎了“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经典情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近年来,我们抓住出圈流量,积极对接新媒体传播,主动融入文旅融合带来的新业态、新场景,逐渐形成了立足传统、反映时代、融汇出新的多元发展格局。”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主任李长海坦言,此次该中心参与2024全国南戏展演系列活动,在剧目演出之外,演职人员也通过看演出、听论坛等方式积极关注其他剧种在传统挖掘整理及市场化探索方面的成功经验,旨在将来更好地回答柳子戏如何出人出戏、与古为新这道思考题。

(图片由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提供)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