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何俊杰:今天,我们再读王阳明

2024-01-10 09:39 来源: 文旅中国

元月九日,是王阳明先生逝世495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我参加在兰亭鲜虾山麓阳明墓地举行的“天下同念”祭祀典礼,感慨万千。想起了自2016年以来,在推动中国阳明学的核心回到绍兴,让阳明的思想成为消解世界危机的良药而付出的种种努力。

2024年1月9日,绍兴非遗保护协会参加阳明先生逝世495周年祭祀典礼活动

从首届阳明文化周举办,到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落户,再到稽山王阳明研究院落地、阳明故里考古……尤其是2019年1月9日,我转岗担任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15天,即组织系统内100多人参加纪念王阳明逝世490周年的祭祀典礼。当时,有人问我为什么这样重视阳明文化。我说阳明文化是绍兴未来发展的战略资源,鲜活的阳明思想是我们生活中的一剂良方。

2019年1月9日,纪念阳明先生逝世490周年祭祀典礼活动举行

五年后的同日,我们组织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的会员参加祭祀典礼,同样需回答:今天,我们该怎样再读王阳明。

阳明故里

王阳明是诞生在越国大地上的文化巨子,在越文化的哺育下,王阳明成为中华文明史上一位璀夺目的杰出人物。王阳明的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中国文化是引领世界未来,并帮助世界走出危机走向未来的法宝,阳明学正是其中的佼佼者。阳明文化博大精深,该怎样再读阳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习阳明文化不能有功利之心,首先要从学王阳明的人格魅力开始。

2021年10月30日,“东亚文都与阳明心学”暨“阳明文化标识建设成果共享”论坛举办

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王阳明被贬龙场后,仍胸怀坦荡,潜心读书,不为被贬而沮丧后悔。而在平乱有功,被朝廷封为“新建伯”后,一再推辞不受,朝廷准其子孙世袭,他也上疏拒绝。这是何等淡泊名利的境界。

阳明故里明德堂(地下系考古遗址)

身处逆境的自我调节。王阳明从六品京官贬为从九品驿丞,当时贵州龙场破败不堪,他选择一个无名山洞住下,潜心研读《周易》,还把山洞起名“玩易窝”。他自己种地,对庄稼生长过程记录在诗里,认为观察事物发展的规律也是“事上磨炼”的工夫。他在逆境中安贫乐道,自我调节净化,面对进退转流,安心耕作,潜心悟道的心态,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017年10月30日,绍兴“阳明文化周”开幕第一天,与会者拜谒王阳明墓

上善若水的和谐理念。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是说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低,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于道。王阳明兴办书院,对学生提出“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对后世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他的《教条示龙场诸生》倡导的就是一种和谐理念。

2024年1月9日,纪念阳明先生逝世495周年祭祀典礼活动举行

九死未悔的家国情怀。王阳明一生坎坷,晚年回家乡绍兴守孝、讲学。尽管身体不好,但当朝廷下旨,要他带兵到广西定思田之乱时,他毫不推辞,毅然带病出征。平乱胜利后,王阳明一病不起。自知生命将尽,便向朝廷告假回乡,病逝于回乡舟中。临终前,他的弟子周积问他有何遗言,他坦然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真正做到了光明磊落,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相关报道

知行合一的良知精神。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构成了阳明心学的三大命题。良知自在人心,良知贵在践行。学习阳明心学,当从内心开始,从“心”出发。要树立一种自信,看清并彰显自己的良知,坚信天理昭明,坚守道德底线,坚持知行合一。我们每个人都是圣人与凡人的结合体,就看如何彰显自己的人格魅力。“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本文作者系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 何俊杰)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