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全新常设展览“图会前贤——馆藏明清文人画家作品陈列”“亦器亦趣——馆藏文房用具陈列”“万卷·书生——馆藏古籍陈列”三个展览正式与市民游客见面。
据介绍,三个展览以“文人”为关键词串联,通过精心规划展览流线,巧心设计展览形式,展览的空间更具张力和通透性,使得三个展览相互独立,却又合为一体,用创新理念构建了“无边界”展厅。
其中,图会前贤——馆藏明清文人画家作品陈列通过“素居弄清影”“雅集觅知己”“闹市循孤音”“山谷闻语响”四大部分,共展出44件(套)馆藏文人书画作品,包括清代郑燮《竹石图》轴、清代金农《山水人物图》册、清代恽寿平《荷花图》扇页等馆藏精品。其中一幅长约6.7米的明代《草书赤壁赋》卷,出自文徵明之子文嘉,字里行间既有行草的恣意挥洒,又洋溢着内心的幽澹清雅。
亦器亦趣——馆藏文房用具陈列共展出188件(套)展品,该展览立足馆藏文房用具,通过“结庐人境”“古贤雅趣”“物我自得”三个部分,构建古代文人的文房场景空间与精神世界观空间,突出体现文房用具在其间的历史价值、美学价值及学术价值,促使世人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感受、体验、了解古代文人的文化生活和精神境界,更给人以抉择人生道路的启迪与思考。
编号为0001的西汉“从器志”木牍
万卷·书生——馆藏古籍陈列共展出116件(套)古籍文物珍品,通过“书海之源”“书装之美”“书香桂影”“书卷之传”四个部分,展示古籍尤其是广西古籍的历史源流、生产装帧、思想内容、相关人物和事件,以及古籍的传承等,呈现作为中华文化重要载体之一的古籍的丰富多彩及博大精深。值得一提的是,1976年出土于广西贵县(今贵港市)罗泊湾1号墓的西汉“从器志”木牍,也在此次展览首次与公众见面。据该展览策展人黄春介绍,这是广西已知最早以“志”命名的文献实例,也是迄今广西已发现的最早的志书雏形。
(图片由莫晴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