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艺术 | 演绎创世神话体系的当代文化样本——邱启敬“山海经古地图”系列之“南山经”大型公共艺术巡展首展桂林

2024-04-11 17:00 来源: 文旅中国

4月9日,赶山渡海 神兽归元——邱启敬“山海经”系列之“南山经”大型公共艺术巡展首站在广西桂林猫儿山拉开帷幕。

开幕现场

展览现场呈现了一件320米的大型地景装置《烛龙》,同时展出30余件“山海经”系列大型雕塑与装置作品,营造出十余处上古文化场景。这是邱启敬大型创作计划“山海经古地图”系列巡展开篇“南山经”首站。

艺术家邱启敬与嘉宾为“招摇谷”揭幕

“三月三”的桂林猫儿山,杜鹃盛开,色醉人间。展览开幕之际,正值广西猫儿山高山杜鹃花文化旅游季开启,现场也为山海经上古神兽艺术园“招摇谷”揭幕。

活动还特邀先锋音乐家宋雨喆,在“招摇谷”打造了一场多维度的主题音乐会。在现场,“山海经”神兽、先锋音乐、本土傩舞等多重融合为一场大型视觉听觉文化盛宴。多重文化色彩之中的山海经神兽雕塑,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雕塑,而是打开艺术边界的一种尝试,营造了一个跨多种媒介的艺术场域。

邱启敬12年来专注于《山海经》,从文字学、训诂学、历史巫学等多重学术领域层层深入,并以当代艺术的表达方式,开启“山海经古地图”大型艺术计划。在还原最本真传统的同时,邱启敬强调回到社会当下现场,通过华夏民族最古老的哲学智慧,带给当下社会发展深层启示。

大型地景装置《烛龙》长320米,由竹编而成

此次展览是邱启敬大型公共艺术装置作品《烛龙》的首次亮相。烛龙在《山海经》中被称作“创世神”,此次大型公共艺术作品采用在地性材料,以竹编创作而成。

蜿蜒的“烛龙”龙身

《山海经》记载,烛龙长着人一样的脸,蛇一样的身子,通体血红色,身子长达千里,不吃东西,不睡觉,是山海经中非常酷炫的神兽。它的宇宙维度极高,睁眼为白昼,闭眼为黑夜,一呼为夏,一吸为冬,掌管着宇宙的世界变换;它能请来风雨,能照亮幽渺之地,这种表达与山海经上古时期的元宇宙创世神话相契合。

在猫儿山“招摇谷”起始,一件长320米的通体红色“烛龙”亮相,龙头位于景区入口门楼之上,龙身蜿蜒曲折延伸至景区内。“烛龙”作为山海经始祖之山招摇谷的起始,景区入口广场矗立2只巨型神兽——陆吾和梦貘,沿线分布有8只巨型山海经神兽,游客沿龙身之径步入其内,在竹林中穿梭。

“烛龙”龙身蜿蜒,两侧分布《山海经》神兽

整个峡谷绵延数公里,沿线共呈现了30余件《山海经》系列雕塑与装置作品,与猫儿山自然风貌相互融合,营造十几处上古文化场景:生态溪流、吉量湖、犀牛背、九天飞泉、龙潭、九霄兽舞、梦貘之境、瓦屋动画、一碗山海、倏忽之间、苍翠谧影等,成为万亩竹林风貌的点睛之笔。

瓦屋动画

展览还在邱启敬 400多幅山海经手稿中选取手绘图制作成动画影像,以影像再创作的方式形成动画作品,在景区建筑内部设置观影室,同时设立亲子互动体验区,采用捏泥稿泥塑的方式,沉浸式体验女娲造人。

山海经上古神兽艺术园“招摇谷”

30余件大型神兽雕塑,每一只神兽都充满了神秘的奇幻色彩,并有其背后的独立寓意所在。十多年来,邱启敬通过大型雕塑作品的方式已“还原”80多个《山海经》中的珍奇异兽,此次展览也是 “类”“毕方”等神兽雕塑作品的首次亮相。

《山海经》神兽“类”

在“九天飞泉”现场,首次呈现了神兽“类”。《山海经》记载在山间多水流的地方,有一种野兽“类”,它有着非常漂亮的身体,形状像野猫却长着像人一样的长头发,雄雌同体,吃了它的肉就会使人去除妒忌之心。

《山海经》神兽“毕方”

在一处巨石流瀑之间,上古神兽“毕方”首次亮相。身形如鹤般的神兽“毕方”,置身于绿竹层林之中一块巨石之巅,望向深山远处,长鸣九霄;毕方通身红色,在一片野逸间尤为亮眼,它脚下巨石方阵、水流潺潺。《山海经》记载,毕方形象如鹤,只有一只脚,青色的羽毛之上有红色的斑纹,长着白色的嘴巴,鸣叫起来就好像是在呼喊自己的名字。在上古传说中,毕方是拯救人间的神鸟,为人间带来火种,人类感念其恩德而将其奉为祥瑞。

《山海经》神兽鸟首龙身神

《山海经》成为邱启敬艺术体系的核心与根脉,而对于根脉的探索,似乎冥冥之中提示了此次展览举办的渊源——广西桂林猫儿山,正是《山海经》中所记载第一座山。邱启敬携《山海经》中的上古神兽雕塑回到猫儿山,让雕塑彻底融入自然,将神兽放归山林,可谓“神兽归元”。

据悉,3年前,在北京金汤长城脚下的玊长城,完整呈现了邱启敬横跨二十年的当代艺术,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就是他蛰伏九年潜心创作的“山海经”系列大型作品。3年之后,从北京长城到桂林猫儿山,邱启敬带着神兽们巡游至《山海经·南山经》的起始之地招摇之山,他为神兽们的神州之旅选择了一个具有深层文化意义的路径。

《山海经》神兽“吉量”

中国历史上对《山海经》的研究可谓众说纷纭,邱启敬的研究则是从古文本出发,深入梳理从魏晋郭璞到清朝对于山海经所有记载,以及地理、神学、博物等多领域切入。十多年来,邱启敬对山海经的研究既从传统华夏地理学、博物论、生物学、神学等文本出发,又涉及更深层次的文字学、图像学、巫学等多重领域,追根溯源,还原其历史的本质,将山海经记载的神兽进行“还原”,不篡改,保留神兽原本的本质与精神气质。

《山海经》神兽“梦貘”

未来,邱启敬将会继续完成《山海经》大型艺术创作计划,继续完成《山海经》中记载的469个奇珍异兽全部“还原”,并继续以巡展的方式游遍神州大地,并结合出版计划、音乐诗剧的打造等多维跨界的方式,将这个古老的神话王国重新呈现在当代社会场景中,演绎一个创世神话体系的当代文化样本。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编: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