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剧《繁花》剧照
做人要做“模子”,做事要有“腔调”。正在央视八套黄金强档与腾讯视频热播的电视剧《繁花》,聚焦在时代大变革浪潮中的上海,围绕胡歌饰演的主角阿宝交叉叙事,细腻刻画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沪上弄潮儿女的做人“模子”与做事“腔调”。顶着金宇澄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及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改编,王家卫首次执导电视剧的“噱头”,这部由胡歌、马伊琍、唐嫣、辛芷蕾领衔主演的《繁花》,也以地道感觉的沪语台词、生动鲜活的沪上生活画卷,以及时代变革浪潮下惊心动魄的商战交锋,再现了在大时代影响下上海人民的理想与进取、勤奋与坚韧,也艺术化地诠释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拿出了海派特色大剧的十足“派头”。
城因人而生,人为城之本。所谓城市精神,正是深植于这座城市个体DNA之中习焉不察的情感结构,它弥散在城市空间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在城市中人们的言行举止中。股市的开门春风、外贸的窗口机遇,历史浪潮所激荡起的每一朵浪花,之所以能在上海这片“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土地上不断奔涌,概因这座城市孕育着千千万像阿宝这样“不安分”的“小人物”——抓住认购证开卖时机挣到第一桶金,步步筹谋拿下三羊牌货单,策划火遍大江南北费翔“快闪”成功打开品牌知名度,只身赴诸暨收编“野路子”变“正规军”……“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精神亦在阿宝们的身上得到了具象的印证。
将个体命运与时代浪潮相融合,将寻常生活置于格局更大的时代精神之中,同时给予观众强烈的精神感召与共鸣,这种“与时代共鸣”的创作手法,正是当下精品影视作品的创作路径,也是《繁花》生动描摹风云际会大时代的创作方法论。剧集以阿宝、玲子、汪小姐、李李、爷叔等在大时代春风中“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为视角,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浦东开发,外滩27号、西康路101号等极具意义的时间节点和符号地点作为航标,书写了一幅大时代下的众生弄潮图景。
作为大众文化的电视剧,必须观照公众期待,实现“共情”表达,常被以“抽象”形容的王家卫,则是在《繁花》里以写实手法还原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内涵与精神。他从美食、道具、环境风貌等上海元素细节入手,以和平饭店的恢宏气派,进贤路上的市井烟火等丰沛的细节,不断点亮观众的共鸣记忆;从“立壁角”“撬边”“洋盘”等方言、谚语,以及兼具地方背景的上海腔调入手,不断强化海派品质特色;从精美且风格浓郁的镜头语言入手,营造出生动的氛围,以及对人物角色内核精神的深度挖掘,共同指向这个城市在永不停歇的时代浪潮中凝铸而成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精气神。
(作者系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会长、《广电时评》总编辑、中国传媒大学MBA实践导师,文中图片来自《繁花》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