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有一座山,它是江苏省诸山的最高峰,古有“东海第一胜境”之誉。
李白写它:“明日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苏轼写它:“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
吴承恩写它:“日出沧海东,精光射天地。俄然忽西掷,似是海神戏。”
这座山有个仙气飘飘的名字——云台山。
说起云台山,先看连云港。
连云港,因面向连岛,背依云台山,兼有出海港而得名。
它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是山海相依、港城相连的度假胜地,这里还有历史悠久的海州古城,而它的魅力,又与那只神通广大的神猴紧密相连。
上天似乎对这个地方格外厚爱,光有澎湃的瀑布、连绵的草木怎能称得上是仙境?
“一部西游未出此山半步,三藏东传并非小说所言。”
传说中,这里是一座神山,因女娲补天留下的那块石头,无材可去补苍天,所以才有了日月精华的孕育,成就了那个敢于战天斗地的孙猴,石破天惊般地补全了这方天地的神仙气质,云台山的灵气缥缈如此便有了具体的出处。
那延续了700年的神话传说,便成为这里最值得讲述的故事。
《西游记》开篇第一回写道:
“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
花果山是云台山的核心山体,大自然巧夺天工,让花果山从海中突起,耸立在中国最美的一段海岸线上。
若再往里看,花果山山中有一洞,名唤水帘洞,洞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这里,就是大圣的府邸。
有心之人百年的求证让云台山与神话里的胜境重叠,“身在水帘洞,心随取经生。”后来,人们更愿意以花果山概括这一方天地,也让后世之人循着神话来到这里,寻找那在山间逍遥,不问凡尘俗世的影子。
《西游记》不光是师徒四人的奋斗史,更是一部将儒释道串联在一起,阐述人生哲学的著作。
从齐天大圣到斗战胜佛,孙悟空的成长之路给了人们很多启示,让我们知道,只有勇敢面对挑战、智慧应对困难才能取得成功;只有不断探索、砥砺修行才能实现自我提升;只有坚守信念、利益众生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齐天大圣与斗战胜佛又是孙悟空的两个阶段,斗战胜佛是五百年后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孙悟空,兢兢业业、克己复礼、最终证得金身正果,而那个战天斗地、睥睨世间万物、桀骜不驯的大圣,被孙悟空留在了花果山,陪伴着这座山过了千年。
而抛开神话色彩的加持,花果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也极具观赏价值。
飞瀑流泉、崇山峻岭、琼林玉树、峭岩怪石……
或许正因为花果山的奇妙险峻、奇峰耸立,历代文人墨客都曾亲自登山望远,泼墨挥毫,留下千古名句,还有数不尽的古代名人与王侯将相于此地留下石刻。
东坡的那句“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为这一方山水增添几缕墨香,明代海州知州杨本骏《登清风顶》一诗写道:
“山如驾海海围山,山海奇观在此间,乘兴时来一登眺,恍疑身世出尘寰。”
道出了花果山的出世缥缈。
山中早在唐代便开始筑庙建塔,千百年来香火旺盛不衰。
从山脚出发拾级而上,沿途古树参天伴着水流潺潺,时不时冒出几只猕猴与游人玩耍。
或许我们沿着草木走了那么远,不是为了单纯的风景,而是去天地的尽头会一会自己,把尘世的喧嚣遗忘在山脚。
在艳阳下和万物一起发光,尽情享受每一缕清风,感受草甸打在脚背上的刺痛,然后不断地前进,寻找,探索,最终到达一处秘境。
当我们伫立在花果山之巅,四周的悬崖峭壁蔚为壮观,当薄雾蔓延于脚下这块唐、宋、明三代文化的毓秀之地。
山水之间,我们可以读出超然物外的画意诗情,亦能读出清净圆满的人生真谛。
(图片来源:云台山景区管委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