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苏州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2023年苏州全市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收3467.4亿元,同比增长2.6%。规上文化企业数量达1451家,同比增加165家。文化核心领域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收966.8亿元,同比增长17.1%,全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规上企业营收同比增长33.6%,增幅显著。
2024年,苏州市将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紧紧围绕文化强市与世界旅游目地的建设目标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新气象新作为,采取系列举措稳增长、调结构、提质效,力争全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苏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文化核心领域增加值占比超40%,数字文化领域增加值增速超20%。
打造新时代文艺精品高地 构建现代文旅公共服务体系
场面宏伟,动静自然;灯光、服装、人物造型清新淡雅;全剧唱、念、做、打,载歌载舞,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4月28日,由苏州昆剧院“振”字辈青年演员担纲主演昆剧《林冲》精彩上演,拉开了第九届中国昆剧艺术节的帷幕,这是继苏州昆剧院昆剧《连环记》之后为“振”字辈青年演员量身打造的第二台大戏,入选2023年度江苏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近年来,苏州致力于打造新时代文艺精品高地,多个精品创作获得荣誉。小品《城市雕塑》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全国舞台艺术优秀节目创作扶持计划;群舞《泥韵薪传》获文化和旅游部“桃李杯”优秀表演人才奖及优秀指导老师奖;芭蕾舞剧《壮丽的云》等5个项目入选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原创昆剧《范文正公》等2个作品入选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投入剧目;滑稽戏《美食家》等3个作品入选江苏省重大题材文艺创作资助项目与打磨提升项目。
2024年苏州还将推出不少于15个舞台艺术优秀作品,新创不少于500件美术精品。比如,重点做好昆剧《家》、现代滑稽戏《美食家》、昆剧《范文正公》、中篇弹词《湖畔村的笑声》《永远的怀念》等剧(书)目创作和打磨提升工作,冲击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等奖项,以及重点做好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重点美术作品创作打磨和送审参评工作。
与此同时,苏州积极推动公共文化配送,从扩大文旅公共服务品牌影响、拓展文旅公共服务智慧应用、加快旅游公共服务创新发展等方面构建现代文旅公共服务体系。2024年苏州公共文化配送服务将以“福气满苏城?文化惠民心”为主题,整合各方资源,搭建公共文化配送平台,打造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中央厨房”,通过菜单式点选、订单式配送,将公共文化产品送到乡村、社区,送到老百姓身边,满足市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苏州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
▲ 苏州元和塘文化产业园区获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授牌现场
积极引入培育文旅头部企业 高水平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
4月2日,新东方新媒体总部(苏州)在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数谷一期核心启动区南岸新地正式启用。随着新东方新媒体总部(苏州)、新东方文旅苏州总部等在线文娱项目落地,苏州正积极探索“新媒体+文旅”“新媒体+教育”“新媒体+生活服务”的创新融合模式,以此丰富苏州线上文旅服务、内容IP打造、知识付费等业态,为苏州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苏州市积极引入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文旅头部企业。中国数字文化集团、央广传媒集团、江苏有线等10家全国性头部、平台型文化企业先后落地苏州,并迎来良好发展态势。例如,中数集团苏州公司等共采集戏曲、非遗音视频等数字化资源64.5万分钟;欧瑞动漫出品的《孔小西与哈基姆》在中东播出后反响热烈;昆山“周庄古镇5G+智慧旅游试点项目”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工信部第一批“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苏州丝绸博物馆丝绸纹样数据采集与应用推动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案例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吴中飞马良子《老鹰抓小鸡》获评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提名,实现苏州原创动画电影提名金鸡奖零的突破;大禹《桃源深处有人家》荣获2023年度游戏十强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游戏。
2023年苏州全市数字文化产业领域实现增加值增速超20%,数字文化呈现逆势上扬趋势。以苏州上市文旅企业同程旅行为例,2023年实现收入118.96亿元,同比增长80.7%,较2019年增长60.7%,创下历史新高。在交通、住宿等核心业务保持强劲增长的同时,同程旅行已将产品体系从出行服务逐步延伸至预订演唱会、电影票等多元体验型消费服务。
3月26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新一批及通过复核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苏州大禹数字文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友谊时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命名为新一批示范基地,苏州苏绣小镇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复核。这4家苏州企业的入选,不仅是对其各自在文化产业领域内取得成就的认可,也是对苏州文化产业整体实力的肯定。
围绕文化产业园区提档升级,苏州先后出台《苏州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苏州市文化产业园区创新提升工程行动方案(2024-2025年)》,并全面落实各项重点任务,指导督促出台苏州县(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政策及工作方案,推动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四级文化产业园区梯度培育机制。其中新认定苏州“M+”系列文化产业园等16家苏州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相城区元和塘文化产业园区获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吴江区、姑苏区获评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张家港沙洲优黄文化园获评2023年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苏州数智影视文化产业园、苏州安和锦文化创意产业园入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工业园区金鸡湖商务区、常熟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入选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今年,苏州将全力实施苏州市文化产业园区创新提升工程,形成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预计苏州全市文化产业园区新增建筑面积不少于100万平方米,新增核心领域文化企业不少于300家。同时,大力推动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月亮湾文创产业园争创新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苏州数智影视文化产业园、苏州安和锦文化创意产业园创建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积极指导吴江区、姑苏区创建首批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 苏州文旅推介招商会
▲ 昆剧《林冲》精彩上演拉开第九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帷幕
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 布局新质生产力文化产业重点项目
项目建设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是推动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路径。近年来,苏州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研究制定《苏州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方案》《苏州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推进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2023年,高质量举办苏州(上海)招商会、第十二届苏州文博会、全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等多场重点行业活动,中国动漫集团、上影、德必等一批重点文旅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全年认定81个市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完成投资近180亿元,投资完成率102%,其中15个项目入选2023年度江苏省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扶持政策,24个项目获扶持资金1772万元,发挥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全年安排5648万元扶持187个项目。
为落实文化强市“811”计划和苏州全市重大项目“双比双看”竞赛精神,增强紧迫感、调动积极性,苏州于4月22日召开文化产业项目现场推进会,发布2024年度苏州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清单,全力推进108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1034.9亿元,同比增长3.1%;当年计划投资249.5亿元,同比增长46.3%。83个存续项目一季度开工81个,开工率达97.6%;25个新增项目一季度开工率达40%,二季度开工率可达72%。
今年苏州市级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布局了65个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总投资593.4亿元。例如,常熟时尚产业数字云平台、昆山硅基数字人元零售运营总部、工业园区大禹数字文化产业基地等数字文化项目,将充分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传统文化产业提档升级。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促进消费 打造数字化沉浸式旅游新业态
推动文化与旅游、工业、科技等深度融合,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苏州共有65个旅游新业态项目正在加速推进,总投资444.3亿元,为文旅业态创新发展夯实基础。
为了能够创新打造更多消费场景,从而激发消费新活力,苏州采取系列措施,积极探索“文旅+科技”“文旅+工业”“文旅+交通”等融合发展路径,不断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支持打造沉浸式、数字化旅游空间,发展沉浸式文旅体验、旅游演艺、夜间文旅、城市漫步等旅游新业态。一是科技创新支撑文旅产品开发。有22个项目将文旅体验与科技深度结合,用声光电的精彩演绎更好满足年轻游客的创意表达需求;二是个性体验丰富文旅消费场景。有58个项目突出个性化、强体验,激发消费者的社交与情绪价值,挖掘体育旅游、演出旅游、探险旅游等细分市场;三是区域优势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有41个项目立足苏州制造、苏州品牌,强化文旅赋能,进一步放大旅游对相关消费领域的拉动作用;四是特色交通升级城市观光体验。有8个项目抢抓低空旅游、水上旅游等契机,打造旅游新视角、新体验。
今年春节、元宵节期间,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围绕“在苏州过‘酥’年”主题精心组织开展迎新春系列文旅消费活动,共发放10000份文旅消费券。其中元宵节期间举办2024“酥香”迎春花市活动,据统计,活动累计吸引游客105.8万人次参与,现场达成交易额216.5万元,带动周边消费超4000万元,线上关注度超1亿人次。
今年4月,苏州启动“君到苏州 ‘酥’心消费”2024苏州市文旅消费促进活动,发布2024苏州市文旅体商消费促进活动,结合书香市集、世界读书日特别节目、第六届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等活动发放千万数字人民币文旅消费券,用于购买全市范围内的主题乐园、特色线路等文旅产品。今年5月至8月,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计划联合全市10个县市区,发布淀山湖(昆山)国际露营嘉年华、环秀湖电竞嘉年华等丰富多彩的文旅体商消费促进活动,涵盖创意市集、时尚潮购、体育赛事、展览演出等多元类型。同期,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还携手市商务局、市体育局,共绘文旅体商融合发展的绚丽图景。
系列举措有效促进了文旅消费。今年清明假日苏州市共接待游客502.3万人次,同比增长72.9%。4月21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主办的“202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在北京举行,苏州获评“2023年游客满意十佳城市”第一名。今年“五一”小长假,苏州共接待游客1020.91万人次,同比增长11.05%。近日《苏州市促进入境旅游若干措施(试行)》制定印发。该政策共包含三个部分共十条激励政策和措施,聚焦苏州入境游市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据悉,该政策自2024年6月16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6月15日。
2024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朱艳表示,苏州市文广旅局将以新气象新作为,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按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加快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市行动方案》(文化强市“811”计划)时间表、任务书,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市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以新气象新作为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供图: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4年5月23日《中国文化报》
B01版刊发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特别报道
《苏州:文旅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