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游客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前留念 武乡县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红色,是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永不褪色的鲜亮底色。走进武乡,一条“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将全县主要红色景区连接起来,让游客得以在这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更好地快旅慢游深体验。
如今的武乡,城是一处景,景是一座城,红色资源得到全面保护,红色教育深入人心,红色旅游提质增效,共同富裕扎实推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新路越走越宽。
在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武乡县不断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力量,加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同时积极探索跨省联动、合作协同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新模式,县域内950处革命纪念地成为红色旅游基础支撑。
作为太行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和形成地,武乡县统筹各方力量,丰富红色旅游精神内涵。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与山西大学合作开展系列专题研究;红色文化史料中心创办《红色武乡》《红星杨》双月刊等研究刊物;对砖壁、王家峪、下北漳、石圪垤、安乐庄等纪念馆的解说词进行进一步规范完善。
为了让红色资源起到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的作用,武乡县打破静态展览,积极探索情景再现、实景演艺、场景体验等红色旅游新场景。从2011年开始,武乡县先后举办了11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和9届八路军文化研讨会,集中对八路军文化进行宣传推介。
围绕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当地实施了红色文化软实力工程,根据不同学段和年龄层编撰《八路军文化主题研学课程》。红色行浸式实景体验剧《太行山上》免费向全国大中小学生开放,太行精神得到弘扬。据统计,2022年以来,依托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和平台优势,武乡县举办了各类培训374期,培训12万余人次。
在实施重点景区规划、设施、服务、品牌“四个提升”工程的同时,武乡县旅游服务更加优质。重点围绕来武乡“必看、必玩、必尝、必带”等要素,精心设计半天、1天、2天、3天等不同时长的旅游行程。通过“武乡行”App,游客能够实时掌握县域交通、住宿、餐饮和景区景点情况。
群众参与度不高、就业增收效果不明显、市场竞争力不强、旅游产业对县域经济贡献不大等问题制约着武乡县旅游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武乡县坚持“红色旅游+”发展理念,以八路军文化园、游击战体验园等景点为依托,当地推出武乡顶灯、霸王鞭等民俗表演、非遗展示,有效提高群众旅游参与度。深挖本地资源,县里创排了《太行奶娘》《柴胡情》《红肚兜》《四年》等红色演艺作品,开发了小米茶、小米咖啡等七大类80余种红色文创产品。
武乡县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全县58条城乡公交线路全部免费通行,开通10条旅游专线,实现城景通、景景通,极大便利了游客出行。实施乡村民宿改造奖补,新增1000张民宿床位,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旅游乱象也在接连开展的专项行动中得到整治,老区变得更加开放、包容、多元。
武乡县鼓励支持新农人、农创客、大学生和返乡能人投资创业、带动就业。截至目前,全县文旅一线从业人员达1200多人,带动商超、农贸、餐饮、住宿、演艺等行业就业9500余人,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吃上了“旅游饭”,端稳了“致富碗”。
武乡县被确定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以来,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各项工作高位推动,制定了《武乡县关于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县实施方案》。据了解,县里将2025年全县红色旅游接待人数突破300万、旅游业年收入达到30亿元、旅游从业人员达到3万人、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定为创建目标,努力让红色旅游更好地为民、富民、乐民。
2024年1月20日《中国文化报》
第3版刊发特别报道
《山西武乡 弘扬太行精神 共建创新武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