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华夏观察 | 海南:农文旅产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024-04-12 16:16 来源: 文旅中国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为改变我国农村面貌探索了科学路径,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战略部署的重要抓手。

2023年以来,海南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年来全省共创建认定和美乡村100个。2023年底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全线通车后,为充分借助旅游公路的交通优势,带动沿线的乡村发展,海南省于今年年初专门出台了《环岛旅游公路和美乡村先期建设工作方案》,让部分沿海市县因地制宜选点建设一批和美乡村,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农民增收致富。

环岛旅游公路为轴串起乡村锦绣画卷

“好看!这里的自然景色太美了,没想到沿着公路还能发现新的宝藏打卡点。”日前,来自四川成都的游客陈女士被青葛村当地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所吸引。 

青葛村位于琼海市长坡镇东南部沿海。近年来,青葛村谋划青葛渔港至石鼻岛的旅游项目,以青葛港作为重点,引进资金开发建设游客休闲中心、商铺、餐饮等配套设施,把青葛港打造成集旅游观光、海产销售、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休闲渔港,引导渔民“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

旅游公路为乡村的发展带来了希望,越来越多的乡村也抓住机遇,把村庄打造成景点,因地制宜探索“旅游+”的路子。

文昌市林梧村委会辖区内有“网红打卡地”木兰湾灯塔,有海南环岛旅游公路过境,还有海水养殖业等多种规模经营,经济发达,人员交流密切。在紧靠文昌林梧村的木兰湾,游客们沿着风车海岸路段欣赏“亚洲第一灯塔”木兰灯塔及沿公路一字排开的风车群;在陵水黎族自治县桐海村,游客在滩涂追踪海浪,捡拾贝壳,享受亲子赶海乐趣;在东方市新龙镇新村,海岸盐场中晒制的盐像是一地小碎钻,在闪闪发光……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串起一路好风景,更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临高县临城镇昌拱村委会龙豪村是一个紧靠大海的村庄,村民以近海捕捞为主。此前交通不便,虽与知名景区海南解放公园毗邻,但许多游客不知晓。如今环岛旅游公路经过该村,许多游客被村庄的渔家风情吸引,不时有游客骑行在滨海骑行道上,看看风景、拍拍照片。

依托环岛旅游公路,越来越多美丽乡村因为“好看”,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许多村民因此吃上“旅游饭”。

2013年4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博后村的亚龙湾兰德玫瑰风情产业园考察,提出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一重要论述,极大地鼓舞了当地干部群众。从此,博后村迎来了崭新的春天。十余年来,博后村牢记嘱托,因地制宜推动乡村生态旅游、民宿等特色产业从有到优、由点聚链,奋力续写乡村振兴新故事。

时下,海南正逐步探索以环岛旅游公路为轴,坚持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建设和美乡村,推进美丽乡村景区化升级,串起乡村美景,绘就锦绣画卷。

探索打造独具特色的“农文旅+”

海口市美兰区北港村,位于孤岛北港岛上,从前村民进出岛都靠坐船。2019年,海文大桥建成;2021年,北港岛互通工程通车。一桥跃两岸,天堑成通途。

村民们结束了400多年来靠船出行的历史,建起了新房子,吃上了旅游饭,教育和医疗条件大为改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渔船靠岸,卸下满仓渔获。北港村海鲜店老板饶朝明一早便等在码头,待鱼虾落筐,挽着袖子上前挑拣。附近在沙滩拾贝赶海的游客们也凑过来,挑选新鲜海货。“游客多,生意好,忙不过来了!”饶朝明喜眉笑眼。

放在过去,饶朝明从没想过自家也能吃上旅游饭。祖祖辈辈都是渔民,挣钱盖起二层小楼,已经是周围人都羡慕的好日子了。

“通桥那年,岛上头回来了游客,但当时村里没人做旅游。”饶朝明见着商机,果断将自家房子规划装修,开起了海鲜店。游客赶海挖到鱼虾蟹,可以直接拿来店里加工享用。“每到周末和节假日,生意根本忙不过来,收入很可观!”

北港村村委会委员陈文东介绍,来北港岛的游客,基本都是奔着赶海和观鸟而来,“以前是交通不便没人知道,现在路一通,每逢假期都堵车呢。吃上旅游饭,不愁没人来,还怕人太多!”

排溪村位于海南省万宁市山根镇东北部,过去的排溪村杂草丛生、一些老屋破烂不堪,而如今的它让人眼前一亮。有干净宽敞的道路、有古色古香的书屋、有优美的田园景观。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开通,给沿线带来了巨大的文旅流量,我们需要探索更多的内容让游客不再只是匆匆路过,而是饶有兴致停留。”山根镇副镇长徐林琳希望能吸引更多青年潮玩、休闲运动产业落地山根。

无独有偶,临高县扶提西村也搭上环岛旅游公路的“快车”,挖掘独特的海岛文化,打造慢城海岸渔耕综合体,丰富游玩体验。

“环岛旅游公路开工后,我带领团队环岛一圈考察投资机遇。经过实地调研、多方比较,最终选择在扶提西村发展。”冯铁军是“浪花小筑扶提船歌”项目企业负责人,在他看来,扶提西村靠海,发展滨海旅游潜力大。环岛旅游公路途经该村,补上了交通不便的发展短板……依托海南环岛旅游公路,海南省多个美丽乡村探索打造独具特色的“农文旅+”,也让乡村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产融合发展局面良好,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的海南省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清洁乡村2000个,建设和美乡村200个。

2019年68亩,2021年200亩,2023年1600亩,这是近几年来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林梧村木兰湾板栗地瓜的种植规模演变;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杭州、香港……这是木兰湾地瓜的销售市场发展图;2021年销售60万斤、货值近200万元,2022年销售400万斤,产值达到1200多万元。“今年有望销售640万斤、产值超过2000万元。”文昌木兰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的负责人吴忠说,“过去,木兰湾是一个闭塞的地方,到海口市中心需要110公里,随着海南环岛旅游公路的建设,现在这个路程缩短到了32公里。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木兰湾看风车,看灯塔,路过我们的地瓜种植基地,也会顺便带上两箱我们的板栗地瓜。

一条椰林、槟榔林掩映下的村道,两边是一栋栋小洋楼;龙滚河向东奔流经此入海,海南环岛旅游公路一座横跨龙滚河分洪河道出海口的大桥,正在加紧建设中……这里是福塘村,位于海南省万宁市龙滚镇的东北部,是万宁市著名的侨乡。

随着海南环岛旅游公路的建设,以凤梨产业为支柱,龙滚镇围绕“两湾一路一业”的资源优势,充分展示当地人文历史以及特色农产品,发展乡村旅游业,把人气和产业引入龙滚,做强万宁北部门户。

近年来,龙滚镇成立了万宁市凤梨产业协会,指导和帮助龙滚镇凤梨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民生产技术改良升级,形成龙滚凤梨种植技术,研究编制《龙滚凤梨标准体系建设》,确保龙滚凤梨优良品质优势。龙滚镇以凤梨产业为特色,打造集凤梨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同时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完善农旅设施,开发以凤梨为主的城郊型观光、体验、采摘、休闲农业基地,促进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建设,逐步形成一三产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供图:郝加香)

责编:易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