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南方观察 | 小镇女性的平凡与伟大:品读《她们的身份》

2022-09-06 15:17 来源: 文旅中国

伊迪丝·华顿1905年的小说《欢乐之家》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女人既非妻子,又非母亲,也非女儿,那么她是个怎么样的人?华顿继承了父母的财富并且通过写作获取财富,而蔡青却刻画了一群不同的女性,她们是在中国数量众多的小镇女性中最普通也最有代表性的形象,在她们的世界里,“独立”“自我成长”这些词可能都是陌生的,那么“小镇女性”,究竟该以何种身份处世呢?她们能否不通过他人作为标定物而确定自己的身份呢?作者蔡青似乎在通过《她们的身份》这一作品进行着回应。

作者蔡青在《女性的身份》中描绘了一群小镇女性的日常,四代女性的人生浓缩在一本书中,她们性格迥异、际遇不同,但作者的笔触质朴自然,娓娓道来,徐徐展开,隐去了剧烈的戏剧冲突,却将一群小镇女性平淡日常的生活展露无遗,我们每个人身边都能找到类似的原型。在日复一日的人间烟火中,出身小镇的女人们并没有什么石破天惊的创举,但读完整书,又能感受到每个女性的改变,即便已经步入人生后半途,她们仍旧在日常的琐碎中完成了代际之间的传承与自我的成长。

万菊花、林月华、蓝洁英、蓝洁丽、唐雨晴、林瑜、蓝怡等角色因为血缘、婚姻和生育成为互相映衬关联的女性群像,而孩子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林月华在儿子、儿媳无法兼顾事业和孩子时选择成为一名陪读奶奶;蓝洁英来到北京带孙子,成为一名“老年北漂”并展露创业天资;林瑜因为女儿完成了职业转换;唐雨晴再次走入婚姻之后和自己的继孙媳妇也因为孩子改善了关系。

她们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却走进了相似的框架中,她们在未婚时跟从父母,成家时要靠挑选丈夫获取社会身份,怀孕以后要成为母亲。在这个过程中,生育成为了一个女人身份的重要转折。就像《成为母亲》一书所说,成为母亲不仅成为区分男人和女人的标准,也区分女人和女人。女人往往因为生育而更加理解女人,书中最想要追求爱情的唐雨晴,老年再婚后也在继孙的妻子怀孕后感受到了融入。复旦大学的老师沈亦菲曾说,她自由地追逐了自己的梦想,成为自己想做的人。但这背后是她有一个包揽了大部分母职的母亲,照顾了她的女儿。这与《女性的身份》中女性的经历也完全吻合,而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冲突也在女性与女性的关联中完成,就像书中蓝洁英对照顾孙子产生不满,也有儿媳通过撒娇、买衣服等缓解了冲突。

但作者蔡青没有通过冲突强行完成女性的自我成长这些尖锐的议题,书中的女性面对变故和冲突依然平稳,她们没有以“自我成长”为目的,却在日常中逐渐完成了对生活的感受和掌控。像书中这样的小镇女性,才是目前社会女性的大多数,她们在自己的生存空间里努力只是想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像万菊花,丈夫重男轻女,她顶住重压下为女儿争取,哪怕只是碗里的一份肉;唐雨晴在丧偶之后不顾儿女反对,仍旧为追求爱情再婚;林月华承担了儿媳的部分母职,却找到了创业的契机;林瑜为跳出国企做准备,也不再恐惧离婚;而林瑜的女儿程思思则不再被动接受改变,而是主动选择,掌控自己生活的转向。

这些生活在小镇中的女性身份究竟是什么?小说并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这大概也是其聪明之处,这个问题本身可能就不需要答案。女性精神上的自我觉知也可能会被裹挟在社会和时代的洪流中,但能产生如万菊花到程思思的差异,这就是伟大的进步了。

(供图:海天出版社)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