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产业 | 磨滩旅游度假区:在地资源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地标

2023-09-07 14:50 来源: 文旅中国

这里被誉为“合肥粮仓”,这里被誉为“鱼米之乡”,这里农耕文化历史悠久,这里圩文化特色鲜明,这里生态环境优美,这里是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

磨滩旅游度假区(以下简称“度假区”)位于大圩镇4A级农业景区与城市交接处,东临南淝河,南望巢湖。“作为合肥市首批乡村振兴重点项目,2019年,在始终坚持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的原则下,正式启动磨滩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经过几年的打造,不仅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就近就业问题得到了解决,还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增收。”合肥市包河区乡村振兴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席庆宸介绍说。

席庆宸表示,度假区是2018年由合肥市包河区乡村振兴投资有限公司牵头规划,合肥市滨湖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建,全域围绕“合肥特色旅游度假区”定位,划分为近郊野奢民宿集群、森源秘境休闲区、乡村民俗体验区、休闲农田体验区四大板块,是集文化体验、乡村旅游、文化娱乐、餐饮休闲、节庆会展、主题度假等为一体的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

合肥作为新一线城市和长三角城市副中心,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口的集聚和强大的消费支撑。伴随城市的发展,人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文旅需求的扩大,近年来,合肥正持续加强对文旅发展的支持力度。席庆宸表示,度假区不仅区位得天独厚,东临南淝河,南望巢湖,半小时覆盖合肥核心区,三小时畅达江浙沪及省内各大地市,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其所在地圩田是江南水乡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千年来,一块块圩田形成,人们得以建立家园、繁衍生产。丰饶的土地孕育了绚烂多姿的文化,自清朝乾隆年间大圩先人入住后,文化也随之兴起,这里有着“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并且庐剧、花船、狮舞、大鼓、门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极为丰富。

未来度假区将重点围绕民俗体验、乡村艺术、休闲农业要素打造相关文旅活动。在民俗体验上,将依托城市近郊地理优势,以民俗记忆为特色,体现合肥圩区特有历史文化和村落精神风貌。业态主要围绕民俗文化体验、在地美食、创意工坊、市集零售等元素展开。以“磨滩集市、水乡渔村”两大沉浸场景为核心,还原磨滩旧时鱼米之乡盛景,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体验场景;在乡村艺术上,利用合肥大圩地区的特殊圩文化符号,将原创设计与互动体验充分结合,包含文化体验、休闲生活、艺术生活三大元素的以文化产业为支撑的乡村文化旅游体验地。目前,已建成白丁图书馆、圩·美术馆两大文化地标。计划增设村史馆、庐剧体验馆等,展示磨滩历史沿革、村容村貌、人文特色、生活变迁等内容,让游客感受“乡音、乡风、乡容、乡情、乡愁”;在休闲农业上,将通过发展旅游,培育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产业,开发农业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打造休闲农田体验区,发展都市休闲农业游。

此外,度假区还以开发沉浸式、体验式的高品质旅游产品为抓手,全方位覆盖“吃住行购娱”旅游要素,针对游客的不同需求,打造多品类配套。如住宿类,规划了高端民宿、精品客栈、动物园酒店、飞鸟露营基地等;出行方面除了常规的观光车外,还规划有森林列车、无人智能游船、画舫船等。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景区旅游资源、服务设施、游客行为、运营营销等进行全面管理,集成景区大数据支撑景区智慧票务系统、车船调度系统、应急指挥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加强智慧景区建设。


目前,度假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磨滩村民房升级改造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近郊野奢民宿集群——圩美宿集已经于今年“五一”正式开放,磨滩大街民俗街区、水上夜游、动物乐园、森林火车、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正在施工建设阶段,预计明年五月正式对外开放运营。席庆宸表示,度假区的建设不仅要促进圩文化、农耕文化、乡村文化的挖掘和发扬,也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更要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添砖加瓦。

(受访者供图)

责编:秦嘉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