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粤来粤美”——“百县千镇万村”文旅高质量发展百名记者广东行活动采访团来到了东莞市石排镇塘尾村。
走进古村,但见古民房错落有致,红石作门、青砖为墙,祠堂里琴声绕梁,巷弄间邻里谈笑,一幅美丽宜居的和美乡村画卷呈现于眼前。
东莞市石排镇塘尾村党总支部书记李煜华介绍,塘尾村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村内仍保存有268座明清古建筑。村落占地约4万平方米,是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规模较大、原生态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村落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景观村落、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广东省旅游特色村。“如何把文化传承好、把古建筑活化利用好,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李煜华介绍,经过多次外出考察学习,决定引入文化艺术家进驻塘尾村,提升村里的文化活力。
塘尾艺术家联盟创办后,16位艺术家把工作室开进了塘尾村,他们在这里弹琴、练字、做陶艺,渐渐培育出了书画、陶瓷、影像等文创品牌,古村内涵进一步活化。
塘尾艺术家联盟主席、广东工艺美术大师王欢来第一次来到塘尾村时,天正下着小雨,雨中的古村落更多了几分艺术气息,王欢来说,从没想到在东莞,竟然还有这样一个古建筑保留得非常完好的村落,“我第一次走进塘尾村,看到村里景象就很激动,当场就决定要进驻塘尾村。”
中国民族乐器孔琴研发者、中国风指弹演奏家吴晓超也喜欢塘尾古村落的文化沉淀和静谧,他认为,这对创作有重要的影响。“游客来到古村落,都可以和每一位艺术家交流”,石排镇塘尾片区文旅开发项目实施小组组长张丽姣介绍,塘尾艺术家联盟以传统文化为主,村里的对联是村里小孩在进驻艺术家的指导下书写的,通过艺术家驻地创作,村里的文化氛围也更好了。
近年来,石排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千万工程”为抓手,立足塘尾古村落文化资源,投入约6000万元围绕塘尾古村落周边开展了塘尾村美丽幸福村居一期、二期、三期建设工程,改造面积约13万平方米。对古村一路两旁房屋立面、云岗古寺外立面进行改造,打造了文化长廊、莲溪晚景、塘尾牌楼、叠水流涟等景观,一步一景,串连成珠,与古村落相融相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同时,大力实施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打造30个“四小园”,规划新增700多个停车位,建成约3公里污水管网,村容村貌不断提升。
随着石排镇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大力推动塘尾古村落旅游项目开发,石排镇成立了塘尾片区文旅开发专项领导小组,由镇委书记任组长,下设项目实施小组,专项推进塘尾古村的活化利用。2023年,石排镇引进企业对塘尾古村进行保护活化利用,计划3年内投资3亿元,打造200多套精品民宿院落。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吸引高净值消费人群21万人次以上,数字乡村平台流量预计可达30-40万人次/年,带动就业400余人,预计民宿住宿年收入5000万元,可带动村域周边产业1亿元,真正实现社会资本与村民共享经济收益,带动全域全面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同时,塘尾村还充分利用有限土地资源,推进镇村合作建设产业项目,投资建设塘尾工业大厦,该项目占地约53亩,总建筑面积达13.8万平米,集办公、研发、生产于一体,预计今年年底竣工验收,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1200万元的收入增长,助力塘尾村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许建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