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来,随着寒假和春节的脚步临近,全国多地送出“文旅大礼包”吸引游客,助推当地文旅经济繁荣发展。1月8日,央视网发布报道称,多地上新“文旅大礼包” 融合创新激发消费活力。据报道,四川阿坝、甘孜、凉山、攀枝花和贵州贵阳以及浙江杭州、嘉兴、绍兴、宁波等全国多地景区相继官宣免费和半价等优惠政策。话题“多地上新文旅大礼包”冲上微博热搜榜第3位,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大家纷纷表示,为多地推出“文旅大礼包”点赞,同时希望各地在“卷”优惠政策的同时也要重视提升服务质量,真正实现变“流量”为“留量”。
图源:网络
一、舆情统计与走势分析
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舆情监测系统,以1月7日0时至1月9日10时为周期,以“文旅大礼包”“景区 免票”等为关键词进行信息检索发现,监测期内的舆情高点出现于1月9日9时,目前舆情热度有所回落。
图:舆情统计分析图
2024年1月7日,@钱江晚报报道,包括杭州、嘉兴、绍兴、宁波在内的浙江多地景区都官宣了免费、半价游等春节文旅大礼包。此前,四川阿坝、甘孜、凉山和攀枝花已经推行国有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门票“买一送一”、国有4A级以下旅游景区门票全免的优惠政策。贵阳市文旅部门也推出了2024年2月29日前游客可享受“一多两减三免”的优惠政策。
2024年1月8日,@央视网撰文【多地上新“文旅大礼包”】,总结各地春节文旅优惠政策,称中国多地送出“文旅大礼包”,不少景区官宣免费和半价等优惠政策。“多地上新文旅大礼包”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第3位,引发了人们对国内文旅热的讨论。当日,舆情实时传播量达到峰值,舆情实时传播量为337条。
截至1月9日,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3865条,微博1319条,客户端1311条,网站225条,视频216条,微信742条。从媒体渠道来看,微信和客户端是舆情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分别占比34.12%和33.92%。
二、网民评论
对与本次事件相关的“多地上新文旅大礼包”等话题的相关网络评论汇总后发现:
图:网民评论分布图
一是,认为文旅业繁荣是国泰民安的最好象征,占比32.5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浅予深深长乐未央1988:全国文旅都热闹起来了!国泰民安的感觉真好。
@字赫曦:今年真的是在哈尔滨体会到了什么是太平盛世、全民大联欢,对“国泰民安”4个字有了切身体会。
二是,认为文旅热是激发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占比29.4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youtube观点:看来全国的旅游股票又要打涨了,经济有活力,文旅加油!
@你们看不见我Ya:新年新气象,文旅更红火!愿文旅产业担当起“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职责,让温情和烟火气遍布大江南北。
@红苹果的龙虎太郎:这就对了!就应该这样,互惠互利,共赢共生,抱团取暖。团结的文旅行业才能为经济添一把新火。
三是,认为旅游大礼包对游客十分具有吸引力,占比23.7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艾迪永恒 :这些政策对游客确实有吸引力,我自己都想去各个城市走走,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陈律在此:全国文旅都卷起来好嘛,大家被憋坏了,趁着假期都想出去走走呢。优惠力度足够的话,游客是真的会多起来的!
四是,认为各地在“卷”旅游大礼包的同时还应重视提升服务质量,占比14.4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文笙Vincent:优惠政策当然是惠民举措,但是淄博和哈尔滨的爆火告诉国人一个道理,中国人希望看到的不是生冷的创城,而是温暖的人情味和人间烟火气。
@太阳花1990:奔赴是需要双向的,建议在推出大礼包之外,再学习一下淄博、哈尔滨的真诚服务,有回头客的文旅才是好文旅。
三、舆情关注
2023年,我国文旅消费需求集中迸发,文旅经济持续升温。据《2023年全年旅游度假区消费报告》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国家级度假区内住宿设施订单量较去年增长105.20%。高需求推动旅游经济繁荣发展,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消息,2023年全国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CTA-TEP)始终处于景气区间,均值为109.95,已经接近2019年的同期水平。入冬以来,因冰雪旅游火爆出圈的哈尔滨,创下“元旦三天旅游总收入约60亿”的文旅佳绩。面对文旅大热现状,近日,四川、浙江、贵州等省市的景区纷纷推出旅游优惠政策,以期搭上春节假期这班列车,助推当地文旅经济发展。对此,大家纷纷表示,乐见各地景区优惠政策“卷起来”。
202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各地纷纷推出“文旅大礼包”,官宣免费和半价等优惠政策,依托本地资源,挖掘冬季旅游卖点......种种举措不但能够引来客流,推动当地文旅产业繁荣发展,还可以成为助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的着力点。
“引客”易,“留客”难。如何将“流量”变成真正的“留量”,同样应该是地方文旅部门需要深思的问题。2017年,因作为著名综艺取景地爆火的雪乡深陷“宰客”风波,旅游口碑降至谷底,后来当地相关部门推出一系列整改措施整治消费环境,才逐渐重新赢回游客的心。2023年10月,已经连续举办十届的乌镇戏剧节凭借“造梦乌托邦”再度出圈,口碑“爆棚”,成为乌镇当之无愧的文化“IP”,为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12月,哈尔滨凭借“花式宠游客”的真诚服务成为兼具流量与口碑的旅游界“顶流”,元旦期间旅游创收60亿,旅游热度持续升温。可见,要实现文旅经济持续繁荣,推出“文旅大礼包”引客只是其中一环,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实现高质量的产品供给以及提供真诚贴心的服务才是实现“长红”的关键要素。
从长远来看,要吃“文旅热”红利,各地不仅要“卷”文旅大礼包,还要“卷”宣传,更要“卷”产品、“卷”服务。综合来说,各地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努力,重点发力。一是积极升级宣传手段。在推出便民惠民的旅游优惠政策引客之外,还要积极主动关注行业趋势和网络热点,善用互联网宣传工具,做好“引流”工作。二是着力提升“硬件”水平。进一步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文化和旅游消费环境,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去”。三是坚持修炼“内功”实力。一方面,要打造差异化旅游产品,着眼游客体验优化,满足游客深度游的高体验要求与期望,全力打造“满意游”。另一方面,要提升服务品质,增强服务温度,“想游客所想,急游客所急”,用贴心真诚的服务为游客供足情绪价值,让游客“舒心游”。四是加强监管力度。要做好行业规范,及时回应游客投诉和质疑,坚决打击欺客、宰客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效规范文旅市场秩序,持续打造城市文旅口碑。
责编:王晓琳 二审:唐志成 三审: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