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公共 | 点亮“国门文化带” 让民更亲心更近

2023-05-31 16:11 来源: 文旅中国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书声琅琅。2023年中国东兴—越南芒街青少年读书交流活动在这里举行,中越青少年代表共同沉浸在友好和谐的跨国文化交流中,共话情谊。

2023年中国东兴-越南芒街青少年读书交流活动在东兴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开展

类似这样的国门文化交流活动在防城港市并不少见。“送书下边关·游动的悦读”系列活动、京族哈节、中越青年界河联欢、中国—东盟马拉松、中越元宵足球友谊赛等文化惠民、文化睦邻活动也常常见诸报端。而这些,也只是防城港市在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过程中,着力建设国门文化带的一个缩影。

2023中国东兴-越南芒街元宵节足球友谊赛,中国东兴队以3:0战胜越南芒街队

作为沿边沿海地区,近年来,防城港市根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和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在要求,立足海边山特色,紧扣时代脉搏,创新推出国门文化带建设新理念,不断拓展国门文化的覆盖面,使国门文化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连面成片,打造驱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使南疆国门民更亲、心更近。

提档升级 夯实文化塑形基础

夜幕降临,东兴市江平镇万尾村的国门文化大院逐渐热闹起来,村民们跟着大屏幕跳起了广场舞,这成为了村民们晚饭后的一项常规活动。村民李阿姨说,村里现在的文化活动设施建得越来越好了,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充实快乐。

防城港市有长约101公里的陆地边境线,分布着59个沿边村落。早在2015年,防城港市以距边境线20公里以内的乡镇和行政村为基础,启动了“国门文化大院”工程,按照“一个文化综合楼、一个舞台、一个书屋、一个篮球场、一个宣传长廊、一套不少于10件的健身设施、一批数字化服务设备、一名文化专管员、一支国门文艺队、一支体育队”的标准开展建设。“国门文化大院”项目建设经验获得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肯定。

在万尾村国门大舞台举办文化惠民演出活动

2019年,防城港市被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命名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并颁牌。近年来,边境村的公共文化建设持续提档升级。防城港市在国门文化大院建设基础上,加强国门文化设施建设,将国门文化设施从村拓展到乡镇和城区,扩大国门文化设施覆盖面,使国门文化设施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连面成片,按照国门文化铸魂爱国工程、艺术点亮国门工程、书香沁润国门工程、文体惠民睦邻工程、跨国村晚推广工程、国门新型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国门文化旅游融合工程、国门广电固边工程等八大工程着力建设国门文化带。

中越边民共庆“三月三”

“在国门文化大院提档升级的基础上,还建设了有‘十个一’的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中心,形成‘双十一’配套,拓展了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内容。”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

目前,全市累计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83个,行政村覆盖率98%以上,其中上思县、东兴市、港口区实现100%覆盖,建成国门文化视窗20个。建成以市图书馆为中心馆、4个县级图书馆为总馆、30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约50家自助图书馆为服务点的纵向型图书馆服务体系;以市群艺馆为中心馆、4个县级文化馆为总馆、30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2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为服务点的纵向型文化馆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资源共享、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文化艺术服务网络。在全国第五次文化馆评估定级中,防城港市5个文化馆(群艺馆)全部评定等级。

提质增效 国门文化产品更惠民

随着越来越多外地文化志愿者来市群众艺术馆活动,市群众艺术馆于2016年成立了“候鸟文化志愿者”工作站。如今,“候鸟文化志愿者”队伍已从建立初期的13人发展到162人,志愿者来自全国各地,服务期限短则3个月,长则五六年。“候鸟文化志愿者”每年参与公益文化演出服务20场次、累计时长38小时以上,大大充实了本地文化服务的力量,促进了文化交流。

2023年“三月三”,防城港市群众艺术馆“候鸟文化志愿者”参加群众文艺演出

近年来,防城港市大力加强国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塑造国门文化服务品牌,惠及边境地区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国门文化稳边固边兴边和睦邻安邻富邻的作用,让国门文化神气活现。

涂海艺术村国门“艺术点亮乡村”项目是防城港市文旅融合示范点之一,优美的海边自然风光和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吸引不少艺术爱好者前来摄影写生。

“涂海艺术村作为市群众艺术馆进行艺术普及的新型文化空间,双方通过公益联办、平台联建、品牌联创,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服务优质的机制,丰富文化艺术类公益服务内容。”广西双墩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涂海艺术村负责人黄忠秋说。

为了打造更多元化的国门文化产品,防城港市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管理方式,扩大社会参与,形成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化。目前,已建立打造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打造了一批集图书阅读、作品展示、文化展览的新型文化阵地。

防城港市深入挖掘防城港“海边山”特色文化资源,打造诸如哈调小戏《同船共渡》、采茶戏《瑶山金花》等一批文艺精品,出版发行《我的家在京岛》《十万山花开》等书籍绘本,有效满足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文化产品的需要。同时,通过与非遗传承人、文艺培训机构合作等方式建立打造一批专门培养文艺人才的“国门艺术之家”,组织“名师名医名家名匠工作室”文艺专家和其他文艺专家志愿者到边境一线乡村(社区)开展艺术公益培训教学活动,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育打造了“国门文艺轻骑兵”巡边海行动、“共润书香·边城周聚”读书汇、大榕树朗读会等一批服务品牌。打造跨国村晚品牌,重点将8个村打造成为跨国村晚推广示范点,其中东兴万尾村已入选今年全国四季村晚中的夏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有望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又一亮点工程。

上思县“大榕树下”朗读会,截止2023年5月已举办80多期

培根铸魂 国门文化闪耀边陲

东兴市东兴镇新华路被称为“国旗街”。满街飘扬的五星红旗,那抹亮丽的红,已经成为了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近年来,防城港市着力在东兴市东兴镇新华路等街道和全市0公里抵边村屯组建设“国旗工程点”,把国旗工程与口岸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深度融合,打造国旗耀边示范带。

东兴市东兴镇新华路国旗街

在建设国门文化带的过程中,防城港市充分发挥国门文化培根铸魂的作用,依托“百里边关红”“千里滨海红”“万里万山红”特色党建带实施国旗耀边陲工程,让国门文化闪耀边陲。此外,以东兴海上守碑护边党支部、滩散小学红领巾护界碑小队为示范,在边境一线小学建立一批红领巾护界碑小队,建立守碑护边展示室,积极开展守碑护边活动并讲好守碑护边故事。

参加2023年边境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经验交流活动的代表在东兴京族博物馆参观

在防城港市辖区的边境线上,主要分布着壮、汉、京、瑶4个世居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防城港市积极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市非遗馆、东兴京族博物馆以及在国门文化大院设立非遗保护平台,形成了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长廊。目前,全市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75个,建立了一批“公共文化服务+非遗保护+民族团结进步”三维一体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传承基地,并将全市公共文化广场设施打造成为了同心文化广场,丰富边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责编:朱立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