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彩非遗,人民共享,3月30日,由陕西省西安市群众艺术馆、阎良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主办,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阎良区文化馆承办,阎良区新华路街道办事处协办的“‘传承非遗 共建美好未来’2024西安市非遗保护传承人志愿者队伍社区行”活动走进阎良新华路街道倚天社区,让非遗与社区群众近距离接触,感悟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活动旨在让非遗传承发展的成果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群众的文化归属感与认同感,进一步推动非遗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融入社区生活,提升非遗活力,增进社区文化黏性。
“阎良是中国航空城、商鞅变法地,这里历史文化深厚,地域文化丰富。近年来,阎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在非遗普查、保护、展示、宣传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全区现有非遗项目34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4个。”阎良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汪姣在致辞中表示,感谢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一直以来对阎良非遗工作的大力支持,欢迎各位非遗传承人来到阎良、走进社区开展传承活动。阎良将与各界充分携起手来,共同做好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中华民族世代血脉,为航空新城各项事业发展铸就强大精神力量,提供坚实文化支撑。
活动在欢快激越的户县锣鼓中拉开帷幕,热烈的气氛瞬间吸引众多群众驻足观看。现场除古琴、阎良特技唢呐、太极拳等在舞台上表演外,还邀请糖人糖画、皮影雕刻、剪纸、秦腔脸谱、板胡制作、葫芦制作、面花面塑等非遗展示项目。台下各个摊位前围满了附近社区的群众,大家在热闹之余,更是被传承人的精湛技艺与作品的巧思精妙所吸引和折服。
“这不是过去的‘三转一响’嘛?做得如此逼真精巧,手真巧啊!”在彩塑传承人王丽的展位前,几位大妈饶有兴趣地欣赏着面前的微型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脸上浮现出惊异的表情。同样,欢喜不已的还有小朋友们,他们看到了熟悉的卡通形象被做成面塑作品,栩栩如生,可爱动人。王丽更是邀请大家一起来试一试,一起捏出了精美的“多肉植物”。
“这花做起来真不容易,精细唯美,以前肯定都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才能带得起这样别致富丽的簪花吧。”在缠花项目前,传承人将丝线小心翼翼地缠在一瓣瓣花片上,再经过排列组合,点缀装饰,成为一个个发簪与胸针。精美的作品吸引着爱美的姑娘们,大家围坐一起向传承人讨教学习,现场气氛异常活跃。
寻常的葫芦,不寻常的工艺,在葫芦雕刻与挂件制作展位前,人们提起一串串葫芦,把玩摩挲,爱不释手。葫芦自古是中国人的心头好,而经过雕刻与加工的葫芦,仿佛多了些许灵气,在群众的手中辗转,是喜爱更是赞叹。
在糖人糖画展位前,围满了欢欣雀跃的孩子们,和他们同样期待的还有他们的家长们。大家自觉地排起长队,等待着一个个即将诞生于传承人手下的糖猫、糖狗,还有可爱的糖老虎。
此次西安市群众艺术馆、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携手阎良区文化馆,邀请20项非遗项目开启“社区行”,以人民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形式展示展演,将纯正的传统民间文化送到群众家门口。市民与传承人亲切互动,在体验与学习各类制作技法中,获得身心的愉悦,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
西安市群众艺术馆、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坚持将“非遗进社区”活动常态化,通过将优秀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社区,走进千家万户,既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也增强了老百姓的非遗传承意识,让古老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机,让非遗拥有更加持久的生命力。
(文中图片由秦毅、赵楠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