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市场 | 打击盗版需各方协力互不卸责

2022-07-09 13:31 来源: 文旅中国

最近,当当网点评“华为陈春花”事件,称此事源于盗版书商、个别自媒体,并指责某电商平台“成了盗版书商的魔指”。

当当是国内最早进入线上图书销售的互联网企业之一,也曾多次发出“拒绝盗版书,坚决主张正版维权”的呼吁,这也是保护知识产权、履行国内最大线上书籍销售平台应有职责的表现。

然而,包括书籍在内的盗版现象错综复杂,既有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随时代发展而渐进的客观规律所致,人们有关产权保护意识从零开始、逐步接受也经历了较长过程,另一方面,确实存在某些盗版书商、个别自媒体为获取更多利益,采取各种方式试图规避监管的现象存在,导致平台治理难。

近年来各地警方所查获的各类盗版书籍案件中,就反映出盗版书“产供销”链条错综复杂、隐蔽性强。据媒体报道,上海警方2020年查获的一起盗版书籍案件,犯罪嫌疑人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书籍推荐和销售,同时与其合作的还包括上游拥有线下书店、合作印刷厂、中游负责分销的多名犯罪嫌疑人,形成了在仿绘图纸、印制模具、加工印刷、存储销售等环节相互勾连、分工明确的犯罪链条,呈现出“产供销”一体化和跨地域特征。

盗版书籍非法链条可谓线上线下均有涉及、非法分子分工明确、人数多、规模大,甚至会出现在多个平台流窜的现象,这就给相关线上平台识别和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也因此,如同前几年电商领域打击假冒伪劣现象,对于盗版书籍的治理也需做到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上,各平台要形成协作机制,比如共享此类线索及经营者“黑名单”,防止相关人员被某平台封号后,又转向其他平台。同时对于情节严重者,还要第一时间向执法机关举报,协同执法机关共同查证其背后的线下制造窝点,从而做到追溯盗版源头、对各环节非法分子一网打尽,如此方能起到治本效果。

与之相反,如果各平台为了自身利益,无视协同治理所起到的作用,而是陷入口水战,甚至对其他平台大加指摘乃至污名化,恐无助于这一现象的行业共治。

应当看到,即便是在国内知名的线上书籍销售平台,此前也屡屡被曝出盗版书籍争议。据《信网》报道,2022年4月,张女士在某平台网购了一套《基督山伯爵》以及一本《冰与火之歌》,共花费361元。张女士拆开快递包装后发现,上中下三本《基督山伯爵》,却只有两本中册和一本下册。《冰与火之歌》则充斥多个错别字,“父亲大人”变成“浮亲大人”,“十万金龙币”变成“十万金聋币”等。张女士积极尝试与该平台方面进行联系,但人工客服一直无人应答,退货退款通道也无法正常进行操作。

在知名线上消费维权平台“新浪黑猫”上,有关网络平台涉嫌销售盗版书籍的投诉众多。这些纠纷,也反映出不少网购平台存在对消费者投诉不够重视,对于自身存在管理不当、导致盗版书籍流入线上并且被不知情消费者买单等问题,没有采取切实整改举措。

由此看来,即使是国内知名的线上书籍销售平台,也面临着在长期经营中对盗版书籍的防不胜防问题,至今难以找到“零盗版”的应对举措。而需要认识到的是,面对日益产业化、链条化的盗版书籍现象,需要互联网公司、出版社、作者一致对外,携起手来共同打击盗版,而不是将资源耗费在无意义的争执互黑上。唯有打造消除壁垒、形成合力的良性治理生态,才能真正保障作者权益,也才对包括当当在内的各参与平台发展有利。

责编:袁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