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天白云,绿草红花。夏日的内蒙古草原风光旖旎,全区各乌兰牧骑的队员们都在草原上起舞、歌唱。有时甚至是清晨,太阳刚露出笑脸,他们便来了,牧民们已经搬上小马扎坐等演出开始。
6月17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承办的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月活动启动。围绕“到人民中间去”的主题,此后一个月,全区各乌兰牧骑聚焦传承中华文脉,弘扬“北疆文化”,落实自治区乌兰牧骑“学·创·演”工作部署,开展乌兰牧骑基层惠民演出、乌兰牧骑采风创作、乌兰牧骑示范交流演出、乌兰牧骑走边关提素质、乌兰牧骑艺术指导员“结对”指导等主题活动。眼下,整个草原热闹非凡,乌兰牧骑所到之处,都是一片载歌载舞的景象。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锡林郭勒盟乌兰牧骑的队员犹如欢快的百灵鸟,以歌声问候家乡父老。
锡林郭勒盟乌兰牧骑队长杨晓峰告诉记者,2022年在内蒙古创新推动实施乌兰牧骑“学·创·演”工作以来,锡林郭勒盟乌兰牧骑以学习培训、内容生产、演出服务三项任务为工作重心,提升队伍人员专业水平。在今年的乌兰牧骑月期间,他们带着入选第二十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的新创作品《中国力量》走进基层,展现了新时代乌兰牧骑的新面貌。
锡林郭勒盟乌兰牧骑队员在演出 锡林郭勒盟乌兰牧骑供图
乌兰牧骑月期间,锡林郭勒盟乌兰牧骑队员深入各个嘎查、社区,为老百姓送上经典剧目和创新作品。“乌兰牧骑就是要到人民中间去,发现感人故事,汲取艺术灵感,为基层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锡林郭勒盟乌兰牧骑声乐队负责人杨鹏表示,“我们一直要求青年队员创作精品,追求经典,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作出与各族群众情感交流交融的作品。”
在内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盟,夏日的沙漠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出一片金黄,更显雄伟与壮观。阿拉善盟乌兰牧骑队员谢雪雯与队友表演的舞蹈《祝福》,跳出了乌兰牧骑对牧民的祝福。“乌兰牧骑以天为幕,以地为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与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谢雪雯说。
阿拉善盟乌兰牧骑副队长金格日勒介绍,今年,他们将带着“学·创·演”的成绩单到人民中间去,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优秀作品展演暨消夏晚会演出活动;结合“七一”建党节,开展“送欢乐 送文明”慰问演出等六大类31项精彩纷呈的活动。
118万平方公里的乌海湖的湖畔游人如织、景色秀丽。离湖不远处的人民公园里,乌海乌兰牧骑的队员手捧哈达,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围观群众纷纷拍照。
乌海乌兰牧骑队长张凯介绍,乌海乌兰牧骑不仅将优秀的文艺作品带到群众身边,还创新工作方法,与当地司法局合作,创编了“文艺+法制”相结合的作品,深化了新时代乌兰牧骑的内涵。
据悉,自“学·创·演”活动开展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各乌兰牧骑在自主提高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聚焦“三北精神”等文化资源,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推出各类艺术作品1987部,其中原创作品占84.5%。
同时,为提升“学·创·演”水平,2023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建立了乌兰牧骑“学·创·演”艺术指导员结对指导制度,选派25位艺术指导员分赴各乌兰牧骑指导创作,并且邀请区内外艺术领域的专家授课,通过前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访学,建立乌兰牧骑专业技能培训基地等方式,让一支支“红色文艺轻骑兵”在草原上迸发更大活力。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再次选派30名艺术指导员深入各盟市开展工作,为乌兰牧骑注入文艺创作力量,助力乌兰牧骑队员为人民放歌,为人民舞蹈,为偏远地区送去欢乐和文明。
稿件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编: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