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0日,四川省凉山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以“凉山曲布”“赵灵儿”“凉山孟阳”为主要代表团队的“系列网红直播带货虚假宣传案”。据悉,这是凉山州公安局破获的四川省首例系列“网红经济”乱象专案。截至目前,凉山公安共计抓获犯罪嫌疑人54名(其中涉案网红主播11人),已批准逮捕18人,捣毁MCN机构5个,查封涉案公司14家。发布会一出,与此事件相关的“凉山多名百万级网红被捕”“凉山集中治理卖惨带货”等话题在微博热搜榜高居不下,舆情热度不断发酵,引起网友们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图源:网络
一、舆情统计与走势分析
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舆情监测系统,以9月20日0时至9月26日10时为周期,以“凉山”“网红”“卖惨”“账号被封”等为关键词进行信息检索发现,监测期内的舆情高点出现于9月20日17时,目前舆情热度有所回落。
图:舆情走势分析图
9月14日,@九派新闻报道,凉山公安侦查发现,2022年以来,成都某传媒公司刻意包装公司旗下“凉山曲布”“凉山孟阳”等多个网红主播,打造“大凉山原生态”人设,销售假冒的“特色农产品”牟取暴利。该报道被@南方周末、@中国青年网、@光明网、@长江日报等媒体转发,引发网友广泛讨论和关注。#网红凉山孟阳摆拍卖惨被查# #网红凉山曲布被查#话题相继登上微博热搜榜。
9月20日,四川省凉山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以“凉山曲布”“赵灵儿”“凉山孟阳”为主要代表团队的“系列网红直播带货虚假宣传案”。@成都商报、@吴兴公安、@中国青年网、@中国妇女报、@环球时报、@澎湃新闻、@南方周末等多家媒体转发报道。#凉山多名百万级网红被抓#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舆论关注度持续上升,舆情传播信息量达到当日峰值,实时传播信息量为3939条。
舆情发酵后,近期,凉山日报就发表题为《坚决刹住抹黑凉山的“卖惨”直播“歪风”》评论称,“凉山的脱贫攻坚不容抹黑,凉山的乡村振兴需要鼓与呼。只有毫不手软地扯下‘卖惨’直播的遮羞布,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才能以正视听,还受众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凉山。”该评论被@三联生活周刊、@青海在线网、@界面新闻、@中访网财观等媒体转发,#凉山集中治理卖惨带货#话题再度引发关注。
截至9月26日,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30349条,微博15524条,客户端2667条,网站137条,视频11506条,微信276条。从媒体渠道来看,微博和视频是舆情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分别占比51.15%和37.91%。
二、网民评论
对与本次事件相关的“网红凉山孟阳摆拍卖惨被查”“网红赵灵儿凉山孟阳账号被永久关闭”“凉山多名百万级网红被捕”“凉山警方披露虚构视频背后灰产链”等话题的相关网络评论汇总后发现:
图:网友评论分布图
一是,支持严惩摆拍售假网红账号与公司,占比53.7%,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Kinglucky9102:摆拍视频泛滥,严重影响视听,扭曲的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人民群众和广大不明真相网友带来很大影响,支持严惩严罚!
@康斯坦丁:这是打响全国直播卖惨、造剧本卖货的第一枪啊。这种人应该重判!这无疑会给凉山的扶贫工作造成巨大的影响。消费的广大人民群众助农的爱心。
@财入门:“通过话术、剧本摆拍贫困、悲惨身世的短视频”......这跟电信诈骗一样恶劣甚至更甚,电信诈骗骗的是贪心的人,剧本摆拍贫困和悲惨身世骗的是有爱心的善良的人,应严惩。
二是,认为短视频平台监管不力,占比23.2%,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星空无限v:防不胜防,因为短视频平台猛推这种卖惨捐款的账号,现在每刷三四条视频就会来一个啥基金捐款的,我都上过一次当。平台为啥对这些骗子账号坐视不理?是不是有利益牵扯?我的建议是,与其与这些零散账号作斗争,不如直接追责平台,治标又治本。
@转角车专角:看到这些真的疑惑:都是百万粉丝的账号,假成这样,视频平台内容不审核吗?水军不管吗?现在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直播带货,利益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有人擦边甚至犯法,平台态度暧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些招摇撞骗的账号不就发展壮大了么。
三是,吐槽网红直播卖货套路满满,占比19.4%,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你是谁家的小可爱呀1817:现在不都是这样吗,剧本,摆拍,博同情,博流量,博粉丝,然后就开始直播带货,一看卖的东西,好家伙贼贵,还打着做公益助农的名义,你买了就是做善事哦,钱都进人家腰包了。
@暗恋迪士尼公主:假得要死,一堆穷苦人设博主,手机像素又高清又多角度跟拍又有专业打光。还有那种,老人推销农产品却被车主扔地上的,以此博取同情,我就想问怎么那么巧就被博主拍到了呢,都是套路,卖的不是产品,是演技。
四是,表示自己曾经在卖惨账号直播间购过物,占比3.7%,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周菟子z:之前还在曲布和灵儿的直播间买过东西呢,卖的惨都以为是真的,现在才发现人家一点都不惨,惨的是我......
@晨然远屿:天,我一直以为真的,我妈之前还一直夸里面的一个女网红,买了不少东西呢。
三、舆情关注
近日,凉山州掀起全面整治“自媒体”乱象行动,曾经打着“卖惨”“助农”“脱贫”旗号直播卖货的“凉山曲布”“赵灵儿”“凉山孟阳”等多位百万粉丝级别网红被查被捕。据凉山警方通报,这些涉案网红团队,通过短视频虚假宣传,打着助农、推销“大凉山特产”旗号,生产销售假冒产品,谋取利益,违法犯罪。这些涉案网红账号除了虚假宣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其视频内容多数以“卖惨”桥段为主,对凉山形象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凉山网红的“卖惨”模式绝非孤例。早有网友爆料,卖惨视频在拍摄“小孩哭泣”桥段时会给年幼的孩子滴刺激性眼药水。如果眼药水还达不到效果,就“直接掐哭”以博取怜悯和打赏。常见的“老人兜售农产品被无情拒绝”的片段也频频被爆其背后有剧本和团队。种种令人跌破眼镜的“卖惨”手段,与强制打断未成年四肢博同情的低劣乞讨有何差别?都是通过刻意制造虚假的“悲惨”,向人们进行“同情心收割”,不知尊严与底线为何物。长此以往,见惯“卖惨”的网友,同情心消费殆尽,早晚会对“真惨”视若无睹。而这些网红自私短视的行为,也只能获一时之利,却会得一世之悔。
其实,“直播+助农”模式并不罕见,当地农民苦于没有售货渠道,农产品滞销,而借助网红直播的影响力可以打开销路,网友也能获得物美价廉的商品,从这方面来看,“直播+助农”模式可谓农民、网红以及消费者之间的三赢。但“凉山网红”背后产业链被起底,“卖惨”流程曝光,人们才发现,对于一些打着“助农”口号的网红账号来说,“身世悲惨”“家庭贫困”可以是人设;直播间“场场爆满”、评论区“一水好评”也可以是伪装;所谓“助当地村民脱贫”更可以是骗钱的幌子,凉山当地村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助销当地农产品”根本子虚乌有,这些网红与其唯一的交集就是花钱请他们在镜头前说几句感谢的话。这些道德沦丧的所谓“网红”,开着豪车、住着豪宅,利用落后地区人民的“真惨”,赚着良善网友的钱,不能为当地带来一丝收益,还堵上了真“助农博主”的路,败坏了“直播助农”的名声。其恶劣之处绝非仅仅是“卖惨博同情”,还是其自私短利的行为让真正能够因直播受益的贫穷地区深受其害!
从凉山警方起底“凉山网红”可以看出,拥有巨大粉丝体量的“卖惨”账号背后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若不及时整治,网络生态将会乌烟瘴气,社会将产生信任危机。清朗网络生态,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平台要负起监管职责,主动对平台账号自查自纠。不少网友质疑,这些“卖惨”账号粉丝量动辄百万,获利轻松过千万,平台监管之责何在?确实,网络直播卖货生态乌烟瘴气,平台有监管失位之嫌。要整治网络生态,平台不可“隐身”,切忌为一时之利纵容劣质账号,破坏平台口碑。要配合相关部门,对无底线博眼球的账号主动说“不”。第二,相关监管部门要与时俱进,针对新兴电商模式出台相应管理措施。直播卖货频频翻车,新兴直播卖货领域是否存在监管灰色地带?相关监管部门要为直播带货的管理打出“提前量”,切莫等到舆情发酵后再行监管之责。第三,自媒体从业者要具备基本职业道德,切勿造谣引流、非法牟利,悔恨终身。从业者须知,网络不是随意收割流量的“自留地”,即便粉丝千万,一朝违法,轻者流量大厦倾倒,重者锒铛入狱,得不偿失。第四,作为网络生态的重要组成,网民们也要拿起舆论监督的武器,积极举报网络谣言违法犯罪线索,为清朗的网络空间贡献一份力量。
责编:王晓琳 二审:唐志成 三审: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