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锦州,一座英雄红色之城,解放战争三大战役首战辽沈战役在这里打响。辽宁被称为“抗日战争起始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雷锋精神发祥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这些标签都与锦州相关。如今,锦州正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底蕴,以科技助力红色遗产永葆底色,全面提升红色文化的吸引力。
▲ 在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举办的研学活动 锦州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提供
让“锦州红”融入“中国红”
2022年8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锦州考察,先后来到辽沈战役纪念馆、东湖森林公园,他说:“锦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一座具有独特文化气质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及锦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将锦州的红色精神代代相传,锦州推出辽沈战役红色之旅和东湖森林公园生态之旅两条旅游精品线路。
今年暑期,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到锦州体验辽沈战役红色之旅,还有来自辽宁大学等的大学生在辽沈战役纪念馆参加为期近一个月的“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辽沈故事”红色教育系列活动,在汲取奋进力量的同时,也提升了个人综合能力。
近年来,锦州大力倡导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发展红色旅游,开展了“追寻红色印记”等主题旅游活动,推出了“休闲古城 红色之旅”“英雄城市红色游”“辽沈丰碑”等特色精品旅游路线,不断宣传推广树立“英雄红色之城”城市文化旅游品牌,“锦州红”作为“中国红”的重要部分已走向全国。
保护、展示好红色资源
结合红色旅游保护好红色文物、讲好红色故事是锦州近年来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城市的重要目标。
无人机获取建筑群及周边整体影像资料、使用误差范围不大于2毫米的三维扫描设备对现存建筑内外进行数据采集、按照旧址现有建筑布局和常规游览路线进行全景影像还原……自2021年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被列入辽宁省革命文物保护工程以来,锦州引入科技力量,对旧址文物本体、周边环境、室内陈列等进行了全面升级。“数字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能更好地通过整理、收集、记录等方式保存文化遗产的信息,突破传统保护方式所不能达到的展示要求与保真效果,使珍贵的文化遗产长存于数字世界。”工程相关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该工程还采用传统工艺对文物本体进行修缮,文物本体(五间正房)内增加复原家具35件、当时的作战和生活用品替代品279件,恢复了原有的防空设施。东厢房内开设的“小村庄与大决战”专题展览通过70块展板、33件电文全面展示了东北野战军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完成指挥辽沈战役的全过程。
近3年来,锦州市相继完成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园区提升工程、黑山阻击战“101”高地遗址保护及展示工程、配水池战斗遗址修缮和保护工程等13项革命文物保护工程。今年2月,锦州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起草了《锦州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草案)》,为红色文化的保护和活化提供政策保障。
依托红色资源推进乡村振兴
结合红色文化资源分布,锦州加大乡村旅游发展力度,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新时代美好乡村。
翠岩镇牤牛屯村202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牤牛屯村依托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等红色资源,不断对村落进行升级改造,先后修缮了罗荣桓、刘亚楼等旧居和警卫连、通讯班等旧址,组建了凌海市牤牛屯文化旅游公司,大力发展旅游业,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牤牛屯还建设了党员学习基地,截至目前,累计接待全国各地党员干部4万余人次。翠岩镇年均接待游客近36万人次,带动全镇增收300万元。”锦州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红色旅游不仅让牤牛屯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催生了翠岩镇集吃、住、研、学、游于一体的红色旅游新模式。
除此之外,翠岩镇充分利用锦州北站高铁开通的契机,打造2小时“红色+生态”乡村游旅游圈,推出“百年红色文化大集”。与此同时,翠岩镇还联合凌海西北五乡镇成立“锦州西北五乡镇乡村振兴联盟”,打通地域限制,实现资源互通,助力乡村振兴。
截至目前,锦州共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和辽宁省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辽宁省乡村旅游重点镇(乡)1个。在推进乡村文化旅游工作中,锦州市始终将红色文化列为发展重点,结合本地特色内容,打造村村有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格局。
锦州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局长王丹丹表示,锦州将在实践中找准突破口,发挥红色旅游在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的比较优势,以红色旅游为旅游业发展的主线、辽沈战役纪念馆为核心、辽沈战役主战场锦州为中心,联合吉林、黑龙江、河北东部、内蒙古东部等地,建立辽沈战役红色旅游联盟,共同推进区域红色旅游发展。
2023年9月26日《中国文化报》
第7版刊发特别报道
《辽宁锦州: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名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