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落映红关公像
山西运城是关公故里,是关公文化的发源地,“关公信俗”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1990年起,运城已连续举办了34届关公文化旅游节,放眼全国也实属少见。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公文化以更加鲜活、具体的形态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
关公“对国以忠、待人以仁、处事以信、交友以义、作战以勇”的精神,在推动道德建设、增强民族认同、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实的道德支撑,具有深刻、广泛的意义。每年一度的关公文化旅游节,是传承弘扬关公文化的重要举措,山西省委、省政府和运城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吸引社会各界关注。
今年9月21日至23日,以“传承关公文化 共创现代文明”为主题的第34届关公文化旅游节在运城如约而至。开幕式、关公文化交流、社会各界民间团体祭拜关公大典、文化展演等活动,集中表现了新时代关公文化的精神内涵、核心价值、时代传承和社会影响。
▲ 关公百战图剪纸作品
▲ “关公巡城”活动
关公文化历久弥新
关公文化历久弥新,就在于关公身上的“忠、义、仁、勇、礼、智、信”精神,以及“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的“四好圣训”。关公形象已经从历史人物逐渐升华为人们心中的道德楷模,关公文化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价值理念、思想精髓,恰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精神不谋而合。
今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运城博物馆视察时强调,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新时代传承弘扬关公文化,推动关公文化研究持续走向深入,需要不断追根溯源,寻找关公文化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找到关公文化的本源。走进运城,陈列在河东大地上的关公文化遗址、遗迹、文物,就是关公文化本源的具体承载。寻找关公文化本源,就是要通过让文物说话,挖掘文物蕴藏的文化基因,找寻文物背后的文化价值。
近年来,运城市立足本地独特的历史文化地位和丰厚的文化资源禀赋,不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挖掘提炼关公文化的时代价值。运城市坚持用优秀文化浸润人心,大型民族交响乐《关公颂》、大型鼓舞诗《大河之东》、新创蒲剧历史剧《忠义千秋》等精品剧目节目的创排,让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碰撞出灿烂的火花。同时,在全市开展关公忠义文化免费研学游,邀请专业团队编写研学旅游线路、教材、课程。
运城市坚定文化自信,每年举办清明祭祖、四月初八关帝巡城、关帝诞辰庆典活动、关公文化旅游节四大主题节庆类活动,找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不断提升解州关帝庙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关公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日益成为运城弘扬关公精神的重中之重。
▲ 各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关帝庙
关公文化是连接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
世界各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公故事流传。关公的民众基础、传承人及传承范围是无法比拟的,海外华人对关公的膜拜之风历久不衰。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168个国家和地区都传播关公文化,各地建有关帝庙3万多座,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帝庙或关公会馆。关公文化历经1800多年的传承发展,已经超越时空、跨越国度,成为凝聚全球华人力量、助推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纽带。
关公信仰自从明郑时期传入台湾,经过数百年的传播发展已经深入人心,关公文化也成为多年以来海峡两岸交流的永恒主题。作为关公故里,近几年,运城市以关公文化为媒,持续举办海峡两岸“关公文化与中华文明”书画展、“忠义千秋”海峡两岸关公文化书画展、台湾青少年传统文化运城行等文化活动,增强两岸文化交流,增进两岸同胞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
其中,作为“五大关庙”之首,解州关帝庙被国台办授予全国首批“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解州关帝庙通过举办联展、巡展,充分提高馆藏文物的展示利用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走出去”“请进来”文化交流活动,举办“关帝圣像南巡”晋闽关公文化交流活动;持续推进“关帝圣像”赴台巡游活动、马来西亚“亲情中华·筑梦丝路”国际关公文化节,促进和增强了海内外华人华侨及海峡两岸同胞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据悉,每年来解州关帝庙寻根、朝拜、上香、请像的海外庙团达数万之众,台湾信众占1/3以上。2013年以来,解州关帝庙先后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解州关帝庙工作机构”“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解州关帝庙工作机构”,不断拓宽关公文化交流平台和渠道。
▲ 第34届关公文化旅游节开幕式
关公文化全球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关公文化始于山西,但其影响力却不局限于山西一省,而是辐射全球。儒家、佛教、道教也普遍尊奉关公为神明,在日本、韩国、越南等地,其国民拜关公者不在少数。关公文化是面向世界的文化,特别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重要的文化符号,有着高度的文化认同。关公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条世界纽带,其所倡导的忠义、诚信等理念,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具有突出普世价值。
让世界了解运城,让运城走向世界,这是关公文化旅游节设立之初就一直所追求的。在运城市,通过关公文化旅游节、关帝诞辰祭祀等活动的举办,每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海外信众及游客3万余人次。
近年来,运城坚持以会促旅、以会促建,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其作为关公文化发源地的影响越来越广。2017年的第28届关公文化旅游节,以“亲情中华·筑梦丝路——关公文化走出去”为主题,在国内整合和展现“一带一路”沿线地域的关公文化资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了力量。
运城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向全球广泛传播关公文化,讲好关公文化的当代价值,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从2019年开始,由解州关帝庙和关公文化研究院发起,面向全球开展“关公文化交流基地”共建活动,有效提升了关公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全球影响力。
在举办关公文化旅游节的过程中,运城市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举办了亲情中华·关公文化走进马来西亚、关公文化全球行、世界关帝庙主委联谊会等系列活动,为传承和弘扬关公文化、展示关公故里美好形象、传播中国好声音,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关公文化旅游节,因为新的时代背景而更具有特殊意义:一是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西,先后考察了运城博物馆、运城盐湖,就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二是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如今,关公文化旅游节正迈着铿锵坚实的步履,以更加生动、有力的方式,让人们感受到关公文化的强大能量。
运城市将借助关公文化旅游节这一节庆,充分发挥“关公故里、关庙之祖”的独特优势,为海内外华夏儿女搭建一个走进关公故里、感悟关公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的平台,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本文图片由吕向前、金玉敏提供)
2023年9月23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山西运城:传承关公文化 共创现代文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