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交流 | 出亮点、见实效——大连全力争创“东亚文化之都”

2022-08-30 10:26 来源: 文旅中国

自2021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大连市当选2024年“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以来,大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编制印发《大连市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实施方案》,成立“大连市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大连市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专题会议”,举办70多项系列宣传推广和专题文化活动。辽宁省委副书记、大连市委书记胡玉亭和大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绍旺亲自谋划、指导落实,分管市长组织各县市区和相关社会机构积极跟进、合力创建。宣传工作深入人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大连市形成了“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浓郁氛围。

据介绍,“东亚文化之都”创建工作有效促进了大连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大连市服务业增加值为1960.7亿元,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491亿元,同比增长19.8%,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旅游经济指标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政府主导 规范推进

政府主导是“东亚文化之都”创建工作的第一要求。胡玉亭同志全程督办,大连市政府于年初成立陈绍旺担任组长的大连市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工作领导小组并以市政府办公室文件印发;先后以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召开大连市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专题会议,陈绍旺对大连创建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并提出具体要求,会议印发《大连市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实施方案》;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大连市文化和旅游行业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并以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文件向各县市区政府及相关单位和社会机构印发创建工作分工方案;大连市各县市区和相关单位完成各自领域创建工作部署,全力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创建工作中期专题培训会,总结经验、查摆不足,找准问题、立行立改;3月至6月,完成《大连市“东亚文化之都”发展规划》编制。

大连市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专题会议

创建工作中期专题培训会

多维宣传,深入民心

按照“要在创建前期、创建过程中及各个关键节点持续宣传报道全民参与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创建宣传工作要求,大连市制定了《大连市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宣传工作方案》并建立创建宣传工作计分制度,实行每周一统计、每月一公示。大连日报、晚报等纸媒和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微信公众号、大连发布、大观新闻等线上媒体均开设创建专栏,随时发布创建主题和工作信息。从市区到社区以及繁华街区、旅游景区、文化场馆、社区村镇的楼宇LED、门楣屏幕等媒介平台和宣传栏处处可见创建标语;累计在新华社、人民日报、学习强国、中国旅游报等央级媒体和今日头条、搜狐、腾讯等大号媒体及省市有关单位的平台端发布创建图文近3000条、阅览量接近7000万人次;6月下旬组织12位百万粉丝达人开启5天4晚大连夏季体验游活动,共推出900多张高清风景图和高清视频及30条大连夏季优质旅游攻略,总曝光量达到1.86亿次,直接互动超近30万人次;持续在英、日、韩语Facebook、韩语Blog、俄语VK等5个世界主流社交媒体发布宣传图文1310篇,阅览量近36万人次。

户外大屏宣传大连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大连市创建“东亚文化之都”线上助力

新华网辽宁四季旅行专题开设“大连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专栏

海外媒体多种语言宣传大连市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局公众号推出“东亚文化之都”知识科普和问答专栏

创建过程中,创新设计制作4个版本近10000张大连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宣传海报、10000册《大连创建“东亚文化之都”百场文旅活动宣传手册》、10000份“大连创建东亚文化之都”logo粘贴、500条大连创建“东亚文化之都”横幅、1000条“东亚文化之都志愿者”绶带等宣传物料,分发到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工作领导小组25个成员单位、12个县市区政府、12个县市区文化馆、13个图书馆、29个博物馆、30个美术馆(书画院)、65家电影院、9家剧场、57家A级景区、8家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82家星级酒店、494家旅行社。各单位积极响应,在显著位置张贴海报、悬挂横幅、摆放宣传资料,并将绶带分发给志愿者佩戴。同时,将宣传物料电子版分发到各机构、协会、群团、高校、社区等工作群进行转发宣传,在大连市各县市区范围内形成浓郁的“人人知晓、人人参与”创建工作氛围,创建宣传深入人心。

“东亚文化之都”志愿者

“东亚文化之都”海报及宣传册

大连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各区市县宣传工作计分表

精准施策,合力共进

创建过程中,大连有效整合对东亚文化有研究有成果的各方社会资源,为创建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支撑。大连外国语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高校和相关社会文化研究机构,一直以来对东亚文化有深入研究且成果丰富。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全国人大代表刘宏教授撰写《支持大连创建“东亚文化之都”的建议》并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从东亚研究专家和全国人大代表的角度,建议国家层面支持大连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同时,大连注重从理论研究层面和创建实践层面创新实施“东亚文化研究”+“东亚文化实践”的软性与硬性相结合模式,大连市政府与大连外国语大学合作建立“东亚文化研究中心”、与三十七相文化产业园区合作建立“东亚文化之都实践基地”,大连市政府副市长刘东立出席揭牌仪式并对后续工作开展提出具体要求,希冀学术研究与创建实践相生相长、互为支撑,合力为大连创建工作和后期系列落地活动开展发挥智力支持和经验供给作用。

“大连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实践基地”挂牌

“东亚文化研究中心”揭牌

“大连游轮游船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揭牌

共建共享 活动多样

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创建工作部署,大连秉承“共创、共建、共享”原则,精心策划编制《大连市创建东亚文化之都15项大型主题系列活动实施方案》,在创建期间逐项推进落实,市民游客通过一个个主题鲜明、立意深刻的文化活动,切身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深刻了解共建东亚文化“共生·创新·和谐”的初心本意。在城市美术馆举办“二月二传统文化”特色主题活动,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沉浸互动方式弘扬传统文化;在山上美术馆举办以“共生•创新•和谐”为主题的“中日韩经典艺术设计作品邀请展”,集中展示各具特色的中日韩三国艺术设计名家作品,东亚文化汇聚一堂,实现互鉴互赏;在世界音乐博物馆举办“大连之声四季音乐节《黑胶鉴赏季》——久石让遇见宫崎骏‘黑胶经典音乐之旅’”主题展览,市民游客现场体验中日音乐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以无国界的经典音乐实现心声共鸣、美美与共;在富丽华酒店举办“大连市城市品牌创建活动暨大连建设一线国际文化传播城市高峰论坛”,邀请国内各领域专家为大连城市品牌建设把脉问诊、建言献策;以“线上线下”方式重启已举办4届的中日文化旅游(大连)交流大会,中日文化旅游企业和相关机构同步线上参会,首次设立网上中日文双语直播间、实现大会全网即时广泛传播,同时义务为泉州、青岛、北九州、金泽等中日14个已经创建成为“东亚文化之都”的城市设立线上线下文旅资源推介展播平台,取得事半功倍、互鉴共赏的成效;与央广国际在线共同举办以“感知中国•大连行”为主题的海外旅游达人打卡大连活动,来自日本、韩国、土耳其等国家的海外旅游达人作为“国际体验官”,现场助力大连“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实时向全球网友同步分享探访大连、助力大连的精彩瞬间。7月以来,先后与大连外国语大学联手参与文化和旅游部对外交流与合作局举办的2022“青年亚洲—我眼中的美”主题摄影大赛;与大连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共同主办《非遗少年说》演讲大赛;与省市对外友协联合举办第8届亚洲儿童绘画展;与大连城市美术馆举办42位6岁至10岁的中、日、韩三国小朋友《“余生今六七载”艺术展》等。“文化展演+项目建设+文创研发+非遗展示+线路推荐”等一系列强有力的主题活动“组合拳”,让大连创建“东亚文化之都”有看头、有玩头、有盼头,有效彰显大连城市的激情活力和文化底蕴。

大连市创建“东亚文化之都”15项大型主题系列活动

大连市城市品牌创建活动暨大连建设一线国际文化传播城市高峰论坛

2022中日文化旅游(大连)交流大会

日本政要贺信及中日“东亚文化之都”线上城市展播

“感知中国·大连行”海外旅游达人打卡活动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大连市非遗文化周

第八届亚洲儿童绘画展

金达莱(杜鹃)文化艺术西郊游

2022年大连京剧院“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

大连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主题文化交流活动——遇见·逅库夏夜

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主题书展

大连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品尚茗居 文艺之夏”乘凉晚会

中、日、韩青少年“余生今六七载”艺术展

大连创建“东亚文化之都”——2022大连青年艺术周

大连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大连首届《非遗少年说》演讲大赛

借势借力,提质升级

大连市委、市政府年初按照《“东亚文化之都”申报条件和验收评分导则》和《大连市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指标任务,把天津街改造提升项目、201路有轨电车沿线旅游化升级改造项目、海上游大连项目、大连科技文化中心项目等重点文化旅游商业项目作为年度重大民生项目纳入城市重点工程建设,目前累计投入超过300亿元。从书记市长到市民百姓,大连市上下勠力同心借势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大连城市品质。

201路电车沿线升级改造项目是大连市委、市政府“全力创建东亚文化之都”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在对沿线建筑、街区、广场、景观、道路、设施等微更新微改造的基础上,融入新型文旅商融合业态,优化引导沿线业态升级,提升沿线城市总体风貌,打造能够“阅读城市记忆、共享东亚文化”的流动城市会客厅。201路有轨电车线路长12.3公里,横跨三个行政区,20个沿线站点。将打造四条更新主线:历史游览线、商旅融合线、智慧成长线、低碳生活线;提升8项风貌环境:建筑风貌、公园绿化、道路空间、街道家居、广告牌匾、夜景照明、交通组织、线网车辆;规划5大主题功能片区:机车工业遗产体验区、国际商贸都会风情区、多元文化旅游集聚区、市井慢生活体验区、山海城市风情体验区。全线实现201路电车旅游化,在保留部分原有DL3000型老电车的基础上,拟新建复古式、海洋精灵系列、现代化通勤等电车,分类分区间运行。该项目总投资140亿元;启动规划建设大连东港科技文化中心项目,包括市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海洋馆、天文馆以及非遗中心,总用地面积约17.97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5.9万平米,总投资近50亿元,将于2024年建成投入运营。海上看大连项目已启动“中华泰山号”“开世帆船”“蓝色港湾”等大中小船型选定和航线规划。梭鱼湾满化码头游船项目、演艺项目已与中交集团、力方集团等达成合作意向,前期工作专班已经建立,筹建工作已经启动。

大连东港科技文化中心

大连市201路电车沿线升级改造项目

组建大连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大连文化产业集团升格为市属国有文化企业

大连英歌石科学城开发建设已启动

一直以来,大连市严格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东亚文化之都”申报、验收、认定和管理实施办法》《“东亚文化之都”申报条件和验收评分导则》等相关文件要求和大连市市长陈绍旺在该市创建工作专题会讲话精神,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精干专班全力查漏补缺,逐项对标对表做好终审陈词、创建视频、PPT文件、支撑素材、材料汇编、文创选定及《大连市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工作情况报告》等17大项63个小项的具体工作,以按日倒排工期的方式、以为城市而战的状态、以彰显中华文化的决心、以共建东亚文化的胸怀,力求精心、精致、精彩,全力以赴做好2024年“东亚文化之都”终审答辩的各项准备工作。

大连创建“东亚文化之都”资料汇编

据介绍,若大连能够成功当选2024年“东亚文化之都”,大连市将投入千亿文旅项目资金,承办城际馆藏展览35个、推出惠民演出200场、精品线路100条,开展群众文化活动300场、艺术普及活动500场以及文旅主题活动150场。与已当选城市建立密切合作协同机制,不断强化“东亚文化之都”的品牌效应。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深度发掘文旅资源,促进文旅创新发展。重点围绕以海洋文化为基底、以多元文化为魅力的城市文化特质,全面精细发掘、梳理与整合文化资源,架构系统完整而又特征鲜明的地域文化资源体系,提炼大连文化的核心要素,融铸大连城市的文化特色,为文化和旅游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充分合理利用新经济所带来的流量价值,迅速实现传统文旅产业的迭代升级。要支持“冰山慧谷”等大连老工业园区的特色化发展和景区、旧街区的专业化改造,引进演艺团体驻场演出和沉浸式演出,打造创意文化融合集聚区;依托大连的革命文物资源,推出承载红色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的本地化研学产品;挖掘夜间消费潜能,积极打造国家级和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加速夜食、夜宿、夜购、夜游、夜娱等业态更新,发展文旅夜场景;发展以大连特色海宿、山宿为代表的乡村民宿,主动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支持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建设,拓展提升如“大连樱桃”等外向型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和乡村采摘等旅游特色产品销售渠道,打造乡村文旅融合环境。

二、增进东亚文化交融,提升大连国际知名度。依托大连地域文化、地缘优势及在东亚文化圈中的重要地位和文化影响力,以文化交流活动和宣传推广活动大力弘扬“东亚意识、文化交融、彼此欣赏”的“东亚文化之都”精神,以“文化合作意识”为引领,打造“文化合作典范之城”。充分发挥地缘与交往等既有优势,进一步加深大连与日韩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合作交流,推动大连加速向国际文化型城市迈进,将大连建成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城市,打造为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在继续办好第32届“大连赏槐会暨东北亚文化旅游周”、第6届“中日文化旅游(大连)交流大会”等传统活动基础上,创新举办中日、中韩文化交流活动和体育、经贸等系列活动,持续深耕推进“中日(大连)地方合作示范区”建设。

三、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涵育市民文化素养。通过优化文化设施配置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文化服务水平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向国际高标准看齐。以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城市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大连及至东亚民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带动城市文化与旅游消费,提升市民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增强城市的凝聚力与吸引力。以切实有效的措施与便利丰富的设施,精心涵育市民文化素养,全面提高大连群众文化素质,切实提升城市社会文明程度。建设完成大连科技文化中心项目(文化馆、天文馆、美术馆、海洋馆、科技馆,非遗中心)并开门纳客。以大连地方文化艺术地标、大连地方文艺精品等为旅游吸引物,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载体,以“海上看大连”为引导,有序打造沿海岸线的商业空间、海宿民居、特色海港、游船线路、文博场馆等消费场景,着力开发201路电车沿线等以城市文化艺术为主题的旅游线路产品,打造“浪漫海湾名城”旅游目的地。

四、推进跨界深度融合,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按照“发掘特色、发挥优势”“尊重历史、面向未来”“提升品质、惠及民众”的总体思路,秉持“保护文化传统、推动文化创新、增进文化交融”的“东亚文化之都”建设理念,重点实施城市形象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完善、文化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提升、对外文化交流传播等工程,带动城市和市民积极参与东亚区域文化合作,激发城市文化活力,促进城市文化建设,扩大城市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与和谐度,实现以文惠民,以文兴城。根据大连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特色,充分发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炼文化和旅游融合品牌形象,推出一批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意企业,打造一批文化和旅游融合示范创意产品。通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高度关注文旅总部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和流量型经济,吸引文旅行业的头部企业来连投资。制定文旅行业独角兽企业成长计划,推动优质企业资源集聚与创意孵化,扶持本地知名文旅企业发展壮大,引育一批地方标杆型、高科技型文旅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

五、着力增强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实力和竞争力。实施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打造“3+3+N”文化产业体系,锚定三年挺进“万亿GDP城市”目标,打造东北亚休闲旅游目的地。进行制度创新,支持如高新区动漫产业基地等一批特色文旅产业基地的发展,支持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华录集团、省文化企业10强的华信集团等骨干企业发展。优化区域旅游功能,加快构建“一核引领、一环联动、三区共兴”的旅游空间布局:提升星海湾、金石湾、钻石湾等一批魅力观光湾区,内引外联建设邮轮旅游实验区,海陆统筹发展“海上游大连”,推进A级景区升级;打造东方水城、民主广场、西安路等一批特色文化休闲和夜游消费街区,创新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发展金石滩、太阳沟等一批旅游主体功能区,指导冰山慧谷、逅库等创建省级文化产业园区,继续推进金石潍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

当前,大连正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三个中心”“两先区”建设,满怀信心向“万亿GDP城市”挺进。“东亚文化之都”创建工作是大连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连“两先区”建设重要指示的具体实践,是新时代大连迈向高质量发展和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呈现国际范儿的重要契机。大连将瞄准国际标准、坚持国家站位、突出本事特色,把大连固有资源利用好、优良传统发扬好、文化基因传承好,全力争创“东亚文化之都”城市文化新品牌。

责编:郝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