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非遗 | 普洱茶香弥漫上海群艺馆 百余幅摄影作品带领沪上观众“走进” 景迈山

2023-10-26 20:12 来源: 文旅中国

今年9月17日,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的第57项世界遗产。    

10月26日,“世界的普洱 中国的茶——山海情深·景迈山主题摄影展巡展”在上海群众艺术馆进行首展。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千年茶韵、旖旎风光、厚重人文、奇彩风情在120余幅精选摄影作品中拨开层层云雾,呈现在上海观众面前,全方位、多角度地“讲述”着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的人文故事。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保存完整、内涵丰富的人工栽培古茶林典型代表,由5片古茶林,9个传统村落以及3片分隔防护林共同构成。它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本次展览分为古茶林、传统村寨、分隔防护林以及其历史人文四个板块,作品拍摄的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年。展览通过摄影师不同年代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捕捉,通过一幅幅或瑰丽或朴实的画面,告诉大家什么是景迈山,什么是景迈山文化遗产,讲述林茶共生、人与茶相伴的景迈山日常以及景迈山和中国茶的故事。  

“如果说《阿凡达》塑造的是一个虚拟的生态世界,那么景迈山保留的就是一个现实的生态世界。”展览现场,普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何为强带着观众“走进”景迈山,他说,“走进景迈山就可以看到完整的原始森林和千年古茶林,还有传统的民居,感受‘人在茶林中、茶林在森林中’的完整生态体系。” 2020年至2022年间,何为强参与了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两年时间,他在景迈山拍摄了7万多张照片。此次展出的《景迈山分隔防护林》便是其一。作品将茶林和防护林之间的明显分界处呈现在观众面前。何为强说,“分隔防护林是景迈山保护古茶林生态系统的屏障,也是村落重要的水源林。得益于这套生态系统,让景迈山有了'边界感',也有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尊重、和谐共生。”   

云蒸霞蔚的景迈山,美不胜收。原云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朱运宽的作品《云海漫山崖》呈现了浸润在云海中的层层山脉;饶绍刚的《记忆中的景迈大寨》中,大寨里层层叠叠的房屋,在云海和山林中若隐若现,阳光给它渡上一层薄薄的金光,熠熠生辉;采茶姑娘们迎着晨曦走向茶树,定格的画面成了王文贵相机下的精彩素材,一幅《景迈古茶山晨曦》描绘了景迈山居民的日常;谭建国的横幅摄影作品《万亩古茶林》则把古茶林的生态系统完整地展现出来:最高层为直刺天空的乔木,中间一人多高的是茶树,匍匐于地表的草本植被是最底层。据悉,乔木为茶树遮阴,避免被光照长时间直射;地表植被和落叶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土壤养分,生物多样性也能有效防止病虫害,替代了农药和化肥。“乔木层-茶树层-草本层”构成了古茶林独特的生态系统。    

对民间信仰和自然的敬畏,让景迈山上的少数民族自觉保护着自然环境,使得景迈山古茶林及其所在的森林至今未受破环。从谭春的作品《布朗族祭茶魂》中,我们可以看到茶魂树前插着两根木柱,其中雕刻着花纹的木柱象征着茶神的权杖,绑着的小竹篮里盛放着进贡给茶神的食物。茶魂树是布朗人开辟新茶林时最早种下的那棵茶树。每年采茶之前,茶农都要在特殊的茶树下举行采茶仪式。信仰至今仍是景迈山少数民族生活中的依循,他们依树而生,所以对树有着特别的崇拜。对茶神和茶祖崇拜就是他们最重要的民间信仰。  

景迈山是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申遗工作延续了十多年才成功。展览也融入了众多摄影师对景迈山文化景观的热爱。据何为强介绍,展览选取的作品跨度20年,“十多年前这里交通不便,那个时候就有不少摄影师,为了拍到景迈山的美景、族人的生活状态,不畏艰险,踏着岩石土路,反复来到这里,只为取得自己最满意的镜头。”   

此次,在摄影展区域内,还设置以普洱茶咖文化体验为主线的品鉴区。据悉,普洱市保存了各种阶段的茶树形态,从景谷宽叶木兰(新种)化石到澜沧景迈芒景栽培型万亩古茶,可谓五世茶祖“同堂而居”。2013年在国际茶叶大会上国际茶叶委员会主席诺曼·凯利博士(英国人)将他签名的“世界茶源”牌匾,授予中国云南普洱市。从此,国际茶界认可了世界茶树原产地在中国、在云南、在普洱市。景迈山申遗成功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作为茶文化起源地的主体地位和国际地位,全面提升了普洱茶在国际国内茶界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番带来的新品普洱茶名为“金沅宝”,是上海金山和中国宝武对口帮扶镇沅县带来的丰硕成果。  

“金沅宝”生茶选用老乌山古树茶。老乌山地处无量山脉中段,是普洱市26座著名古茶山之一。这里土壤肥沃富含多种矿物质,是优质茶叶生长的理想之地,被誉为“古茶树博物馆”。老乌山茶品质优良,条索紧实,汤色金黄透亮、滋味醇厚、入口爽滑、回甘持久、富有收敛性,山野之气强烈。老乌山古茶树因形如辫,枝似藤,韵如柳,被称为“藤条茶”,是古树茶中的珍稀极品。  

 “金沅宝”熟茶选用海棠古树茶。海棠茶产自镇沅县田坝乡瓦乔村海塘小组,这里群山绵亘,云雾缭绕,峡谷幽深,土壤以红壤紫土为主,是优质茶叶生长的理想之地。海塘茶外形椭圆光滑,苗锋尖削,芽长于叶,色泽嫩绿,体表无茸,素有“普洱公主”之称。海棠古树茶汤质饱满、苦显涩弱、香高味醇、茶气十足,有过喉圆滑甘润之感。   

山海情深·景迈山主题摄影展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民文化协会、中共普洱市委宣传部主办。这也是上海与普洱两地展开多层次的文化共建的项目之一。

今年上半年,以“展现‘一江一河’沿岸的工业遗产风貌,展示蕴藏在上海工业遗产中的城市文脉”为主旨的上海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工业遗产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展赴普洱举办,让普洱市民从镜头中看到上海工业遗产的改造、更新与现状,更好地了解上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今,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为契机,山海情深·景迈山主题摄影展回访上海,让上海市民了解景迈山的绝美景色、茶文化景观的历史悠久,以及普洱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据悉,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首展后,展览还将在普陀区文化馆巡展、静安区文化馆巡展。

(文中图片为活动相关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编:保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