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非遗 | “一路生光彩”解读广州黄埔非遗项目

2024-07-01 17:06 来源: 文旅中国

6月30日,在广州市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的指导下,在非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及保护单位的鼎力支持下,“一路生光彩——黄埔代表性‘非遗’展”在广州海事博物馆开幕。

本次展览共分为6个单元,精选了19项黄埔非遗代表性项目,涵盖了民间信仰、民间文学、曲艺、游艺与杂技,以及传统舞蹈、音乐、医药、美术、技艺、体育等多种类别,带领观众领略黄埔非遗的独特魅力。

展览第一单元“信——民俗信仰”以南海神庙为中心,展示了与“波罗诞”相关的民俗信仰和文化活动。南海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神祇,承载着人们对平安、丰收和幸福的祈愿。展览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了“波罗诞”庙会盛况、五子朝王巡游等,让观众感受这份古老的信仰和文化传承。

第二单元“会——祠堂庆典”以广府地区浓厚的宗族意识为背景,展示了龙舟、醒狮等传统民俗。龙舟竞渡是黄埔沿江村落居民的重要节日,而醒狮表演则融合了武术、舞蹈、音乐等元素,展现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展览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形式,让观众了解龙舟和醒狮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表演形式等,感受这份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文化传承。

热闹的民俗活动自然少不了地道美食的身影。展览第三单元“味——地道滋味”以黄埔美食为主题,展示了波罗粽、土鲮宴席、绫酥等特色美食。波罗粽是“波罗诞”最具特色的民间美食,土鲮宴席则是南岗鱼米之乡孕育的地道美食,而绫酥则是广府地区婚俗场合的特色食品。展览通过实物、图片等形式,展示这些美食的制作工艺、风味特色和文化寓意。

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黄埔区也诞生了诸多各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展览第四单元“艺——民间绝艺”展示了客家山歌、舞春牛、龙形拳等民间艺术。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用客家方言吟唱的民间歌曲,舞春牛则是客家人祈祷丰收的传统舞蹈,而龙形拳则是广东武术传统拳种之一。

展览第五单元“匠——匠作奇工”聚焦于民俗、节庆等活动中的传统手工艺品,展示了波罗鸡、龙舟龙头龙尾、乞巧工艺、安宫牛黄丸、广绣等传统手工技艺。波罗鸡是南海神庙周边乡民创造的传统手工艺品,龙舟龙头龙尾则是与“扒龙舟”民俗相伴而生的水乡传统技艺,乞巧工艺则是七夕节期间女子们为祈求心灵手巧而制作的手工艺品,安宫牛黄丸是融合岭南特有工艺精制而成的治疗温病的中成药,而广绣则是广府地区著名的刺绣工艺。展览重点展示了这些传统手工技艺的制作流程、工艺特色、文化价值等,让观众感受这份来自匠人的智慧。

在展览的第六单元“戏——南国红豆”,舞台交给了广府地区引以为傲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粤剧,展示了粤剧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服饰道具等。粤剧是流行于两广、港澳及海外等区域的地方戏剧,被誉为“南国红豆”。展览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了粤剧的表演形式、经典剧目、服饰道具等,让观众感受南国艺术瑰宝。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展出至8月30日。展览中特别设置了龙舟、龙形拳、粤剧等观展打卡点和客家山歌扫码点歌互动,希望能够为各位观众带来不一样的黄埔非遗记忆。展览期间,部分非遗传承人还将走进博物馆,为广大观众介绍他们所坚守的传统手工技艺的制作流程。

(许建梅 摄)


责编:赵骏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