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产业 | 王斌:当前苏州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及政策建议

2022-06-05 12:18:01 来源: 文旅中国

为深入贯彻江苏省苏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和加快文化产业创新集群建设要求,助力苏州新时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期苏州市职业大学石湖智库和苏州市委研究室、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社科联联合举办石湖智库 “智汇苏州”学术沙龙活动。各位专家在云端开展了多维度、深层次的对话交流,畅所欲言、激荡思想,为“新时期苏州文化产业创新集群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以下是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主任、苏州市职业大学石湖智库特约研究员王斌的观点摘编:

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是由文化内容的生产、服务、制造等过程所形成的庞大产业系统。对标先进城市,我市文化产业核心领域(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等)的占比不合理矛盾突出,面临扩大增量和调整结构的双重压力。基于存量文化产业及其商业模式的分析,现就当前我市文化产业重点发展的8个细分行业及相关发展政策建议如下:

1.演艺娱乐行业

演艺娱乐行业是文化内容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产业链包括:内容策划及投资、内容产品制作及演出、平台发行、剧场服务、演艺培训等,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产品完成数据化后,通过互联网平台可实现爆发性增长。例如,上海笑果文化的市场估值两年内从1亿上升到29亿。内容产业招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例如张雪峰落户苏州后,带动一大批人来苏州创业,名人效应是这个行业的最重要特点。演艺娱乐企业的核心资产是内容团队,内容团队招引必须坚持市场化原则,关键看内容团队的运营期限。要重点招引存续期满8年以上的内容运营团队,说明其具备了稳定的核心团队、成熟的成本控制能力、明确的业务方向等三方面特征,只要抓住外部市场驱动契机,就可实现快速增长。演艺娱乐行业是国家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引擎,目前工业园区正在积极引进笑果文化、开心麻花团队等内容团队,招商部门打算专门购置公寓楼,低价提供给引进团队居住。

2.动漫行业

动漫和网络文学是文化IP的两大策源地。苏州是全国知名的动漫产品制作中心,涌现了智杰影业、红鲸影视、鸿鹰动画、奥拉动漫、米粒数字科技等一批知名动漫企业,具备完整的动漫产品生产链,但具有原创能力的动漫企业还不到10家。虽然我市动漫行业的营收和税收总额不高,但通过打造全国动漫产业创制中心,力争“十四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集聚80-100个数字文化领域的数字内容研发团队,吸引3000-5000名数字内容产品研发人才在苏州创业就业,逐步形成数字创意领域“内容+科技”的人才结构优势和人才规模优势,依托丰厚的文化底蕴,确立苏州在全国内容产业研发、制作环节的中心地位,推动建设以数字内容研发人才为核心的数字内容产业创新集群。

3.游戏行业

该行业商业模式成熟,产品变现周期短,依托头部平台,可快速实现盈利,爆款产品盈利期更长。苏州代表性游戏产品开发企业有:友谊时光、蜗牛数字、叠纸网络等,年营业收入都在1-10亿元以上,具备区域性产业引领带动的潜力,具体情况见表1。要发挥苏州自贸片区游戏企业服务中心的功能,协调版权、金融等相关部门,在缩短内容审核时间和加快换汇速度等方面给予游戏企业相应的帮助。要帮助游戏行业龙头企业,以各自独立的产品线为纽带,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打造创新孵化平台,集聚关键要素资源,加快构建产业创新生态链,把苏州游戏行业打造成为全国游戏产业研发生产中心。

4.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

文化科技服务包括文化产品数字化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终端强化服务(AR、VR、AI等)、文化应用软件开发服务、广电播控服务等细分行业。其中文化信息传输服务发展最为迅猛,依托腾讯等头部文化娱乐平台、同程等旅游服务平台以及各类艺术品交易平台,该行业在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中占比已接近20%,是各地未来必争之地。苏州代表性文化企业有同程网络、今日视界、中移(苏州)软件等,具体情况见表2。头部企业的技术研发、产品开发等核心部门需要所在城市提供高密度的人才支撑和高强度的市场资源,这与我市目前的城市地位和要素拥有量并不匹配。在文化信息服务头部平台型企业招引过程中,要明确我市数字文化各细分领域进入头部平台型企业分工体系的所在位置。结合我市制造业发展优势,建议重点邀请头部企业的数字内容团队、市场客服部门、新品开发部门来我市落户,满足其在城市人文环境、人才稳定性、非核心部门人员薪酬相较于一线城市成本可控的发展诉求。以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园为核心,集聚一批“AI+文旅”应用技术供应商,在影视动漫、旅游景区、酒店、图书馆、游乐场、网络营销平台等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域,通过产业对接、技术推广、经验分享、政策支持等推进方式,重点打造10个“AI+文旅”代表性应用场景项目和100个“AI+文旅”应用创新项目。

5.文化应用软件开发服务业

软件行业是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游戏产品其实就是软件产品。苏州代表性文化企业有国泰新点、科远软件、思必弛科技等,具体情况见表3。要充分发挥数字文化产业与软件行业之间空间叠加、要素共享的聚合效应,大力推进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月亮湾文创园区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根据数字文化项目是轻资产项目的特点,不断创新数字文化项目考核方式,建议采取“后向承诺制”方式,基于新增项目未来三年内,每年的营业额、税收贡献、团队规模等指标完成情况,与政策措施挂钩,实施考核。

6.互联网广告及营销服务业

传统广告公司实现成功转型的途径一般都是成为互联网广告公司,通过机器创意与人工创意相结合,提高内容生产能力,通过网络平台掌控流量资源,组成内容与营销一体化的MCN机构。苏州代表性文化企业有西窗科技、大禹网络、小棉袄等,年营业收入都在1-10亿以上,都具有区域性头部企业的特征,具体情况见表4。建议通过组建全市性MCN行业组织,以大禹网络等龙头企业为引领,以数字内容、信息技术人才为核心,推动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加快要素集聚和供应链整合,推进各类“内容+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帮助传统工艺行业、传统制造企业、传统商贸企业和各类中小文创企业,持续打造各类新消费品品牌,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7.设计服务业

设计是一个城市文化繁荣的标志之一,设计产业属于现代高端服务业。设计在城市环境更新、品牌形象推广、制造业转型、商贸业提升、文旅融合发展、文化科技融合以及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1年,苏州创意设计领域174家规上企业营业总收入为136亿元,两家上市企业启迪设计、中恒设计的营业收入都在10亿元以上。2014年11月,苏州以“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为主要特色,被正式批准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要全面接轨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建立创意城市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机制,举办多样化的面向未来的创意设计国际性交流活动。加大全球知名设计机构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建立“全球创意城市”研究、展示、培训和创新创业项目的产业园区、孵化基地。根据目前设计企业和设计师个人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交易,设计师落户集聚在哪里、哪里就有设计服务发生的特点,发挥苏州古城区文化底蕴深厚的环境优势,出台特殊人才政策(例如:各地优秀设计师在姑苏区创业就业,可提供50%社保费用奖补,并享有购置姑苏区直管公房的资格等),力争每年吸引500-1000名国内外优秀设计人才落户古城区创业就业,充分发挥设计师群体在消费升级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不断增强古城经济活力。

8.特色文化产业

苏州拥有工艺文化产业、丝绸文化产业、园林文化产业等,底蕴深厚,享誉全球。建议坚持文化保护与产业振兴相结合,对镇湖刺绣小镇、光福工艺小镇、舟山核雕村、震泽丝绸小镇、渭塘珍珠小镇、西北街苏扇文化特色街区等产业集聚地,实施分类指导,进一步提高工艺领域各细分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实施苏州丝绸文化产业“品牌优先”战略,确立“商贸引领、品牌优先、创新驱动、质量为本”的工作理念。加大丝绸文化博览园、中国真丝绸面料中心、“江南织造府”丝绸文化展示销售平台等项目建设力度,推动苏州丝绸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时尚产业转型。打造“主辅材料生产制造、亭台楼榭景观建筑等产品加工制作、设计施工维护保养等服务配套”一条龙的苏州园林文化产业供应链系统,搭建苏州园林文化产业展示交易平台,加快形成苏州园林文化产业在全球生活服务类产业领域的综合性竞争优势。

(来源:苏州石湖智库)

责编:贾亭沂